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资本论
经济表
经济
资本循环
理论
比较
研究
刘新刚
人文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刘新刚,卢鑫资本论与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比较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 (),():作者简介:刘新刚,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鑫,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资本论与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比较研究刘新刚,卢 鑫(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摘要: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相近说”更多强调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在“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的相近之处,而忽视了马克思批判魁奈而形成的理论观点;“超越说”更多强调两位学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差异。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反映资本论和经济表在资本循环理论上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要观点”和“方法论”层面对两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展开比较后发现,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呈现出“主要观点相近”和“方法论相异”并存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独特的学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发现,之所以在方法论相异的情况下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仍然存在诸多相近之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和魁奈在考察资本循环问题时都经历“经济关系”分析的环节。然而,由于马克思和魁奈对“劳动一般”和“自然秩序”的理解不同,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存在根本性差异。虽然多次对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表示认同,马克思也意识到其自身理论观点与经济表存在不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马克思在后续的研究中并未充分展现出其与魁奈在资本循环问题上的理论差异。通过对两者资本循环理论的比较也可以看出,“主要观点”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属性。这一理论属性也影响了马克思对于同时期其他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吸收和批判。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理论属性,对吸收当代经济学流派关于资本循环的新观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理论创新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资本论;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观点相近”“方法论相异”并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属性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强化对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对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多集中在资本论第二、三卷及其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在这些文本中多次提及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并对其关于循环问题的观点表达了肯定。在魁奈的众多成果中,年首次出版的经济表是最具代表性的专著。其力图在描述“经济秩序”的基础上对政府参与循环提出“明确的概念”,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其对资本循环问题的认识。该著作一经问世便在当时经济学界产生影响,其中的“自然秩序观”更是直接影响国富论的创作。然而,斯密在国富论中否定魁奈的观点。在 年至 年间,马克思在批判斯密资本循环理论时发现并吸收经济表的科学成分并形成关于资本循环问题的系列手稿,这些手稿后经恩格斯整理成为资本论第二、三卷的主要内容。由于两者研究主题相近且马克思多次对魁奈表达了肯定,经济表和资本论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问题。熊彼特、里昂惕夫和斯通等西方学者认为,两位学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具有诸多相近之处,进而将两者在资本循环问题上的理论贡献“相提并论”。我们将这一观点成为“相近说”。该观点招致许多学者反对,认为其忽视马克思对魁奈的批判。但是,考虑到马克思的确肯定了魁奈的观点,为尽可能地能够涵盖两位学者在资本循环问题的理论异同,反对“相近说”的学者逐渐形成了“超越说”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魁奈的观点进行了“升华”。然而,类似观点过多强调两者在理论立场等方面的差异,无法全面解释为何两者存在相通之处。因此,如何看待这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异同的两种观点,并尝试提出一种更具解释力的观点就成为本研究着重解决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资本论与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比较研究现状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关系,学界目前形成了“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熊彼特、理查德斯通和里昂惕夫是“相近说”的代表学者。由于这些学者在学界的独特影响力,“相近说”在学界颇有影响。从相关研究成果看出,认同“相近说”的学者多受到“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三个层面论据的影响。第一,资本论和经济表的“研究方法”存在相似性,二者都运用了具有系统论意蕴的方法考察资本循环问题。研究方法是理论建构的核心环节,方法的相近自然使得学界认为两种理论存在很大的相近之处。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循环流动”词条中,编者吉利伯特认为,“循环流动”这一研究方法是在经济表被首先使用的。然而,由于斯密的质疑,“循环流动”的研究方法在当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直到一个多世纪以后,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卷中发表了自己的经济表(年),人们才重新提出了这一课题”。蔡仲旺等将该研究方法概括为“双循环范式”,认为两位学者“都采用了双循环范式来研究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许光伟认为,“循环流动”方法本质上就是“系统发生学”。“循环流动”“双循环范式”是系统论在资本循环领域的体现。熊彼特也持有类似观点,认为马克思从魁奈那里得到“整个经济过程的根本概念”。第二,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内在逻辑”上存在相似性,二者都通过考察资本循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问题。哈罗德、多马等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提出“哈罗德多马公式”。通过考察公式的理论基础,认为“哈罗德多马公式”是魁奈和马克思关于资本循刘新刚,等 资本论与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比较研究环问题的理论观点的延伸,并将“魁奈马克思哈罗德多马”作为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主线,由此指出经济表和资本论学术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认为,资本论和经济表为构建“国民账户核算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并且马克思和魁奈被视为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的“先驱”。