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完善
农业
转移
人口
转变为
城镇居民
政策
建议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的建议
中共XX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放在中心工作的位置,高度关心农民工进城打工,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XX省高度重视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自2023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农转城人数总量到达了37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由2023年底的16.5%提升到23.5%,全省转户人口数量居于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农转城〞人数已到达277万人、提前翻倍完成了年初确定的120万人的目标任务。今年已完成转户人口83万人,占全年目标的55.3%。云南农民进城落户走在了全国前面
我们在研究时发现,与公安部门加快办理农民进城落户不同步,解决已落户农民的医保、养老、就业、住房等却进展缓慢。为什么进城农民落户容易、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福利待遇却进展缓慢。据初步分析,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原因
2.一是由于一些地方宣传不到位,为数不少的干部群众存在的模糊认识。
3.干部群众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就干部方面看,不少人认为集中解决进城农民落户会降低现有城里人的既得利益;另有较多的人认为农民带着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进城,是“占了廉价〞。就进城农民方面看,主要是对享受城镇医保、养老等存在误解,如有的农民认为“新农合〞享受的医疗待遇高于城镇居民医保的说法,因而对于将“新农合〞转为城镇居民医保并不积极。
4.二是附加在城镇户籍上的福利待遇所需财政资金不到位。
5.解决入籍农民工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需要国家、省、市州、县等四级财政分别增加公共支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财政增加的支出至今尚未落实,特别是学界连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要拿出多少钱都没有研究测算出来。
6.三是政策上仍有一些有待完善的条款。
7.例如,“省意见〞和“省方法〞均规定。“云南籍居民,在XX市主XX县区有合法稳定职业满3年并有合法固定住所或者有合法稳定职业并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满3年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均可在实际居住地XX县区落户。〞这实际上是以事先参加城镇社会保险作为落户的先决条件。而大多数农民工恰恰因为无法取得城镇户籍,在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方面也受到阻碍。这一规定不利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建议取消参保这一先决条件,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全覆盖。
8.四是不少城镇用工企业对于为农民工办理医保并不积极。
9.例如,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就业及社会保障实施细那么(试行)(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四条规定:“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有稳定就业用人单位的,用人单位应按照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为其办理参保手续,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并享受当地城镇职工根本医疗保险待遇。〞据我们调查,目前有的企业负担城镇职工社保缴费的主要局部,相当于工人工资的40%左右。很多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雇用了大量农民工,如果全额缴费,对他们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2023.五是户籍簿上仍保存歧视农民痕迹。
11.XX省城乡统筹农转城居民权益保障有关政策问题解答(云政办发(2023)20234号)规定:“公安机关为转户居民办理‘农转城’户籍登记时,在新办居民户口簿内页打印签注‘农转城’字样,转户居民可持居民户口簿办理有关权益保障手续〞。本来,这一次全省大规模办理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一举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平等福利待遇,但是在户口簿里此却保存了“农转城〞这个歧视农民的痕迹。
12.六是子女受教育仍有歧视。
13.XX省一直在探索农民进城后子女受教育问题,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很大。截至目前,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父母因工作调动随迁子女一共有42万余人,包括小学34万人、初中8.4万余人,其中有一半学生分布在XX市。在XX省内借读高中的外省随迁子女的数量尚未统计,但每年还是有局部学生因为户籍原因需回到原籍参加中、高考,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参加异地高考而最终放弃了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等途径继续学习。其中义务教育已根本平等,不平等主要是在优质中学资源(所谓重点中学)和高考。
14.义务教育中的优质中学资源(所谓重点中学)不但进城农民子女无缘,即使是相当多的本地居民子女也“挤破头皮难进入〞,有的不得不出高价让子女上学,有的那么是拿着钱也挤不进去,进城农民的子女那么是想都不要想。
15.七是进城农民住房问题要纳入规划与保证分配给农民,尚需有效措施。
16.农民进城住房是全国性问题,据陈锡文的研究,2023年,全国进城农民工的住房有52%依靠用人单位提供集体宿舍,包括工地上的工棚,往往就是一个床位。47%租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城近XX县区的农民住房,在城镇拥有自有住房的农民工只有0.7%。所有农民工中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还不到3%。解决农民工转市民后的住房问题,缺口相当大。XX省已经下决心予以解决,2023年3月开始实施的XX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方法,就将符合条件的在城镇有稳定职业1年以上的XX省籍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了住房保障范围。从2023年以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要求各地充分考虑每年预计新增“农转城〞居民的数量,并对其中需要住房保障的人群进行预测后,列入各地上报的当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确保新增“农转城〞居民保障房需求。
17.在此的问题是,从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到审批建成分配,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过程。此外,保障房无论是经适房或者是廉租房,现行的运作问题很多;一是考虑到需要租住廉租房的人(除了进城农民,还包括刚毕业大学生、城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等)都是没钱买车的,过去把保障房规划在偏远地段是非常糟糕的,应该规划到交通便利的位置,以便于收入较低群体使用;还要配套多条公共交通线路,方便他们上下班。二是先行保障房的分配机制到达不了需求者。据任志强引用reico工作室基于2023年北京、太原、西安三地的数据研究显示,高达48%的经济适用房被用于出租。而普通商品房用于出租的比例,仅仅有20.55%。这项调查说明,出租和闲置的经济适用房超过了半数,也就是说半数以上购置经济适用房的家庭其实并不需要这项“保障〞。根据任志强由此得出的结论,保障房的名义保障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从各地实践看,获得的往往是中高收入甚至高收入人员。而目前最需要保障的对象是农村进城打工人员和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在更低收入家庭没有获得保障之前,优先给予中等收入家庭保障违反了起码的公平正义原那么。特别是还极易滋生腐败。因此,制定一套真正能够到达进城农民手里的保障房分配制度,而不是沿用现在的制度,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18.19.
