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对节水农业的新认识
2023
年节
农业
节水
认识
节水农业【对节水农业的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和旱地农业。可以这样说,自1974年水利部和农业局部别在山西XX县区、河南洛阳召开全国性喷灌技术研讨推广会以后,我国迈开了现代灌溉的实施步伐,灌溉技术得以快速开展,短短的十余年里,就将国外推广的主要先进灌溉技术和设备几乎全部引进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旱地农业是我国传统节水农业,近十余年来,参加了现代农业系统工程,如虎添翼,加快开展。然而,经过艰难历程,至今,节水农业的开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设备并未能很好的消化吸收,改造利用,结合国情创新的技术、设备更不多见,更值得疑虑的是:用新技术、新设备灌溉的面积数始终徘徊缓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回过头来,追根溯源,认真查验,弃误扬正,探索新路。
一、灌溉的新观念
灌溉的定义是人为的保持作物正常生育所需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技术。从字面上解释,“灌〞是人为的浇注,“溉〞是将水扩散。灌溉是人为补充作物正常生育期所需水量与该期降水量的差值,灌溉是人为的从作物生理需水要求上到达农业“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手段。应该说,灌溉的原理具有普遍性,而灌溉的运用那么带有地域性,这是因为各地区的条件千差万别,而农业又是一个生态系统工程。
1.灌溉的本义就是要节水
约从1987年开始,我国在“灌溉〞前面加上了“节水〞二字,成为“节水灌溉〞。这大概是我国的创造,也许是特色吧,是再进一步强调“节水〞,以与过去的随意滥浇相区别。但是从灌溉的定义来说它本身不允许滥浇水,因灌溉只是保证正常生育需水,只是补充自然降水之缺乏,不允许过量灌溉时的浪费水或欠量灌溉的伤害效应。所以,我们提出灌溉的“节水〞,实际上有点多此一举。当然,名词无需再追纠,重要的是我们要进一步在灌溉时增强节水意识。
2.节水灌溉是给作物精确灌水
节水灌溉是现代灌溉,即以当代最先进的高新科技武装的灌溉技术,它属于当代精确农业的重要组成局部。我们决不可认为,节水灌溉是简单劳动,科学性不强。
在观念上,对灌溉要有新认识,即首先为了节水,灌溉量要少到恰到好处,不能象以前理解的灌溉就是浇地,就是全面积的大水漫灌,而最好浇在作物处,在无作物处少浇或不浇。为了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灌溉次数应减少,宜在关键时浇水较多,但不是充分满足需水要求。例如果树在长枝叶时不给水,以防止疯长,而在开花结果时,给适当的水,这样就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其次,要实现精确浇水,必须有高新技术研制出的现代化灌溉设备,以自动或半自动地将水准确的、精量的、快速的、节能的输送到作物根区;同时,大量节省劳力、投资,操纵者也能得心应手,轻松自如。这样的灌溉机具应能实现灌溉产业化。最后,科学的灌溉经营管理是实现高效益的关键条件,这是过去我们重建轻管使之吃了大亏的重要教训。
由于观念的改变,必须有新理论指导,新技术涌现。近2023余年来,理论上出现了调亏灌溉、spac系统调配、旱作农业等,新技术方面出现了膜上(下)灌、水肥耦合,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等。这些都是创新的珍贵财富,有待进一步开掘。
3.节水灌溉具有地域性、时变性、分散性的特点
和农业的其它技术一样,节水灌溉也具有地域性、时变性、分散性的特点。
节水灌溉是实用科学,量大面广,土地分散,且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它一方面给推广节水灌溉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它也是节水灌溉开展进步的动力。当然,在高新技术飞速开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大大减少节水灌溉这些先天性弱点的影响,而使其吸收高新技术的精华,激发创新能力,对旧观念、旧理论、旧设备等进行强劲的冲击,引发出全新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待节水灌溉技术,它还有很多课题尚未研究清楚。不能搞土法上马、降低其高科技的品质。也不能奢望在全国可以只搞一两种灌水技术和灌水设备就能完全满足各地的要求。当然把节水灌溉看得复杂一些是从战略上要求,而经过仔细研究好了的技术和设备,那么应简单易行,这样才能显示出高科技的水平。例如,美国的紊流压力补偿式滴灌带,它要求沿带长均匀分布的同径滴孔,滴水均匀一致,由于压力沿管线的差值很大,而要求每一滴孔处的能量为零,这就要求各滴孔的消能具有补偿性,这个问题就变得很复杂,经过长期理论设计和实验研究,已得到解决;而在材质和制造工艺上,要在很薄的(一般厚为0.225mm)的均匀壁厚的一边上(不是通孔)要打不同等距的出水孔,孔径一般在1.0mm左右,在这么薄的壁管的一边上打出无毛刺的(孔周边很光滑)出水微孔,采用了激光打孔技术,这个难度也是相当大的。然而这种滴灌带在使用时却非常简单,性能很好且耐久。
