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甘谷
方言
语音
特点
成因
范文
天道酬勤
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摘 要: 甘谷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西北方言中的秦陇片,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方言,它的语音与周围几个县区的方言都不一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甘谷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的特点,并从农耕与畜牧文化的交融、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移民因素及战争因素等方面探讨了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关键词: 甘谷方言 民族融合 移民 战争
甘谷县,古称冀县,今辖13镇2乡,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渭河中游。因为甘谷处于一个复杂的多民族融合的语言环境,自古代以来就饱受战乱的影响,以致甘谷的移民较多,而语言也会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所以甘谷方言成为一种独特的方言。
一、甘谷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甘谷方言声母的特点
1.在甘谷方言中,声母系统中没有前鼻音n[n],都将[n]读作[l]。
2.甘谷方言中的“w〞是唇齿音,改用“v〞来拼写零声母的u。普通话念wu的字,方言中除“物〞转wo之外,其余一概变vu。只有口语中把“那〞说成“兀〞〔wu〕,这可能是西北某少数民族的语言。
3.甘谷方言中,局部舌尖后音“zh、ch、sh〞会读成舌尖前音“z、c、s〞。例如“茶〞读作[t?拶h]。
4.今普通话声母为“j、q、x〞的一些字,在甘谷话中声母为“g、k、h〞。如“鞋〞字的声母为“h〞。
5.在甘谷方言中,中古浊声母读送气音。即“b、d、g、j、zh、z〞等中古浊声母不送气音读作与之相应的送气音。如“步〞[pu]读作[phu]。
〔二〕甘谷方言韵母的特点
1.今普通话韵母为o的字,在甘谷方言中读为[?藜],例如“播〞字读作[p?藜]。
2.“好、要、小〞等字,在普通话中韵母是[au]或者[iau],但是在甘谷方言中,韵母变成了[?蘅]或者[i?蘅]。
3.韵母为“i、e、ei〞或者是“ai〞,在甘谷方言中韵母都是[?藓i],有的还需要在韵母之前加一个介音“u〞,变成[u?藓i]。例如“泪〞在甘谷话中读作[lu?藓i]。
4.在普通话中韵母是“e〞的字,在甘谷话中韵母变成了ai[ai]。例如“刻〞读作[khai]。
5.“咸、眼、前〞等,在普通话中的韵母为ian[i?藓n],但在甘谷话中是[ian]。例如“前〞的读音为[?諬hi?藓n]。
〔三〕甘谷方言声调的特点
甘谷方言语音系统与普通话一样,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但是调值却与普通话不同。
从调值反映的形式看,甘谷方言有平调、升调、降调及曲折调。从调值对应的调类看,甘谷方言有四个调类,分别是阴平〔213〕、阳平〔13〕、上声〔41〕及去声〔44〕。
二、甘谷方言语音特点的成因
〔一〕农耕与畜牧文明的融合
在历史上,甘谷县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
甘谷地处秦陇地区,有秦陇文化的典型特点,秦陇文化是典型的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区。由秦陇的地域特点可以看出农业与畜牧两业始终互补互摄,并不是两个自我封闭的系统,数千年来“以农带牧,以畜养农〞成为本地区经济与文化的根本形态。在一定的意义上,秦陇文化是农耕人民与游牧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农业文明与畜牧文明的交融,是两者结合的典型代表。甘谷是秦陇文化的一个重要集中地,甘谷文化属于半农半牧文化,甘谷的语言受这种文化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历史上,陇上曾经建立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古代的羌戎、秦汉时期的西羌,都曾经在陇上生活。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内迁,北魏时又由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各民族语言相互借鉴,从而在本民族语言中会出现外来词。
1.匈奴语的影响
匈奴和汉民族有着数千年的交往历史,匈奴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必然的,特别是西北各地方言中都有少量的匈奴语言保存下来,例如“克起麻擦〞就是来自匈奴语,意思是“做事麻利,干脆〞①。
2.蒙古语的影响
蒙古人迁入后,语言交融在所难免。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汉族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汉人主动融入统治民族的现象很常见。在当时,很多汉人都会给自己冠上一个蒙古族的名字。甘谷话受到蒙古语言的影响,例如“达达〞是蒙古族对长者的尊称,在甘谷话中是对父亲的称谓。
