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别开新图
当代
地铁
壁画
装饰性
内涵
刘阳
2022 12回顾近四十年我国壁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壁画艺术在继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辉煌的同时,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城市交通枢纽空间中的地铁壁画,同其他空间中的壁画有所区别,它是城市区域文化、城市精神、城市人文底蕴的凝结,使得自身“为人民、为时代、为民族”的社会作用得到有效放大。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地铁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壁画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壁画形式千篇一律,文化符号似曾相识,历史人物、装饰元素被堆砌挪用,以及盲目地进行材料替换。特色视觉语言的丢失、形式的雷同,使得地铁壁画的社会作用逐渐丢失,沦为空间中的装饰画。然而,一幅好的地铁壁画绝不是符号、元素、材料的简单拼砌,而是在符合时代审美的基础上,追求写实与象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如何认识壁画的装饰性”“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语境下地铁壁画的装饰性是什么”是目前地铁壁画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一、壁画的装饰性谈及壁画艺术的装饰性,无法忽视的是 1978 年张仃、李化吉、权正环、袁运生、袁运甫等老一辈艺术家们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创作的一批符合时代审美、具有东方美学精神的壁画作品。他们为我国当代壁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即立足传统,与时俱进,体现出时代创新性以及尊重个性的多元包容精神。壁画装饰性概念随之被提出。1980 年袁运甫在 壁画实践中所有想到的 一文中写道:“装饰性就壁画创作来说,是指艺术意匠、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壁画鉴赏来讲,是指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可见,在现代壁画艺术发展之初,壁画的装饰性并不是指通过对文化符号、装饰图案的简单堆砌拼贴而形成的装饰画,而是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艺术风格、艺术样式、技巧的运用,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的有机融合。二、地铁壁画装饰性的新内涵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艺术观念之间的多维度碰撞,使得当代壁画艺术的装饰性原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内涵。“创时代之新,创历史之新,创民族之新”已经成为当代壁画创作新的使命。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壁画由于具有特殊的社会作用,其装饰性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从全国美展看地铁壁画的新内涵通过观察近两届全国美展的壁画获奖作品我们可以初见端倪。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北京地铁 6 号线东大桥站壁画 东岳古韵 在立足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将现代技术下的高温釉烧工艺同民间皮影艺术首次结合,平安里站壁画 事事平安 在传统掐丝珐琅工艺和老北京建筑中雕花、门楣元素的融合下,进行着地铁壁画表现形式的探寻;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杭州地铁 4 号线江锦路站壁画 钱江潮涌 基于现代技术下传统彩墨山水的抽象性表达而形成。传统精神和当代城市精神融合背景下的“有意味的形式”与材料、技术的革新,共同蕴育了地铁壁画装饰性多元的时代内涵。同时,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中,北京地铁6 号线南锣鼓巷站壁画 北京 记忆 通过让公众与老物件进行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展现,2021 年新开通的上海 15 号线吴中路站地铁壁画与公共空间进一步融合。在这些壁画中可以发现,随着新材料、新形式、新媒介的介入,“壁画在壁而不止于壁”。壁画艺术的边界逐渐模糊,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壁画正朝着开放、包容的发展趋势前进。别开新图:当代地铁壁画的装饰性新内涵刘阳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地铁壁画艺术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壁画形式的千篇一律、文化符号似曾相识以及历史人物、装饰元素的堆砌挪用,使得地铁壁画逐渐沦为空间中的装饰画。什么是壁画的装饰性?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语境下,地铁壁画的装饰性原则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将从“有意味的形式”、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角度出发,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语境下地铁壁画装饰性的新内涵。关键词:地铁壁画;装饰性;新内涵77ENVIRONMENTECOLOGYENVIRONMENT&ECOLOGY(二)“有意味的形式”的彰显在艺术理论家克莱夫 贝尔看来,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构图、笔触、线条、色彩、造型等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的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给人以某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也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对于这种依靠某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产生的“有意味的形式”,20 世纪 80年代,美学家李泽厚在 美的历程 一书中作了进一步的概念界定:“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地表明,它们是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其是一种源自物质实践活动,对自然规律、秩序、节奏、韵律的象征化的、符号化的具有独特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地铁壁画创作中,“有意味的形式”就是艺术家通过对艺术语言有规律、有秩序、有节奏的把握,在立足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上,创作出的符合时代精神、能够带给人们独特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例如,武汉地铁 2 号线巨龙大道站壁画 盘龙通衢 以周代盘龙城人们繁华的生活景象为表现主题,通过对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运用,创造性地将中国画中的岩彩艺术与汉代画像砖中意象化的艺术语言进行有机融合。画面的整体用色上保留岩彩的创作语言,将取自盘龙城的红土及出土文物上的色彩运用到地铁壁画的整体布局中,如图1 所示。