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2037289

大小:21.79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农业科技 创新 中心 思考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1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1.1内涵定位 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指拥有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较多的科研创新成果、先进的院所制度体系和优良的科技创新环境,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科技支撑引领有力,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幅员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特定生态类型区的科技创新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地市级农科院所与高校、企业等之间在长期合作根底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从省内来看,区域创新中心在XX省农业科技开展中处于领先位置,能够主导区域农业创新开展方向,引领区域农业创新开展进程。从全国来看,区域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在国内农业科技领域有一定话语权、在某个领域有主导权,能够表达XX省的农业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对全国农业科技开展具有一定影响。 1.2根本特征 1)技术原创性。区域创新中心是河南农科系统的技术创新高地,在应用研究、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高新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并持续推进,在区域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2)创新集成性。区域创新中心不能局限在农业技术创新领域,而要顺应农业科技创新开展趋势,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根底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衔接配套,提高创新驱动开展的整体效能。3)示范综合性。区域创新中心是区域科技创新排头兵、学术研究主阵地和科技进步主渠道,能够加快构建完善创新治理体系,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了一套有活力、有效率、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体制框架和制度创新成果,在河南农业创新开展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区域主导性。区域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在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是XX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的重要主体,是XX省抢占农业科技开展先机的骨干力量,在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占重要地位,引导着区域农业创新开展的方向和进程。5)影响全国性。区域创新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重要成员,是地方参加国际国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在全国农业科技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3主要功能 1)效劳和示范功能。这是区域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域创新中心是地方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推动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和维护粮食平安的参谋助手,要适应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现代农业大省的战略需求,突出效劳和示范的功能,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区域农业开展的格局,不断开创农业开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2)支撑和引领功能。这是区域创新中心的保障功能。支撑功能表达在:一是为区域农业科技决策、科技根底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工程提供智力支撑;二是为开展技术密集、产品平安、资源节约、生态健康、环境友好、产业集聚和经济高效的区域农业提供技术供给和创新成果;三是为周边区域和南北过渡带的农业开展与技术进步提供智力资源、技术供给和科技成果。引领功能表达在:一是发挥区域主导作用,引领区域农业创新开展的方向和进程,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技术源头创新基地;二是发挥创新体系优势,协同创新,形成“前沿科学—变革技术—产业示范〞三者互动的科技创新价值链;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成为全省农业科研创新文化的重要引领者;四是参与科技竞争合作,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和开展先机,为提高全省农业科技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奉献。3)集聚和融合功能。这是区域创新中心的根底功能。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和创新成果的高度聚集,要求区域创新中心具有很强的融合功能,能够克服创新活动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和“孤岛〞现象,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高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4)辐射和带动功能。这是区域创新中心的衍生功能。表达在:一是科技根底设施为区域提供效劳;二是示范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创新要素向周边地区和相似生态区辐射溢出,创新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四是创新文化对其他区域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2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根底 2.1科研机构 信阳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的中心,是农业大市、河南粮仓。涉农科研机构主要有XX市农科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及局部企业。XX市农科院是国家主要农作物重要的中间试验基地和生态育种基地,设有水稻、茶叶、小麦、油料、资环、植保和作物栽培7个研究所,建有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小麦、油菜、茶叶和红麻试验站,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和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等国家级科技平台;省籼稻、茶叶工程中心,水稻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和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小麦、食用菌试验站等省级科技平台;设有油菜遗传育种、稻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研究、水稻育种、茶树遗传育种与生态栽培省重点创新团队和省茶学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在“十一五〞全国地市级农业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37位。信阳农林学院设有水稻、茶叶、水产养殖等6个研究所,建有信阳毛尖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研发基地和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信阳师范学院建有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院士工作站、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与中国林科院共建大别山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信阳农业领域共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工程中心8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和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 2.2科研成果 2023~2023年,信阳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科技方案工程35项,省级科技方案237项,争取经费6379万元,育成和推广农作物品种30个,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二等奖16项,三等奖34项;专利申请量3120件,专利授权量1300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增幅全省领先。 