3.满族语的影响
满族统治了中国近300年,虽然满人自入关后就一直在学习汉文化,但是汉文化受到满族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上的影响是相互的。从嘉靖年间开始,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出现满汉语混杂的现象,一些满族日常用语已经进入当地的汉语方言。甘谷方言中一些字词的发音,就受到满族语的影响。例如,在甘谷方言中“麻利〞就是来自满语中的“lali〞,意思是“做事情干脆利落〞。
4.羌藏语的影响
羌族从西汉以来一直活泼在西北地区,藏族在西藏地区,甘肃甘南也是藏族人的聚居地之一。羌藏民族的语言对陇上方言的影响不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有些羌藏语言在进入汉语方言后,既保存了原来的局部含义,又賦予了新的含义。例如,“拉扎〞这个词,在甘谷话中的意思是指放到一起,这个词在西番语中的意思是山神②。
〔三〕移民的影响〔自然与政策导致的主动移民〕
迁徙是民族融合的主要途径之一。秦陇地区是全国大规模移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汉代时期,推行“实关中、戍边地〞政策③。汉武帝时,从东部向河西四郡和陇西、金城、天水诸郡移民八十多万,这无疑促进了秦陇文化的开展。而且随着大量的人口迁移,不但是文化习俗的迁移,而且是语言的渗透。
唐朝时期,因为其高度兴旺的经济文化和高度开放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周边许多游牧民族的商人进入秦陇地区,带动了秦陇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展,也将他们的语言文化带了进来,影响了当地的语言。
明朝时,有过由政府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缺乏、狭乡缺少土地的问题,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种子,免税三年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北迁的积极性,其中陕西、甘肃等地都迁入了大量的南方人,甘谷方言受到了南方人的影响。
〔四〕战争的影响〔战争导致的非主动移民〕
东汉时期,西羌掀起了内迁的高潮,成为当时中国民族迁徙的主流之一。羌族支系众多,分布在现今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因為羌族与东汉王朝的矛盾日益激化,爆发了第一次暴动,羌人占据了陇右凉州郡县外的大局部地区,甘谷的语言文化受到了羌族的影响。
西晋时期,塞外很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陆续内侵,建立了非汉族政权⑤。此时甘谷全部处在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当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所统治的当地居民就不得不受到统治者民族文化的影响,不管是文化还是政治经济,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语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发生在公元7世纪到9世纪。唐军与吐蕃屡次发生交战。河陇地区〔河西与陇右〕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大震关,夺取了兰、河、鄯、洮等州,自此陇右之地都成了吐蕃的囊中之物,甘谷也落入吐蕃的统治之下,甘谷境内就生活着许多吐蕃部落,吐蕃的一些语言现象就留在了甘谷的语言文化中。
注释:
①②王效琦.甘谷方言[M].香港:飞天文化出版社,2023:44,50.
③白晓明.两汉时期天水文化特征及形成的原因[J].华商,2022〔08〕.
④董知珍,陈玲.明初汉族移民甘肃述论[J].甘肃高师学报,2023,21〔10〕.
⑤李晶.“五族内迁〞:掀起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高潮[N].中国民族报,2023-07-03〔005〕.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甘谷县地方志编委会.甘谷县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王效琦.甘谷方言[M].香港:飞天文化出版社,2023.
[3]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秦陇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4]白晓明.两汉时期天水文化特征及形成的原因[J].华商,2022〔08〕.
[5]李晶.“五族内迁〞:掀起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高潮[J].中国民族报,2023-07-03〔005〕.
[6]董知珍,陈玲.明初汉族移民甘肃述论[J].甘肃高师学报,2023,21〔10〕.
[7]王可峰.甘肃甘谷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J].甘肃民族师范学报,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