作品中,我国传统画像砖中的平视构图与当代艺术中的构成法则相融合,一条蜿蜒的绿色水波以构成化的语言有节奏、有韵律地贯穿连接整幅壁画,在“山水”的映衬下,从事生产、劳作、歌舞表演、军事活动的意象人物和符号化的出土文物相连接,展现了在府河的养育下人们安居乐业的繁华景象,带给人们感悟绵延不息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学精神的独特体验。抽象与意象、内容与形式有机融合,“有意味的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彰显。立足对当代城市空间中地铁壁画的装饰性的思考,发现“有意味的形式”不仅是民族化与现代化融合下壁画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符合时代精神的抽象化表达也成为壁画创作的重要内容。在深圳地铁 6 号线红花山站壁画 宇宙 中,艺术家从我国上古文化中的河图洛书、太极八卦、九宫格中汲取元素,将类似于果实的颗粒或动物的鳞片与古代建筑中的藻井形制相融合,以序列化的拼嵌组合的“点”“线”“面”构成“宇宙”的整体景象,“果壳中的宇宙,可大可小,宏观即微观,空间即时间的相互连接”。艺术家将当代艺术中的自由开拓精神融入壁画的创作过程中,进行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象”的表达,展现了辽阔苍穹下,大地涡旋翻卷,一条白色蛟龙穿游天地的宏伟景象,突破了传统壁画的写实限制,是对内容与形式的高度提炼。壁画的装饰性原则突破了民族化、现代化的表达,壁画 宇宙 中中华文明自然观、科学观下“有意味”的“象”性表达,使地铁壁画的装饰性在继承壁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有意味的形式”既是地铁壁画艺术进行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审美再创造,又是壁画艺术社会性的彰显。城市的区域文化、城市精神、人文底蕴在地铁空间中变得更为凝练。(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思潮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地铁壁画的边界逐渐模糊。随着新材料、新媒介、新技术的介入,以及公众的互动参与、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地铁壁画的装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1.多元材料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媒介、新技术的介入,不同动态装置的融合,使得地铁壁画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方式变得更为多元。例如北京地铁 6 号线北海北站壁画 北海揽胜 通过对硬石镶嵌技术和六十多种不同材质的运用以及与北京地域文化的结合,在展现北海风光的同时,实现了对现代技术背景下壁画呈现形式的创新。又如,杭州地铁 4 号线江锦路站壁画 钱江潮涌 通过新技术下金属棱柱的有机组合,以当代抽象化的艺术语言,将传统彩墨山水节奏化、韵律化,使那些不规则的色彩相互交织、错落有致,再现钱江波涛滚滚景象的同时,对杭州城市精神、人文底蕴进行集中体现。再如,深圳地铁 10 号线华南城站公共艺术作品图 1 盘龙通衢(局部)来源:自摄【城市公共艺术研究】782022 12 流逝 通过动态装置促使“时间”转动,白昼与黑夜、清晨与黄昏的交替,以及碎片化的时钟体现了时间的片段与人们消失的记忆,该作品也是动态装置介入地铁壁画的新形式。2.大众的互动参与在材料的创新、技术的革新下,当代地铁壁画的装饰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注重“人的参与”以及与公众的互动。例如,深圳地铁 9 号线文锦站壁画 神奇的地下世界 的设计者通过对陶瓷蘑菇钉的运用,使市民儿童成为壁画的创作者,参与地铁壁画的整体设计。色彩缤纷交错的地下世界和陶瓷蘑菇钉上一个个神秘的地下生物,都出自孩子们的画笔。儿童的参与,使地铁壁画突破了传统壁画中“艺术家的创作模式”,更关注与人的“交流”。例如,北京地铁 6 号线南锣鼓巷站壁画 北京 记忆 中,设计者通过对老北京市民生活物件的收集整理,将一方邮票、一枚顶针等物件封存进一个个“遛鸟”“拉二胡”的琉璃格中,与之一起封存的还有物件背后的动人故事,公众通过二维码的识别,就能了解壁画背后交织的情感。“实物+图像+故事”的组合设计形式,市民公众的互动参与,逐渐打破了传统的欣赏壁画时的“面壁”模式,消除了公众与壁画之间的距离感,其装饰性内涵也得到了新的延伸。3.沉浸式空间体验科技发展背景下公众的互动参与,使地铁壁画逐渐脱离了“墙”的限制,进入更为广阔的公共艺术范畴。地铁壁画能给公众带来空间融合下的沉浸式体验,其装饰性内涵不断拥有新的活力。以上海地铁 15 号线吴中路站地铁空间为例,设计师通过对抽象语言的运用,创造性地将浦江两岸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的景象与建筑空间中的拱顶有机结合,以铝板“剪纸”构筑起城市的天际线,使地铁壁画脱离了墙面的限制,并与空间环境相融合。“壁画在壁而不止于壁”,LED 灯光的加入,沉浸式空间体验的提供,现代化科技的有机融入,使得壁画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壁垒被打破,地铁壁画的装饰性更具开放、包容的时代特色。三、结语“壁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时代性与公众性。壁画是公众的艺术,它直接面对千百万人民群众,壁画应成为时代的强音。”只有以城市为依托,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面向时代、面向人民群众、面向民族,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地铁壁画,才能永葆当代地铁壁画艺术的生命力。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地铁壁画艺术在继承壁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以开拓创新的态度不断探寻新的材料、媒介与表现手法。市民公众的参与、沉浸式空间的融合,使得地铁壁画的装饰性已不再单纯地指艺术技巧、风格、样式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在注重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有意味的形式”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正逐渐发展为地铁壁画装饰性的新内涵。参考文献:1侯一民,李化吉.中国壁画百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9.3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中国壁画:上海美术学院卷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4刘青砚.壁画艺术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5袁运甫,袁运生,李化吉,等.壁画问题探讨J.美术研究,1980(1):1-14,42-43.6郁火星.从沃尔夫林到克利夫 贝尔:现代西方艺术研究中的形式主义方法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2):14-21,201.7王文英.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看当代壁画艺术创作J.美术大观,2014(12):76.8孙韬.从建筑空间走向展览殿堂:第十二届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的学术风貌J.美术,2015(1):40-42.9翟晓冰.北京地铁壁画与中国当代壁画艺术发展趋势J.文艺争鸣,2017(8):194-197.10殷双喜.别开生面图新壁:当代壁画创作的两个问题再认识J.美术观察,2019(11):15-17.11殷双喜.装饰与现代性:回望首都机场壁画J.装饰,2019(12):20-21.12聂槃.壁画创作是为国为民:侯一民访谈J.美术观察,2019(11):5-8.13王芳.中国壁画事业的开拓与前瞻:李化吉访谈J.美术观察,20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