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探析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理素质渗透.docx
下载文档

ID:2040045

大小:21.57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探析 师范院校 素质教育 中的 地理 素质 渗透
探析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地理素质渗透 摘的要: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阵地,在师范院校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地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师范生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地理素质教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理素质 师范院校 素质教育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国有3亿多名青少年学生,其素质的提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高等院校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地理素质是师范院校素质重要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实施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科学开展观等现代素质培养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 一、地理素质教育在师范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师范生的爱国情感 地理素质教育对师范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独到之处。在分科制的教育体系中,爱国情感的培养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地理素质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使爱国情感的培养具体化。地理素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去观察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认识它,了解它,进而关心它,与它和谐相处。使学生从与周围环境、与身边的人相处中,获得爱国情感的亲身体验。 2、培养师范生的科学开展观 当今,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在大学生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开展至关重要。地理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通过地理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师范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正确行为方式,实现可持续开展。 3、培养师范生的全球意识 当前,随着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开展和改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际间相互依赖和协作的关系日益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类已被共同的利益和危机连成一个整体,人类的活动空间更广阔,相互联系更紧密,地球也相对“变小〞了。社会的全球化和国际合作要求大学生应增强全球意识。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进行全球意识的教育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地理素质教育是扩大青年学生眼界的一种有效工具,它教给青年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地理信息的方法、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任何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4、培养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开展的伴生物,环境教育也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师范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加强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素质教育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地理教育不仅关注自然环境本身的状况和它对人们的影响,更关注人地系统中人们在利用、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时所采取的方法,以及这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促进师范生的知识、技能、世界观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人的全面开展。这种教育过程贯穿于生活中的智力、体力、社会和道德各方面,它的要素是知识、 技能和世界观(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地理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 和世界观的培养,还有助于促进三者的和谐统一。 二、地理素质的主要内容: 地理素质涵盖面广,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知识素质: 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双翼。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一个人所应具备的科学素质;“人文〞主要指人文素质中的核心要素——人文精神。师范院校应培养兼具科学和人文双重品质的人才。地理科学具有兼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大领域的优势,注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一方面是自然地理根底知识,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演化、开展、分布及相互关系等的根底知识。它隐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可持续开展观点和全球意识及审美观念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是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资源、能源、工农业、交通运输、旅游、城市、人口和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不仅直接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地理学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开展方面而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现,在全人类社会中加强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时代强烈的呼唤;从人才培养方面而言:当前,我国局部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划分严格,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偏差,使得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文理互不贯穿,导致局部学生缺乏起码的地理常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素质对于加强素质教育很有意义。 2、地理能力素质 地理科学以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素质:其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注重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针对这一特点,地理素质培养应将培养大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根本能力,这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师范生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其二,野外实践和创新能力。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脱离大自然脱离社会实践是不会有知识的创新,如地理大发现、青藏高原的考察、黄河流域的治理,南极科学考察等,都注重实地考察。在野外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野外考察和生存自救的能力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同时得到了培养,而这些能力正是当前大学生最缺乏的。其三、保护环境行为能力。保护环境行为能力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意识地保护环境的行为倾向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开展所必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开展,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困扰人类开展的突出问题。地理学科研究对象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开展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相比,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同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地理科学在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地理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进步是人和物整体演进的统一过程,社会开展以人的开展为本位。人的素质不仅包括能力还包括道德方面。当代人文伦理道德教育已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和生态道德的教育。地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向受教育者教授各种地理事物、理象的分布与发生、开展的特点与规律,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促成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它能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与资源意识,确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开展观,并使学生树立用地理知识技能效劳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地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重视自我责任感,还要重视个人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个人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与人友爱、热爱和平、加强全球合作的国际意识,以期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 三、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实施地理素质培养的路径 1、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将一些根本的地理常识如中国根本国情、世界地理知识及乡土地理常识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乡土观念,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和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大学课程结构设置中,可在文科类专业开设自然地理方面的选修专业,在理科类专业中开设人文地理方面的选修专业,并可将地理科学专业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供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选修。 3、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机延伸,丰富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大学生的地理素质,高校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将地理知识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如在大学生中成立天文爱好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等学生社团、开设地理知识讲座、观看地理科教影片、举办地球日、环境日环保活动等。 4、与野外实践有机结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鼓励同学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展实地景观旅游和野外实习考察,充分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勃勃生机,既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的有益途径。 5、与现代化手段有机结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在地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及时让大学生了解与地理有关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形象的地理现象有机结合,化无形为有形,培养大学生用地理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学生自觉接受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质的兴趣。 6、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地理素质往往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提高地理素质。如在从日常小事中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调查和实践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等。 [基金工程]:赣南师范学院2022年教学改革资助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贺丹君/刘宇,地理课程评价的新策略,地理教育,200403 2.刘尧/梁克荫,议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假设干热点,教育开展研究,199902 3.陈述彭,地理学科建设与根底教育,地理教育,200301 4.叶莹/韩建明,大学地理教育与素质教育浅析,江西区域经济研究与地理教育,199912 5.袁孝亭/刘兰,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整合的地理课程编制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0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