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docx
下载文档

ID:2036026

大小:23.2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新农村 必须 正确处理 十个 关系
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进入“十一五〞向全党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各级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科学谋划,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提高水平,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主导力量与主体作用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需要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双向互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村其它基层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者、组织者;广阔农民群众那么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和主体。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摆正与农民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职责是宏观调控,搞好效劳,改善环境,尽量简化有关办事程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给予引导和扶持,重点在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切实为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抓好新农村建设催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用行政命令包办代替,以政府主导作用取代农民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依靠农民,相信农民,教育农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动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改变家乡面貌,使广阔农民自觉自愿地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的作用,以农民为中心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开展、社会事业开展和民主决策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政府推动建设新农村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广阔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以农民愿意不愿意,快乐不快乐,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我们建设新农村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尽量实现政府与农民群众目标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主导与主体的最正确结合,使新农村建设产生最正确的效果。 第二,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在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正确处理抓点与带面的关系。众所周知,以点带面历来是一个很重的工作方法,通过搞好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广,常常是解决很多难题的有效方法。然而,新农村建设绝不止于少数根底条件好的村的建设和开展。选择试点,树立典型,应当充分注意典型的代表性和今后“面〞上的可推广性。对试点村加大指导力度,给予一定扶持是必要的。但如果只抓试点,不做好“面〞上的根底工作,或者认为只要抓了“点〞就自然带动了“面〞,就会陷入误区,使新农村的试点成为盆景式的“政绩工程〞。因此,在以点带面的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那么,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在认真分析的根底上,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向全国、全省的先进看齐,快马加鞭,争一流,当样板,步子迈得快一些;根底差一点的地方,可以从先办有条件办的事、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做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允许起点有先有后,过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不搞“齐步走〞。要善于研究把握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注意多方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切忌用一张图纸,一个试样,一种风格来搞村庄建设,切忌用大拆大建,强制拆迁,随意撤村来树新村样板。鼓励凸显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特别是规划要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充分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第三,正确处理好根本建设与文明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仅要看物质文明建设,更要看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对农村经济根底设施建设抓得比较实,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虚,没有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落到实处。殊不知,广阔农民朋友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也十分渴求。能否有效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事关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我们通过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民反映突出的水、电、路、住房、电视、 等根底设施落后的问题,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以赢得民心,这是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根本目标。但我们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开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培育一代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开展。只有从精神文明方面着手整体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才真正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建设新农村才能深入人心,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四,正确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当前,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已经深入人心,深受广阔农民群众拍手叫好,这为我们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我们解决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积压的一些问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意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突出。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异,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长期过程,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牢固树立打根底、谋长远的思想,坚决防止一哄而上,忽冷忽热走极端,切忌搞政绩工程,杀鸡取卵,搞短期行为,流于形式。必须把总体规划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 做到既有中长远的规划目标,又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但具体到一个时期、一个地方,要讲条件,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争取年年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一年一大步,年底结硬帐。要坚持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见到实效,既让农民充满信心,又要让农民得到实惠,通过设施改造和建设, 逐步推进炊事沼气化、热水太阳能化、饮水自来水化、电视有线化、网络宽带化、道路水泥化、垃圾日清化、排污专管化、环境生态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民的生产和居住条件。 第五,正确处理好国家扶持与社会参与的关系。世界兴旺国家和地区的开展经验说明,政府要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阶段成为投资建设和指导的主导力量,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力量,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互联系发挥作用的纽带和平台。我国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出现上热下冷,农村热城市冷,政府热社会冷,干部热群众冷的不正常局面。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维护社会公开、保护弱势农民群众利益的政府尤其不能缺位。政府不仅要制定好政策规划,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开展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公共财政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科技和根底设施投入,解决农民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和社保难等实际问题。政府在加大政策扶持、工业反哺农业的同时,应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和民营经济的活力,在农村文化、卫生、交通、环境保护等根底设施领域,积极引入股份制、合作制、招投标制等市场运作方法,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社会各界应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物资出物资,有信息出信息,促进新农村开展。另外,还要加快农民自身的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允许、引导、标准农民的专业合作组织。比方说开展行业协会、农业协会等经济组织,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效劳,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吸引能力、谈判能力、经济能力,而且还可以在一些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面通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文化开展, 活泼文化气氛,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第六,正确处理好面向现代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要坚持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人文指标的统一。我们搞现代化不是以农村取代传统,建设新农村要着眼于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一方面要坚持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风貌相结合。新农村的生活方式,应该具有现代生活的健康特征,又具有传统社会的乡土风貌,不是说将城市的那种情况都搬过来。当然我们在传统的方面有一些东西要改,比方说传统的陋习、卫生习惯等,但是农村中的乡土特色、地方特色不能改,保护好地方的人文风情、民俗风情,多姿多彩各有特色。另一方面要坚持现代精神与传统美德相结合,新农村的新农民必须是现代社会新公民,具有现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相结合的新的精神风貌。现在我们不要走弯路,很多农村民风很纯朴,传统好的东西我们要稳固要发挥,要在意识上和时代性上赋予新的精神风貌,比方说一些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市场意识等等,过去那种勤俭节约、诚信知礼等要保持。另外,还要坚持现代制度与传统风俗相结合,现代制度以其理性精神、契约化的形式对于农村村务的制度化、科学化、标准化具有根本性作用,乡村的传统风俗以人情关系、血缘和地缘等文化力量促进了乡村的和谐开展。不少地方在加强现代民主制度的建设同时,就十分重视乡规民约的作用,把全体村民反复讨论,上下酝酿的“村规民约〞变成村民的“小宪法〞,标准思想和行为,推进了乡风文明的健康开展。 第七,正确处理好中心任务与农村开展的关系。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水泥路。它最重要、最根源的内容是开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全面开展了,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根底。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 按照“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要求,突出特色,打造产品的品牌,地区的品牌;开展节约型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能为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本钱,提高农业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在农业、农村挖掘潜力,更要从经济社会开展的全局寻找出路;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吹糠见米〞显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第八,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与建设目标的关系。我国农村和农业情况十分复杂。各地经济开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开展水平,财政实力也不平衡,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上下之分。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防止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防止新农村建设运动化。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经济根底比较好的地区的事,也是比较落后地区的事。毫无疑问,兴旺地区经济开展领先,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力度,率先垂范;欠兴旺地区虽然经济开展相对滞后,但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赣州模式〞中的许多成功做法与经验值得欠兴旺地区借鉴,但并不是说这个模式就能够到处移植。由于各地农村经济开展水平差距很大,新农村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因此只能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负担。无论采取哪个模式都离不开客观实际,都离不开务实的实践探索。农村干部必须要多做“工程师〞,少做“设计师〞,按照中央和国家的政策和新农村规划,去组织广阔群众去施工,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所在。 第九,正确处理好集中建设与长效管理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农民既是建设者、受益者,又是管理者。我们必须坚持建管结合,建管并重,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从目标的提出,到规划的制定,到开工建设,必须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按期完成。但是,新农村集中建设阶段的完成,并不表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结束,还需要充分发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