二、我国农业节水中旱地农业功不可没
1.旱地农业的概念
旱地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没有或有限的灌溉条件情况下所从事的农业生产。它包括旱作农业、雨养农业、旱农等概念,但其含义又各具特色。
旱地农业的内容包括了种植制度的选择,抗旱或耐旱的作物品种的选育,蓄水保墒、培肥地力、旱作栽培耕作技术、化学剂调控技术及创造条件进行有限的节水灌溉技术等。因此,旱地农业并不是不要水,反而在“水〞字上作文章更多,它和节水灌溉一点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2.旱地农业在我国新世纪节水农业中将“唱主角〞
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决定,从宏观上讲,我国在农业节水中,旱地农业有可能要“唱主角〞。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70%,有1564个县分布在山区,山地大多为旱地,旱地约有0.78亿hm2(11亿亩),占耕地面积73%,对于“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不少区域要靠灌溉解决作物需水,是永远不可能的,只能靠旱地农业。实践证明,旱地农业的增产潜力是很大的,如我国旱地农业地区粮食单产或总产年平均都增长40%以上,亩产在150kg以上的已不在少数。国外的试验证明,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地区,只要采用适宜的耕作栽培措施,每1mm降水就可以生产0.4~0.5kg的谷物,高的可达0.9kg,按照这一研究成果,我国的旱地农业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开掘。因此,旱地农业对于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我国农民在同干旱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不少丰富的旱地农业实践经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给这些实践经验注入了新的内容,使旱地农业与系统的农业工程相结合,使之得到了补充、完善和开展,显著提高了旱地农业的水平。然而,从近40年气象资料分析,我国存在着少雨变旱趋势,冬旱面临成倍增长,春旱、夏旱也呈上升趋势,这更加剧了我国的水危机。因此,在旱地上围绕“水〞字作文章,开展旱地农业,使之在节水农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充分必要和完全可能的。
三、西部大开发,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联手建奇功
目前中国的西部系指西北五省区(陕、甘、宁、青、新)和西南五省区、市(云、贵、川、渝、藏)另外有XX省、广西等,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问题,过去走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道路,从而出现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雪线上升等严重问题,以致黄河断流,旱灾连年,洪水泛滥。不难理解,生态问题的症结在水,西部的农业开展更离不开水。而面临的事实是西北地区大多缺雨少水、西南部地区雨水稍多,但时空分布极不合理。要解决作物需水要求只有依靠旱地农业和节水灌溉结合才是唯一的出路。
实践证明,我国北方旱区雨季(6~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70%,此期间采用深耕等蓄水措施,一般年份1m土体可增加20230~200mm的水分,再采用保墒措施使底墒到达田间持水量的85%,到第二年3~5月土壤湿度仍可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如果再增施有机肥,土壤涵蓄水分能力会更大。同时在适宜地点开挖水窖,以便雨季集蓄雨水,到旱季,可用微灌、膜下灌、淋洒灌等节灌技术进行抗旱灌溉,经过这样的综合措施后,可保作物出全苗,到达丰收稳产的目的。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