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学
心态
国学,心态
篇一:心理学视角下的国学
心理学视角下的国学教育
各位尊贵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dsxx。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界的领军人物,我这个后代晚学本不该在这里高谈阔论。但孔子云,当仁不让于师。假设能借此时机,得高人指点,也是美事一件。因而,发扬孔门各言尔志的精神,略陈固陋之词,敬望达人雅正。
今天我想要阐述的是“心理学视角下的国学教育〞,拟从认知心理学、经历心理学、语言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讨论国学——主要是古诗文的教育价值,希望探究出一条科学的国学教育途径。由于国学教育内容过于繁浩,因而我把论题界定(限定)在如下三个方面:
古诗文相较于白话文而言的独特价值;适宜古诗文的高效经历方式;以及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启示
由于时间的关系,但凡牵涉晦涩的心理学原理和实验的地点,都只述概要,不作详论。
一、两次事件引发的考虑
话还要从十年前说起。那时,我教班上的小孩们读了一篇古文滕王阁序,只是朗读而已,根本上没作讲解,也没有提出任何学习要求。然后就让他们每次早读课都朗读一会。每周也就三次语文早读。大约三周过后,我们在语文课本里遇到一句古诗:迥干春风碧云里。这个迥字比拟生僻。当时我特别可惜地说,事实上这个字是你们遇到过的,但你们可能根本想不起来了!
谁知我话音未落,下面就响起了整齐的诵读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然后一路背诵下去,他们居然把腾王阁序全文给我背了出来。
看到我我故作惊奇的模样,他们更乐了,眼睛里那种骄傲和欢乐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类似的情况在第二学期再次发生,开学大约三周左右,也是由于一个字的启发,小孩们全文背诵了桃花源记,这次我是确实惊奇了,由于我觉得根本没教过他们这篇!
后来他们告诉我说,是在上学期快要期末的时候教他们读过一遍。开学后,又在早读时读过几次。
我说,我没听你们读过呀?
这时,一个小男孩窜到我跟前说:你来得比拟晚嘛,你来的时候我们已经读完了古文,开场读语文书了。
一席话说得我这个教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两次事件,有两个咨询题值得我们考虑:
(一)当教师不在场,小孩们能够自由决定读什么的时候,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读古文?
(二)我们整整一学期都在读语文书,但是有哪一篇白话文是小孩们能从头到尾全文背诵的?为什么这两篇古文仅仅朗读了三周左右就能全文背诵?腾王阁序接近一千字,桃花源记也有三百多字,都不短。
小孩们本人选择读古文,说明古文读起来比白话文舒适!
首先,从方式上来讲,中国的古诗文节拍铿锵,韵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朗读古诗文本身确实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古诗词讲究押韵和平仄,音韵优美,就不必说了。
然而古代散文的韵律美,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古代散文的语言节拍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般作一四,二四或三二的的停顿,且大多以双式句结尾,这就使得整篇文章节拍鲜明,韵律铿锵,就算不太理解句子的意思,光是这份韵律美都是极好的享受啊!
我们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秦)李斯谏逐客书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甚至还有用韵的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以往之不谏,(仄)
知来者之可追。(平ei)
实迷途其未远,(仄)
觉今是而昨非。(平ei)
而白话文不讲究韵律,也就失去了这种美感。
汉语单音单字、有腔调的特点给予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音韵美!是其他任何语言没法相比的。而且由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能够得出如此一个结论,认读汉字比认读拼音文字更节约大脑的认知资源!
汉语汉字是我们一笔珍贵的财富!
其次,从内容上来说,古诗文里包含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以致于一些看起来特别难明白的古诗文也能成为小孩们的最爱。
比方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特别长,有些字又特别难认。但我班上二年级的小孩都特别喜爱读它。除了刚刚说的节拍优美之外,还由于它里面有许多故事,像“六龙回日,五丁开山,蚕丛开国,子规夜啼〞……多么瑰丽的传说,多么动人的故事!有哪一首现代诗歌能够和它相比?我们中国的文化,有许多都是在这些故事里流传下来的。
顺便说一些题外话,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听的故事,是熊外婆,鲤鱼小姐等真正的中国民间故事,它们讲述的是中国人的生活,修养的是中国人的气质,展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而如今的儿童从小听到的是外国人的故事,从小熟悉的是外国的事物和一个个外国人的名字。这些词汇是缺少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我们的下一代,也许就没有人会讲鲤鱼小姐的故事了。
看着那些优秀的民间故事在我们这一代手里逐步湮灭不闻,这实在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二、洞悉经历的神秘:过目不忘不是传说
(1)我们回到正题,古诗文由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比白话文容易背诵。
1-古诗文句子构造短。经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的经历广度是7±2个单位。一串生疏的号码让你看一眼,你立即能够复述出来的数字一般是5到7个。在这个数量范围内的材料最容易经历。
我们的唐诗一般是5言、7言,这绝非偶尔。我们的童蒙读本三字经弟子规是三字一句,百家姓,千字文四字一句,幼学琼林是4字和6字。都是充分照顾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是适宜儿童阅读和经历的。古人对儿童教育的注重程度可见一斑。
再看我们的古文,也一般都是6到7个字就断句了,超过9个字的长句子是特别少见的。但白话文的长句子就比比皆是了。因而古诗文好记,白话文难背。
2-古诗文构造整齐,多用押韵和对偶。心理学家纳尔逊做过一个实验,让被试阅读押韵的材料,回忆率高达70%,阅读对偶的材料,回忆率甚至到达81%。而对偶、押韵正是古诗文最常用的手法。
3.我们记住了什么?语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都用无数的实验向我们证明了,我们记住的是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它的措辞等字面特征。即便勉强记住句子的详细方式,也会特别快遗忘。
人们通常能从语言中提取意义,但不会记住确切的措辞。
——(美)安德森认知心理学
一开场能记住细节,但是特别快会不记得,而对意义的经历那么能够保持。
——(美)安德森认知心理学
在长时经历中存储的是目的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它的特定的刺激特征。
——彭聃龄认知心理学
被试能够精确记住的是句子所表达的一般意义,而不是这些句子中所使用的具
体字词或句子的表达方式。
——梁宁建认知心理学
假设在一本书中随意挑出一个句子,并要求一个人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去寻
找与这个句子一样的句子,那么,他不可能找得到一模一样的句子。
——彭聃龄认知心理学
假设我们记住的是句子,那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出现和别人一样的语句,但实际上没有。
我们推断论文是否抄袭,也是一样,随意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到网上一搜,一般是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原句的。
但有一类句子例外,
我们一般储存的是别人所说话语的主要意思,而非确切方式,但语用明显的句子例外。
——(美)卡罗尔语言心理学
我们通常会不记得别人传达某个意义时详细用的是哪些单词,但有些句子却记得好几年。
——(美)卡罗尔语言心理学
有些句子我们哪怕只是听一遍,看一眼,也会记得好几年,由于它们的语用特别。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确实是,这些句子震颤了我们的心灵,如此的句子美得惊心动魄。
像“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的句子,还需要你去刻意背诵吗?读一遍就够让你念念不忘了!如此的句子在白话文里不多见,但在古诗文里却俯拾皆是。回忆一下本人头脑中能够原样背诵的句子,看看有多少是白话文,多少是古诗文,我们本人就能验证。
过目不忘不是由于我们记性好,而是句子美得太过分!