在他的影响下,马克思和魁奈资本循环理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逐渐发展成为学界的一般观点,更多的学者加入资本循环理论的“学者梯队”,进一步强化马克思和魁奈资本循环理论内在逻辑一致的印象。凌星光认为,斯拉法“则继承和发展了魁奈、马克思、里昂惕夫的经济循环论,创立了用商品生产商品的经济循环论”。袁东明认为,多布“沿袭了魁奈马克思里昂惕夫和魁奈马克思李嘉图斯拉法的研究思路,这一理论起初就受到了张伯伦以及里昂惕夫本人的支持,后来又受到了一些剑桥经济学家如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的大力欢迎,也得到了现代一些经济学家如阿马蒂亚森、弗里德曼和多马等人的认同”。第三,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在“现实应用”存在相似性,二者都被运用到“国民经济体系核算”和“国家宏观调控”等领域。现实应用的相似决定理论具有诸多相近之处。最为典型地,勒弗昂指出,“苏联的计划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马克思对魁奈的经济表的分析和资本论第二卷,建立了经济生活中所有各部门的交换表”。张建华和张淑静的研究表明认为,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重农学派魁奈著名的经济表基础上,接受了里昂瓦尔拉的全部均衡理论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并形成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里昂惕夫也凭借该分析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入产出”分析法成功地将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相融合,由此也证明了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具有诸多相近之处,否则两者无法融合到同一现实运用成果中。熊彼特、斯通和里昂惕夫等学者是持“相近说”的代表学者。由于这些学者在经济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相近说”在学界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力。然而,该观点对既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源的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与之前经济学家的理论联系的观点造成冲击。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之前的经济学者为其理论创新提供了理论资源,马克思通过对其之前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进行批判和超越之后构建起自身的理论体系,由此也引发了学界对两种资本循环理论相近的批判性研究。随着对“相近说”批判性研究的深入,学者提出了“超越说”。这一观点的形成多从“理论立场”角度出发,认为魁奈在封建主义社会的立场上建构资本循环理论,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形成更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下展开。该观点主要受到马克思观点的影响,后者认为“魁奈本人和他的最亲近的门生,都相信他们的封建招牌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形成的观点包括“魁奈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和重商主义的对立面”,“魁奈的分析带有封建主义外貌”和“魁奈给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盖上了一层封建的面纱”。然而,从“理论立场”角度展开比较,一方面使得研究无法深入到两种资本循环理论的微观层面,另一方面也存在对马克思和魁奈“标签化”的弊端,导致相关研究忽视了两位学者资本循环理论的复杂性,存在对两种资本循环理论的“简化处理”的问题,无疑降低相关研究成果的说服力。为强化“超越说”的说服力,许多学者从“批判”“吸收”和“借鉴”的角度描述马克思与魁奈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持该观点的学者在承认马克思与魁奈资本循环理论存在相近的基础上,凸显和强调两种理论的差异。较为典型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魁奈经济表的“彻底地改造”。“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卷第 期 越说”一方面维持了马克思与其之前经济学家的学理关系的观点,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承认魁奈对于马克思建构资本循环理论产生了启发作用,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容纳”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具有相近之处的现实,从而也在很多学者中间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且成为学界关于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异同的基本观点。基于此而形成的观点颇多,在此不一一论述。然而,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为了显示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科学性,“超越说”更多强调两者差异,对于“既存在相似之处”和“又存在不同之处”并存的学术现象并未给出较好的解释,由此使得当前学界在马克思和魁奈在资本循环问题上的理论差异是“相近”还是“超越”上仍然悬而未决。在进一步的考察中发现,这两种观点在揭示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上都存在理论缺陷。持“相近说”的学者提供的论据更多集中在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持“超越说”学者从两人的理论立场层面和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出发解释异同,两者都缺乏对两种理论的学理观点展开考察。为了更好地在学理观点层面展开比较,我们着重考察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的异同。二、主要观点比较:资本论与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存在相似之处在斯密看来,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没有科学性,“从来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只在法国少数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并且在国富论花费整整一个章节篇幅来阐述对魁奈的质疑。马克思在批判斯密的过程中发现魁奈观点的科学成分,并在对资本循环理论问题的研究中有意识地将斯密和魁奈进行比较。这就使得斯密成为“联结”马克思和魁奈的学者。通过比较马克思、斯密和魁奈在资本循环问题上的理论观点后发现,马克思和魁奈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层面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相近之处。第一,马克思和魁奈都认为,资本在经济循环过程中存在“年预付”和“原预付”的区别,由此使得经济循环呈现“不连续”的特征。在斯密看来,由于商品价格“自动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所有领域的资本循环过程是连续发生的,由此认为资本主义的资本循环不会出现循环受阻问题。然而,基于“商品价格自动分解”的观点无法解释资本积累如何在循环中完成以及社会再生产如何展开等问题。在马克思看来,魁奈“从再生产过程和它的必然性本身引出这些区别年预付的价值必须每年由年产品的价值全部补偿,相反,基本投资的价值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补偿,因此,必须经过许多年才完全补偿亚斯密是远远落在魁奈的后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大量探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如何展开资本循环过程,分析资本如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并重新投入生产。正如马克思所言,“在魁奈那里,生产资本的这两种要素的区别,被正确地归结为它们加入成品价值的不同方式,从而归结为它们的价值随产品价值而流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