2.3产业带动 面向农业产业技术示XX县区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种田大户,创立了一批规模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粮田50.8万hm2,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社636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9家,家庭农场2144家。流转土地31万hm2,占耕地总面积54.5%。粮食总产从2023年的42.25亿kg提高到2023年的58.57亿kg。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农业机械化率到达62%,科技奉献率到达50%。形成了一批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和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开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3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模式特点 3.1节点优势 XX市农科院是信阳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是XX省农科院第一个授权挂牌的区域分院,是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先后参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体系、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肥料技术创新联盟和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筹划和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任务。以XX市农科院为主导,有助于把根底性研发、应用型研发和产业化转化连接在一个纽带,构建起枢纽型农业科研组织体系,提高区域农业创新水平和产品供给能力。 3.2学科优势 致力于应用技术学科研究,这既是地市级院所区别于国家和省级农科院所及高校的鲜明特点,也是表达地市级院所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XX市农科院长期聚焦南北过渡地带农业科技,聚焦区域农业开展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建立了覆盖信阳主要农作物的应用技术学科布局,是信阳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的核心依托。与生产发生紧密的联系,既是XX市农科院的学科传统,也是信阳农业科研的重要优势。 3.3阵地优势 尽管农业科研机构日益多元化,但农业科研的主体,尤其是地方农业科研的主阵地仍然是农科院所。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XX市农科院是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粮食平安的参谋助手,长期发挥着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排头兵、农业学术研究主阵地和农业科技进步主渠道的职能作用,以XX市农科院为主导,有助于发挥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相对集中的优势,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效率,加快区域农业科技进步。 3.4体系优势 农科院所的核心竞争力还表达在它不断开展和完善的体系优势。农科院所是一个系统、一个体系。农科院所的科研范围、对象和内容等有明确的层级分工,各层级之间存在着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这一点与高校或者企业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业科研系统与农技推广体系呈现融合开展的趋势,农科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体系优势和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彰显,会进一步稳固其在区域农业科研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4建设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 豫南创新中心是XX省政府、XX省农科院赋予信阳及XX市农科院的责任定位,应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对信阳的要求上来,努力克服创新资源贫乏、科研产出缺乏、平台层次不高和高端人才匮乏等短板,增强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现代农业的引领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和区域创新的辐射力,建设学科、队伍、条件、管理和成果一流的区域创新中心。 4.1做好制度体系建设 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争取在编制范围内自主调整学科和内设机构。健全和完善以院所长负责制为主导,党委(支部)的政治核心为保障,院学术委员会、职代会为根底的现代院所管理体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2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区域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效劳需求,凝练重大科技任务与重大命题,制订一个科学合理、落地可行的区域创新中心规划。 4.3做好学科开展设计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引领科研任务和院所建设,系统设置研究所内部机构,加快学科团队和创新机制建设,建立“效劳产业、科研创新、成果培育、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创新范式。实施“增强特点、加强交叉、扩大覆盖、助强扶弱〞学科开展战略,以“研究方向〞为单元,针对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明确“十三五〞的研究选题、创新目标和考核指标,持续攻关。 4.4做好重大工程设计和成果培育 强化产业技术攻关和应用,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工程的立项与实施,建设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工程体系,加强品种、材料、技术、专利、标准和论文的产出,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4.5推进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示范 加快推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深化与地方政府、推广部门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构建农艺与农机相协调的生产技术体系,深化院县合作,推进农业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研究示范,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的升级版。 4.6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 着力构建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体系,坚持用平台夯实科研根底,用团队推进科研创新,用课题带动科研深化,用管理提升科研质量,用机制激发科研动力,用转化打造科研品牌,不断提升信阳农业科研事业的显示度、话语权和影响力。 4.7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建设 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让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以构建科技效劳新格局为重要目标,依托重大工程攻关、优势学科建设和重大平台建设,建立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创立以团队为根底、持续稳定支持为特征的科研组织模式,打造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骨干节点。 4.8加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与中国农科院和相关高校的协同创新,提升应用根底研究水平;发挥XX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节点作用,强化与省农科系统的协同创新,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强化信阳农科系统的协同创新,集成农作物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强化科研工程和科研过程的上下游贯穿,使科技创新从研发到成果产业化形成一个流程顺畅的有机整体。 5建议 5.1实行省级统筹 区域创新中心隶属省农科院,事业费、科研经费由省农科院核拨管理,实现管理主体和财政保障重心的“双上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