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江淮文史
拨开
岁月
尘埃
炭火
漫谈
江淮
文史
钱念孙
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16JIANGHUAIWENSHI30一作为安徽文史工作者的伴侣,江淮文史不知不觉中已陪伴我们度过30个春秋。孔子说:“三十而立。”可江淮文史的“立”却没有按部就班,而是早在1993年创刊亮相之初,便以自己的独特面目在众多期刊中别开生面,展露亭亭玉立的神采。这一别开生面的风仪,由它的天生丽质和禀赋所决定,即其所刊发的文章坚持政协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特点,有史料性、学术性,又有亲切感和可读性,从而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此特点和功能,经过三十载岁月的洗礼和积累,犹如拨开岁月尘埃下的炭火,发掘、清理、展示出大量被历史烟尘掩盖的有关安徽先贤及往事的史料,江淮文史本身也成为颇有影响并颇受好评的优秀期刊,为繁荣安徽学术文化作出了有目共睹的突出成绩。谈起“我与江淮文史”,约略检点,可谓有多重关系。一是用武之地。作为一位爱拨开岁月尘埃下的炭火漫谈我与江淮文史钱念孙/文江淮文史017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好文史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刊物将个人写作成果化身千百,刊布于世,是作者与读者产生联系、作品产生影响的桥梁和平台。在当今出版难、发表难的情势下,承蒙江淮文史编辑部的厚爱和包容,多年来对邀约或投去的拙稿均悉心编发,这于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是我在漫长的学术旅途中能够持续不断前行的一股无声而温馨的勉励力量。对此,我一直心存感激。二是亲近之所。我曾有幸担任八届省政协委员、九届省政协常委,担任常委期间,还被抬举担任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文史委是江淮文史的主办单位,我参加文史委主任会议时,每年听取和讨论委员会的年度工作总结及来年计划,江淮文史的编刊方案和主要情况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加上曾多次参加编辑部召开的会议,自然拉近和消弭了与编辑部的距离,起码比一般作者和读者多了一份了解及关注。每每谈到江淮文史及其人其事,总有一股牵挂和熟悉的暖流涌上心头。三是难忘之人。由于上述机缘,我有幸与编辑部的几任领导及部分编辑相识,有的还成为长期走动、时有联络的朋友。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协文史委组织编写八卷本的安徽重要历史事件丛书,让我撰写学术百家分册中的朱光潜与美学大讨论一篇,完稿先交给郭因先生审阅把关,后由陈德辉、屠筱武主任定稿。一天,陈、屠两位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说稿件内容充实,写得不错,但体例不合要求。我的原稿侧重于学术论文“说理”的路数,但“丛书”要求采用“叙事”的写法。由此,我才注意琢磨“说理”和“叙事”的差异及关联,拓展了对不同文体的体察及灵活应用的本江淮文史江淮文史创刊周年018JIANGHUAIWENSHI30领。此事让我颇受教益,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二我的主业是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虽然旁涉文学史、美术史、书法史、收藏文化、安徽地域文化等诸多领域,但毕竟不属于专业的史学研究者,因而与江淮文史往来不算过从甚密,只是时有接触。这些接触主要是围绕写稿和改稿展开,天长日久,一些稿件借助其平台陆续见诸读者,有的还产生了一定的反响。1998年,适逢改革开放20周年,受时任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之邀,我和沈葵撰写长篇纪实作品起点中国农村改革发端纪实。编辑部得知情况,让我从中选出史料性强、少为人知的篇章给刊物发表,这就有了刊发于江淮文史1998年第4期的“张浩事件”的由来及对安徽农村改革的影响。该文发表后受到广泛关注,不仅全国政协文史委主办的纵横杂志全文转载,深圳特区报等均有转发。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应约整理自己的抗战方面旧书刊,撰写书话类著作无法尘封的历史抗战旧书收藏笔记时,发现一篇胡适全集胡适演说集均漏收的演讲文稿。觉得史料难得,于是趁热打铁,写成七十五年前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及胡适的一篇佚文,江淮文史2006年第3期刊发,也产生良好反响,除一些研究胡适及近现代史的朋友见面提起称许外,中华读书报也全文转载,将其推向全国更多读者。我兴趣较广,读书也杂。一次翻阅三联书店出版的据几曾看,惊诧这部品评中国古代江淮文史019JIANGHUAIWENSHI江淮文史创刊周年30书画名迹的著作,竟长期以手稿形式在京城文人圈流传;还惊诧作者葛康俞品赏书画的火眼金睛且见解独到,而自己竟然对这位安徽乡贤毫不知晓;更惊诧于他与陈独秀家族、邓以蛰家族的多层复杂关系,及其在陈独秀和邓以蛰关心教导下成长的感人过程。手不释卷读完该书,顺藤摸瓜查阅多种史料,写出一位不该忘却的皖籍美术家,在江淮文史2013年第1期刊发。此文不仅当时便被中国艺术报转载;事隔一年,时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主编的余昌谷先生打来电话,说文章发掘了一段鲜为人知又极有价值的安庆文化往事,问能否让他兼任主编的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转载。此等好事,自当乐见其成,由此拙文又刊载于该学报2014年第4期。另外,这篇小文还被京城颇有影响的群言杂志2014年第7期转载。江淮文史登载的拙文还有不少,无法一一细说。如朱光潜与桐城文化(2006年第1期)、画坛名士陈志精(2007年第6期)、一段温馨的历史记忆石涛的合肥之游及其名作巢湖图(2014年第5期)、傲岸不羁,妙手丹青李方膺的为官从艺之路(2015年第2期)、回眸君子文化研究与实践(2022年第3期)、超越书法之外的价值谈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两幅吴汝纶书法(2022年第6期)等等。在我的文字生涯中,这些篇章虽分量不大,但也力求保证其质地和品貌,以不负编辑的信任和读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