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高考物理知识归纳07热光核物理振动和波高中物理.docx
下载文档

ID:2048003

大小:255.81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物理 知识 归纳 07 核物理 振动 高中物理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七〕 -----------热、光、核物理、振动和波 1、光学:美国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 反射定律(物像关于镜面对称);由偏折程度直接判断各色光的n 折射定律 光学中的一个现象一串结论 色散现象 n v λ(波动性) 衍射 C临 干预间距 γ (粒子性) E光子 光电效应 红 黄 紫 小 大 大 小 大 (明显) 小 (不明显) 容易 难 小 大 大 小 小 (不明显) 大 (明显) 小 大 难 易 结论:(1)折射率n、; (2)全反射的临界角C; (3)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率v; (4)在平行玻璃块的侧移△x (5)光的频率γ,频率大,粒子性明显.; (6)光子的能量E=hγ那么光子的能量越大。越容易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7)在真空中光的波长λ,波长大波动性显著; (8)在相同的情况下,双缝干预条纹间距x越来越窄 (9)在相同的情况下,衍射现象越来越不明显 全反射的条件:光密到光疏;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全反射现象: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局部光线从玻璃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一局部光线反射回玻璃砖内.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会看到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且越来越弱.反射光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C临时,折射角到达900,即是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现象.折射角变为90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 应用:光纤通信(玻璃sio2) 内窥镜 海市蜃楼 沙膜蜃景 炎热夏天柏油路面上的蜃景 水中或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很亮. 理解:同种材料对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不同。 几个结论:1紧靠点光源向对面墙平抛的物体,在对面墙上的影子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2、两相互正交的平面镜构成反射器,任何方向射入某一镜面的光线经两次反射后一定与原入射方向平行反向。 3、光线由真空射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θ满足tgθ=n,那么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一定垂直。 4、由水面上看水下光源时,视深;假设由水面下看水上物体时,视高。 5、光线以入射角i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h的玻璃砖后,出射光线仍与入射光线平行,但存在侧移量△ 两反射光间距 双缝干预: 条件f相同,相位差恒定(即是两光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 当其反相时又如何 亮条纹位置: ΔS=nλ; 暗条纹位置: 〔n=0,1,2,3,、、、〕; 条纹间距 : (ΔS :路程差(光程差);d两条狭缝间的距离;L: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测出n条亮条纹间的距离a 薄膜干预:由膜的前后两外表反射的两列光叠加,实例:肥皂膜、空气膜、油膜、牛顿环、光器件增透膜 (厚度是绿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即增透膜厚度d=λ/4) 衍射:现象,条件 单缝 圆孔 柏松亮斑(来历) 任何物体都能使光发生衍射致使轮廓模糊 三种圆环区别:单孔衍射(泊松亮斑) 中间明而亮,周围对称排列亮度减弱,条纹宽变窄的条纹 空气膜干预环 间隔间距等亮度的干预条纹 牛顿环 内疏外密的干预条纹 干预、衍射、多普勒效应(太阳光谱红移宇宙在膨胀)、偏振都是波的特有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衍射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只有一种近似规律;说明任何物理规律都受一定的条件限制的. 〔1〕光的电磁说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这就是光的电磁说,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 ⑵电磁波谱。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无线电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n射线 组成频率波 波长:大小 波动性:明显不明显 频率:小大 粒子性:不明显明显 产生机理 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⑶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 类 产 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 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 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VD2 X射线 阴极射线射到固体外表 穿透能力强 人体透视、金属探伤 ⑷实验证明: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中辐射最强的波长λm和物体温度T之间满足关系λm  T = b〔b为常数〕。可见高温物体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较高。在宇宙学中,可根据接收恒星发出的光的频率,分析其外表温度。 (2)光五种学说:原始微粒说(牛顿),波动学说(惠更斯),电磁学说(麦克斯韦), 光子说(爱因斯坦),波粒两相性学说(德布罗意波)概率波 各种电磁波产生的机理,特性和应用,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也证明光的波动性. 激光的产生特点应用(单色性,方向性好,亮度高,相干性好)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现象,所得出的规律(四)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的背景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mVm2/2=hf-W0一个光子的能量E=hf (决定了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规律:实验装置、现象、总结出四个规律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康普顿效应(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证明光具粒子性 光波粒二象性: 情况表达波动性(大量光子,转播时,λ大), 粒子性 光波是概率波(物质波) 任何运动物体都有λ与之对应(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2、原子、原子核知识归类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响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翻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根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氢原子的能级图 n E/eV ∞ 0 1 -13.6 2 -3.4 3 -1.51 4 -0.85 3 E1 E2 E3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光子的发射与吸收(特别注意跃迁条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f=E初-E末 ①轨道量子化rn=n2r1 r1=0.53×10-10m ②能量量子化: E1=-13.6eV ③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m-En ⑵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 ≥13.6eV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但由于它保存了过多的经典物理理论〔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库仑力等〕,所以在解释其他原子的光谱上都遇到很大的困难。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En=E1/n2,rn=n2r1, 其中E1=-13.6eV, r1=5.3×10-10m, (大量)处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的所有辐射方式共有=n (n-1)/2种 E51=13.06 E41=12.75 E31=12.09 E21=10.2; (有规律可依) E52=2.86 E42=2.55 E32=1.89; E53=0.97 E43=0.66; E54=0.31 氢原子在n能级的动能、势能,总能量的关系是:EP=-2EK,E=EK+EP=-EK。(类似于卫星模型) 由高能级到低能级时,动能增加,势能降低,且势能的降低量是动能增加量的2倍,故总能量(负值)降低。 量子数 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核变化从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衰变(用电磁场研究): 2.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拟 种 类 本 质 质量〔u〕 电荷〔e〕 速度〔c〕 电离性 贯穿性 α射线 氦核 4 +2 0.1 最强 最弱,纸能挡住 β射线 电子 1/1840 -1 0.99 较强 较强,穿几mm铝板 γ射线 光子 0 0 1 最弱 最强,穿几cm铅版 三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拟: 四种核反响类型(衰变,人工核转变,重核裂变,轻核骤变) ⑴衰变: α衰变:(实质:核内)α衰变形成外切(同方向旋), β衰变:(实质:核内的中子转变成了质子和中子)β衰变形成内切(相反方向旋),且大圆为α、β粒子径迹。 +β衰变:〔核内〕 γ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⑵人工转变: (发现质子的核反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发现中子的核反响)(查德威克)钋产生的α射线轰击铍 (人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α粒子轰击铝箔 ⑶重核的裂变: 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