(2)两种高效经历法
尽管古诗文容易背诵,假设我们再讲究一下背诵的方法,更会事半功倍!下面讨论两种高效的经历方法
1.最有效的经历方式:多重复,多联想。
输入短时经历的材料需要通过复述才能保存到长时经历中去,复述有两种:机械性复述和精细性复述。实验证明,假设背诵者在经历时进展分析考虑,把新信息和原有的知识经历建立起内在的联络,进展精致性复述,背诵效果要好出许多。
2.最奇妙的经历方式:内隐经历。
但是,仅仅进展这种有认识地背诵,效果也不会特别理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背诵状态,让我困惑了特别久。
1-一种是我称为“挤牙膏〞式的背诵。背了几个字,卡壳了,然后冥思苦想,李白乘,乘什么呢?乘船依然乘舟啊?像挤牙膏一样渐渐挤的。
2-另一种是脱口而出式的背诵。只需要外界提供一点点信息,立即就能脱口而出。完全不需要意志努力,甚至不需要认识的参与。通过我的分析觉察这确实是近二十年来经历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咨询题:内隐经历!它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一种经历方式。
内隐经历是一种特别奇妙的经历现象,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外显经历在一个星期后发生了大幅度的遗忘,而内隐经历在一个星期后都没有明显遗忘。
这种经历方式的要点是:1-不要有意地去背诵,学习的时候不要告诉他这些东西是要背的。2-二是多重复,构成自动化过程。全球读经运动发起人王财贵教授倡导的读经方法,“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看起来特别玄乎,事实上是能够找到心理学根据的。
以上说的精细加工的经历和内隐经历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将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三、学习的欢乐去哪了?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既然精细加工能协助经历,那古诗文教学时是不是讲得越细致越好呢? 所以不是。我们从孔子留下的一个疑咨询说起。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学过的旧功课拿出来再学习,这是一件欢乐的事情!不对啊!
读过的书拿来再读,我如何就不觉得欢乐呢?
我让学生去复习旧功课,他们也不欢乐呀?
应该说,“学而时习之,特别痛苦〞才对!那孔子在复习旧功课时乐什么呢?没人咨询,他老人家也没说,但八百年后有人帮他说出了下文: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大概是说,刚开场读书的时候特别多东西没搞明白,后来再读那些书,每每领会到新的东西,都会兴奋地不记得吃饭。
篇二:国学与修心
国学与修心
学治理和国学养生的倡导者,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易国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化分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学班特邀教授张其成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我不是心理学家,可我是在给你们心理学家讲课,由于邀请我四次了,前三次,每一次我都回绝,为什么?由于这是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我说我不够格。后来告诉我,说我们讲的是心理学家,后来我就更害怕了。因而我今天讲这个话题,所以跟我们心理有关,我把我们的心理分为三个层面:1、心理。2、心智。3、心灵。因而我讲的可能更偏向于心灵层面。
我是研究国学的,因而我要从国学讲起,看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是如何在讲我们的心灵,在提升我们的心灵境地。
什么是国学?事实上特别简单,国确实是中国,学确实是学咨询。中国传统的学咨询,中国传统的学术,也叫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国学根本的构造,用这张太极图就能够说明,这确实是中国国学最典型、最完满的一种表现方式。
中国国学的构造,它的根本构造能够用两句话概括:1、一源三流。2、一干三枝。确实是我们的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就和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华大地上的地理风貌特别接近。4.14玉树地震之后,大家可能都明白我们中华大地上有一源三流,源头确实是玉树,青藏高原。流出来三条江,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一条是澜沧江。澜沧江流到东南亚确实是湄公河。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一源三流。一源确实是易,三流是儒家、道家、释(佛),精确说确实是中国化的佛家,它的代表确实是禅。确实是儒、道、禅。为什么这么说?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再说易、儒、道、禅是如何养性修心的,这确实是我们先贤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可能跟我们的西方心理学在某些方面稍有不同,或者在特别大层面要超过如今的西方心理学。
为什么说易是源头?由于易构成的时间最早,易经这本书构成通过三个阶段,伏羲氏就做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夫子做理解释,一共写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