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变化
世界
中的
音乐教育
哲学
文化
阐释
崔佳琦
102大众文艺韦恩鲍曼是加拿大布兰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同时也是在国际范围内影响颇深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哲学家,并具有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体系。在音乐教育、音乐哲学以及音乐教育哲学领域,鲍曼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与期刊,并展开了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深度音乐教育研究。鲍曼认为音乐教育需要面对目前多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1998年鲍曼出版了音乐的哲学视野,2002年出版了新的音乐教学研究手册等,在书中鲍曼充分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实践哲学运用到音乐教育之中,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鲍曼又根据世界的变化、多元文化的融合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如果试图用简明的语言让读者来了解鲍曼学术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那么描述可能是: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世界中,以多元文化的视野,审视和组织意义教育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好地适应后现代时期的社会挑战,使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现在笔者将其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文化分析。一、音乐教育的现实理解在鲍曼的音乐教育哲学中对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西方音乐教育哲学发展进行了梳理,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育的哲学视野。在鲍曼发表的诸多文章中对于21世纪音乐教育的现实进行了重新地定位,其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对多元文化与审美争议的梳理和对变化世界中音乐教育“基础”的定位。(一)审美学说与多元文化学说并存鲍曼认为在针对音乐教育方面,最近国际领域都存在着两个议题,即审美议题和多元文化议题。鲍曼认为两者之间并非互不相容的,而是在各自的文化内涵中的。多元文化主义不能代替审美教育理论,审美教育在“后审美时代”也并非已经过时,两者之间有着差异性,也有着共同点,有着矛盾性,也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但是鲍曼非常反对将“审美学说”放在一个超越文化的地位,他将“审美学说”置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取向中,需要运用开放的观点和思想来认识“审美教育”问题,并承认审美是一种与历史相关联的文化视角。1多元文化是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也是目前的现实环境,它并非将“审美”作为所有的文化的统一标准。鲍曼认为音乐教育同时具有审美特质和多元文化特质在命题上是困难的,是否将审美理论继续作为多元文化环境中音乐教育唯一的或主要的意识形态基础则取决于对审美一词的理解。审美价值应该更加趋向于文化语境、社会和乐器的寓意,优先关注音乐的品质和属性,即音乐所固有的、内在的、自律的特性。只有将审美价值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运用多种方式去获取音乐的美妙,并努力辨别和描述使音乐达到美的境界的不同方式,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音乐教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审美学说与多元文化学说之间并非完全相互对立的两种学说,两者是可以相互并存的,其关键在于如何对“审美”和“多元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二)多样性、多元性、变化性的音乐教育理解鲍曼承认变化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承认变化对于教育未来教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需要积极调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鲍曼音乐教育哲学的文化阐释崔佳琦1.2 张 倩1.3(1.全北国立大学,韩国全州市 54896;2.甘肃医学院,甘肃平凉 744000;3.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 114000)摘要:韦恩鲍曼是加拿大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哲学家,他在音乐教育、音乐哲学以及音乐教育哲学领域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文章将以鲍曼的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为研究对象,对该书中鲍曼先生所呈现出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文化阐释。主要从音乐教育的现实理解、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哲学反思、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转型三个方面来探索鲍曼对未来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的思考。关键词:韦恩鲍曼;音乐教育哲学;实践主义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28(2023)02-0102-03文化教育103大众文艺整我们对音乐教育基础的理解方法。而在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上,鲍曼认为目前现实中对音乐教育的理解是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及变化性的理解的。包括后现代主义视角、实用主义视角、批判理论视角、实践的视角等。在后现代主义中,知识的构建是在不规则、不连贯、矛盾中的,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学生们需要对突发性的变化产生一定的适应能力,运用后现代理性来说,就是面对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是限定在目前的用途、目前的形势以及目前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之中的。实用主义视角是运用实用主义的方式来理解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是涉及利于成长和变化的才能和气质的发展为目标的。批判理论视角是它的开放程度、容忍程度的平衡性,以及理解的灵活性,它涉及仔细区别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历史性和普遍性。在批判理论中,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发问,从教条中被唤醒,并将批判的意识转变为变化的能动作用。从实践角度理解是来源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是通过实践课程的相互作用,是音乐课程与具体环境相关,灵活多变的进行教育,它提醒人们记住了哲学的不稳定性、多元性、多维性以及变化性的特征。二、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哲学反思在鲍曼梳理21世纪现实对音乐教育理解的论述中,对审美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批判理论、实践主义进行了文化阐释,并对各种理论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对各种理论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面对如此多的视角,该以何种理论为基础?面对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又该期待什么样的哲学?鲍曼指出在目前的北美音乐教育中,严重的低估了音乐教育哲学对指导的、课程的以及研究方面的潜在重要意义。鲍曼认为哲学是关注音乐教育核心的基本问题,是作为变化和改革的一个催化剂。基于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鲍曼对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哲学进行反思。(一)何种音乐教育理论为基础?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的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问题,自20世纪以来,诞生了一系列的音乐教育哲学体系,且每一个体系都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在20世纪初所建立的审美音乐哲学是建立在康德、席勒等人的音乐审美哲学上,它以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认识论为基础,以审美为音乐教育核心。