三、假设干建议20.
21.
(一)从完成历史使命的高度,认识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意义
22.“省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有利于促进城乡共同开展,有利于促进开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长治久安。我们的研究还认为,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我们这代人历史使命。因此要务必使广阔干部群众认识到,统筹城乡开展,让城乡居民自由迁徙,公平享受财政和社会福利待遇,这是现代国家与社会最根本的标志,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做到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做的更好;然而,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不但没有在消除城乡差距方面作出有效努力,反而形成了一套极其严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从现在开始,从我们手上改革、破除和结束这一套极其严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也非常荣耀。
23.还应看到,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是国家与社会对农民长期被剥夺的一种补偿,表达了社会对农民的公平与合理。谈到农民被剥夺,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农民不得不为国家做出的奉献,这种奉献是无偿半无偿的,并不存在与农民的等价交换,因而有的学者直接归纳为被剥夺。农民为国家所作出的这种奉献的具体数字,学者们依据不同的资料和算法,有多种说法,但总体上是一个天文数字。(1949年到2022年累计征收农业税达3945.66亿元;农民上交集体的“三提五统〞为农业税5倍;工农业产品交换“剪刀差〞使农民损失7000——8000亿元。1959——1961年大饥荒上千万农民因为过度征粮被饿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才算是走上了正确的方向,对于多年来对农民的剥夺,城里人特别是学者们应该有一种反思、报恩、补偿的态度,对于给予农民的惠农政策,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不应该有所非难指责。
24.此外,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待遇又不放弃家里承包土地,相对于城里人获得的巨大的财产改革好处(房改后城里人平均至少有一套私有产权房屋,而且还在不断地升值,目前北京三环房价已飙升至每平米
5、6万元,省会城市环城路内房价也都在万元以上),仍然显得微缺乏道。这也就是说,城里人绝大多数都变成了有产阶级,至于那些贪官、“官二代〞、“富二代〞的财产,更是到达了不计其数的程度,怪不得财产公示制度迟迟出不了台呢。相对于城里人获得的巨大的财产改革好处,农民们除了极少数富裕了起来外,绝大多数仍处于贫穷状态,一个重要标志是没有财产。近几年来,学者们论证了农民承包土地林地使用权为物权,意在让农民享有财产权,进而享受改革红利。这一论证被决策层、立法者所采纳,这才有了农民进城享受市民待遇又不放弃家里承包土地的说法。
25.
(二)建立由国家、省、市州、县四级财政分担公共支出的资金保证机制26.解决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后福利待遇问题,需要增加财政公共支出。钱从哪里来。国内专家学者的共识是,建立由国家、省、市州、县四级财政分担的资金保证机制。由此,我们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就省内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所需资金,进行多方案的测算,应该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局部,尽快向国务院写出申请报告。
27.问题是,省财政和中央财政从哪里筹措那么多的钱。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增加的支出可以由国有企业的红利上缴、对资源性和垄断性企业利润的征税、以及改革土地出让方式后的土地增值税收入解决,一局部可以从原来的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筹措。并通过改革财政体制、改善政府支出结构,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效劳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来源。只要能够切实改革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实现政府支出合理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效劳资金缺乏问题是完全可以在不增税的前提下解决的。
28.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大多数县级财政拿不出由他们分摊的那局部钱来,因为XX省内贫困县多,财政多年来都是入不敷出。为此,建议市州和省里乃至中央财政在计算分摊比例时,充分考虑贫困县的困难,让他们少分担或不分担。
29.
(三)把进城农民住房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位置
30.在我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城市和城镇的住房根本上是为城市和城镇的居民规划和建盖的,根本上没有为进城农民考虑过。早期传统的模式是前边办公楼后边家属院,后来大规模建盖的小区房价一个劲地上涨,有的连城里人也买不起。“省意见〞和“省方法〞都明确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要面向进城农民,这是非常正确的。问题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由于原来不是为进城农民规划和建盖的,因此房源极少,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在这方面,我们要虚心向台湾学习,1980年代,台湾的城市化水平是65%,85%的人有自己的住房,只有15%的人是租房子住的。我们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是52%,几乎25%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再加上有城市户口而没有自己住房的,这个比例就更大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