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1
世纪
中国民间
文学
传承
保护
概述
李雪宁
李雪宁,汪立珍21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传承与保护概述21 世纪以来,民间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这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等方面均有展现。各地专家、学者与民间文学工作者、传承者根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对于广布中国大地的各民族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记录、整理和推广,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此促进民间文学的传承、保护与传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开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发挥了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增强了大众对民间文学的理解与认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民间文学2004 年以来,中国民间文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这足以说明民间文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此,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具体阐释。(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中的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2004 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 公约)。作为履行公约 的缔约国,中国积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摘要:21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的调查、记录、整理、推广、保护、传承与学术研究等工作受到极大的重视。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的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确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工程的实施,在各族人民的通力合作下,有效地实现了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承与保护,极大地推动了21世纪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和复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就。关 键 词:21世纪;民族民间文学;传承与保护中图分类号:J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4-0129-092 1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传承与保护概述李雪宁,汪立珍(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人口较少民族口头文学抢救性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69)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雪宁(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间文学、比较文学。汪立珍(1964),女,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比较文学、神话学。129DOI:10.13767/64-1011/j.2022.04.0202022 年第 4 期总第 307 期非 遗 研 究FEIYI YANJIU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截至 2020年 12 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 42 项,总数位于 178 个缔约国之首。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4 项(含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项(分别是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和赫哲族伊玛堪);优秀实践名册 1 项1。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中,“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类别共占10 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有8 项,分别是 蒙古族长调民歌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格萨(斯)尔 侗族大歌 花儿 玛纳斯 藏戏 中国皮影戏,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 2 项,分别是 麦西热甫 赫哲族伊玛堪2。麦西热甫 是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族民间实践活动,包括一系列丰富的习俗和表演艺术,口头文学是其中之一。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所属类别多样,既属于“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一类,也属于“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一类,同时被归为“表演艺术”的类别。赫哲族伊玛堪是东北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以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散韵结合的民间说唱文学,讲述了英雄莫日根战胜恶魔与入侵者的故事。以上项目均属于民间文学范畴中的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歌等重要门类,涉及维吾尔族、藏族、侗族、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等 13 个民族。除 蒙古族长调民歌 是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其他项目均是我国单独申报。从中国民间文学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状况可以看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族人民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国民间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够被世界所接受、认同与欣赏。中国民间文学是 56 个民族共同拥有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各民族不但共同创造了精彩纷呈的民间文学,而且在 21 世纪更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保护、传承和推广优秀民间文学,共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我国不但关注中国民间文学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更加重视其在国内的保护、传承与推广。中国自加入 公约 后,严格履行缔约国义务,积极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之一,得到了国家极大的关注与重视,将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保护对象予以确认,并集中有限资源对其进行调查、记录和整理、传承、推广、研究等。民间文学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大门类中,位居首位。国务院先后于 2006 年、2008年、2011 年、2014 年、2021 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130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名录,共计 1557 个国家级项目。在这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民间文学项目共占 251 项3,包括史诗、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谜语等几大类,涉及 26 个民族,31 个省(区、市)。我国三大史诗 玛纳斯 江格尔 格萨(斯)尔 在 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期被列入名录的共有 53项,苗族的 苗族古歌、壮族的 布洛陀、阿昌族的 遮帕麻和遮咪麻、拉祜族的 牡帕密帕、满族的 满族说部、蒙古族的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壮族的 刘三姐歌谣、哈尼族的 四季生产调、彝族的 阿诗玛、土族的 拉仁布与吉门索、畲族的畲族小说歌4等 15 个民族,13 个省(区、市)的民间文学项目均在其列。与此同时,我国流传已久的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传说 梁祝传说 孟姜女传说 董永传说和广受百姓喜爱的西施传说 济公传说 也位列其中。除此之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村、故事家的故事,如 河西宝卷耿村民间故事 伍家沟民间故事 下堡坪民间故事 走马镇民间故事 古渔雁民间故事 谭振山民间故事5等,也被收录其中。国家不仅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确立工作,也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培养工作。国务院先后于 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2 年、2018 年公布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 3068 人,民间文学类别下的传承人共计 123 人,其中男性传承人 106 名,女性传承人 17 名,包括流传于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的史诗 格萨(斯)尔、苗族的 苗族古歌 刻道、阿昌族的 遮帕麻和遮咪麻、拉祜族的 牡帕密帕、柯尔克孜族的 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 嘎达梅林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哈尼族的 四季生产调 哈尼哈吧、彝族的阿诗玛、土族的 拉仁布与吉门索、满族的 满族说部 满族民间故事、壮族的 布洛陀 刘三姐歌谣等 75 个项目,涉及 25 个民族,31 个省(区、市)。其中,汉族、蒙古族、藏族、苗族、柯尔克孜族、彝族、土家族的传承人数量相对较多。国家在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到 2020 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已举办 800 多期研修、研习、培训,培养传承人群 3 万余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全国参与人数已超 10 万人次6。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能够申报成功是多地区多民族共同努力、通力合作的结果。如 2006 年第一批确立的国家级项目 格萨(斯)尔 由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多民族共同合作申报,玛纳斯是新疆多地区的柯尔克孜族共同申报的成果,江格尔 也是新疆多地区的蒙古族共同合作申报成功的成果。花儿 是我国的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等多民族共同合作申报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间文学项目可能因为当年的界定与分类标准的差异或表现形式的侧重,已列入其他类别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如 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赫哲族伊玛堪 达斡尔族乌钦 鄂伦春族摩苏昆 均被列入“曲艺”类别中。伊玛堪、乌钦、李雪宁,汪立珍21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传承与保护概述1312022 年第 4 期总第 307 期摩苏昆分别是赫哲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但在名录中被归入曲艺类别。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此处不一一赘述。由此可见,民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们很多被归入其他类别而收录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中。除此之外,民间文学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之一,受到 2011 年国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的保护。其认定、记录、建档等保存措施及传承、传播等保护措施均有国家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在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下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民间文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的民间文学,有利于增强世界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民间文学国家不但注重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形式对优秀的民间文学进行调查、整理、开发、保护,也大力支持民间文学在学术领域的研究,专门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和鼓励专家学者对民间文学进行深广的专业研究。民间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民间文学是一定区域内由群体创作并且流传于群体中的口头语言艺术,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其基本特点,具有记载历史、传承文化、娱乐教育民众的功能。中国民间文学内容丰富,神话、传说、史诗、故事、歌谣、谚语、谜语、说唱、民间戏曲等均是民间文学的范畴7。民间文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都是人民群众,民间文学研究的丰硕成果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以民间文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课题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代表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以来,给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重要的经费支持,大量课题得以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20002020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民间文学相关项目 300 余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极具代表性,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数量众多。这些项目重点关注中国民间文学热点问题,涉及民族民间文学发展方向及保护传承等方面,成果斐然,出版了大批专著、论文集等,展现了学者们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热情,他们的研究内容丰富,范围广阔,既关注传统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又着眼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新媒体、电子数据库等对于民间文学研究的积极作用。申报项目地区涉及全国 30 个省(区、市),北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项目类型数量均位于前列。20002020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了与民间文学相关的重大项目近 30 项,以中国各民族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