之后,鲍曼与埃利奥特等人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局限性和“审美”单一性进行了质疑。随后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批判理论等。在变化发展的世界里,在多样性、多元性与多变性为特质的音乐教育中,该以何种哲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成为鲍曼深入探讨的问题。在鲍曼出版的相关论文集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中,鲍曼运用杜威、梅得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三位著名的哲学家的观点对诸多哲学思想中的不合适进行了批判。对审美主义哲学中的“美”的绝对性、客观性进行了批判,并对审美范式的“二元”哲学思想进行解构,对将音乐与社会、历史、文化进行分离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之后又运用了相关的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批判理论对实践范式进行了新的建构。鲍曼指出音乐教育并非需要适应各种理解的各种方面,也并非固定要以其中的一个为基础,而是需要以灵活的、友好的、需要能够顺应变化与改革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二)音乐教育期待什么样的哲学?20世纪出现多次有关音乐哲学的挑战,这些相关的哲学思想对于音乐教育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苏珊.朗格和迈那有关音乐和情感的论述,鲍曼持保留意见,承认他们的哲学思想具有一定值得尊重的论述,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合适之处。鲍曼认为朗格将音乐视为符号的这些思想是错误的,但是却又肯定了符号学的意义。另外,鲍曼质疑了埃利奥特“music、Music、MUSIC”为进行音乐事件的三重区别。“music”表示特殊的声音事件,“Music”表示一种音乐实践,而“MUSIC”则表示所有音乐即不同人的音乐实践。鲍曼认为这样的区分会具有一定的误导功能,他指出音乐的价值是多样的和偶然的,不是普通的或自动的,这就指出音乐具有积极和消极价值,因此音乐教育也呈现出积极和消极价值的复杂综合,音乐教育是多元的、偶然的和相对的。基于这种音乐教育哲学氛围,鲍曼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参与身体体验,并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构成现象,音乐被认为是一种“行为”,并强调了音乐在身体、声音以及社会性中的重要位置。鲍曼借用埃利奥特“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僵化总是危险的”2的观点,指出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我们更应该用多元文化的视野来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教育哲学的探讨,这样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音乐教育应该根据音乐的特点、音乐的价值来对音乐教育哲学进行期望,运用多元文化的视角来进行各种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学习,关注音乐教育哲学基础的研究和有经验的哲学家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寻找出一条适应于变化世界需求的音乐教育哲学之路。三、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转型鲍曼关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观点强调在变化世界中需要适度地进行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转型,不能忽略音乐的社会性、音乐教育的社会性。在音乐教育哲学中经历了多次音乐教育思想的转型,其主要表现为:文化教育104大众文艺(一)审美到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转型在20世纪初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盛行的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将音乐教育等同于审美教育,将音乐体验看作为“审美体验”,这种哲学思想是建立在美学原理基础上的,但是却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唯一标准,这显然忽略了音乐的文化性、社会性、历史性。这种思想受到了以埃利奥特为主的实践哲学的质疑。于是,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唯一目标性进行了批判,指出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或实践方式。这也就是说作为实践的音乐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方式,它与音乐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是紧密相关的。尤其是在埃利奥特出版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对审美音乐教育进行了批判,从音乐审美观念、音乐审美体验以及音乐的主客体上对审美音乐教育哲学进行了解构,并对音乐实践的观点进行建构,建立了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体系。鲍曼在埃利奥特的基础上结合了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音乐教学哲学观点,在赞成埃利奥特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音乐实践主义。他从音乐的特性、音乐的价值、音乐的认识等方面阐述了音乐是一种音乐行为,是一种社会、文化、历史语境的产物,是社会文化过程,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基于这样的音乐认识,音乐教育哲学的方向也转向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二)实践多元反思性实践(Prasis)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转型鲍曼对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基本持赞同意见,但是并没有仅仅将其锁定在音乐的实践、音乐的制作之上。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音乐的取向是多元文化的,不仅要关注音乐的实践性,还需要关注音乐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将音乐放置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是一个创作过程,音乐教育就应该创造环境让学生去实践、去做,在实践中体验音乐,通过能动参与音乐来获得音乐的本质问题。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将音乐置于特定的文化中,承认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从而诞生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但是由于多元文化的宽广性,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某些程度上则体现出了一定的空洞理论性,对于解决音乐教育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却没有提出更为具体的方案。在面对多元文化、变化世界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实践音乐教育哲学进一步发展,反思性实践(Prasis)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鲍曼音乐作为实践知识:从审美到实践为基础的哲学思想转型一文中,对反思性实践(Prasis)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反思性实践(Prasis)是一种古老的认知方法,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就提到过这一认识方法,其本身并非一个新的概念,但将其引入到音乐教育哲学中,则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反思性实践(Prasis)坚持音乐教育是多样性的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形式,是一种社会化文化现象,它的意义是多元的、变化的、无终极的和不固定的。3反思性实践(Prasis)的显著特征就是它永远是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中。Prasis是一种在实践中多探究、多发问、多应答的哲学理念。鲍曼以一个欣赏非洲鼓乐来解释Prasis。以Prasis为基础的音乐教师不会给学生相关的书籍、音响等去学习非洲鼓乐,而是创造一个环境,一个模拟非洲鼓乐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发问、多应答,由不会到会,从而由内到外的认识到非洲鼓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rasis的取向是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