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大国志大国志
严明
2023
大国
天道酬勤
大国志_大国志 严明
严明拍摄的照片,在近两年的各类媒体上被反复刊登、转载,从私人博客到韩寒的独唱团,我们都可以见到那些一眼即知是严明风格的照片。他拍摄的这一系列照片,之前以我的码头命名,现在的系列那么称为大国志。 ――编者 我的所谓专题从来没有关注过任何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甚至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 Q=群众摄影A=严明 Q:你的作品我的码头系列从2022年开始拍摄,新的大国志包含了一些那个系列中的照片,这是一种扩展还是延续? A:前些年长江流域的集中拍摄,形成我的码头的同时,我也在进行着其他地区的拍摄。我认为最终要让自己的视野范围和内容变得更开阔自由,也就是说“码头〞的内容,应该属于一个更大、更丰富的主题。因此,在大国志的内容里,包含了与主题精神契合的之前的局部作品,共同形成一个情绪和形式统一的新专题。 Q:为何以大国志命名新的系列作品? A:中国传统人文,一直是我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经济大潮裹挟下,跌撞进这个时代的大国,人、事、景观都处在急剧变迁之中。传统为现代让路,太多美好场景、情境正在以令人发指的速度被改变或消除。这让我的这种现实中观察、选择的拍摄屡屡变得极为艰难。也在这种艰难之中,美好的发现变得愈加珍贵和令人感动,也让人倍感紧迫。中国传统的人文意境,涉及的不仅是简单的审美问题,它还包含人的精神、智慧、气质、情怀等一系列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不可丢弃的价值。所形成的作品来自当下,也是从社会文化生活层面对当今现实的艺术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气质的消逝与留存,还缺少摄影作品对其系统勾勒,所以重要。作为一个中国摄影师,以尊重内心感受的方式观察记录,是优势,也是责任。 在别人唯恐不西方、不新潮的时候,我却生怕不中国、不古典。大国精神与情怀会出现在一座山上、一垛墙上、一片瓷上,它们也附着在僧侣的衣襟上、乡野村夫沉默而坚决的脸上。这是属于我们的平静、忐忑,还有优美的尊严。如假设丢弃,我心不甘。这里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以及祖宗给我血管里注入的坚韧、敏感和悲悯的血让我选择了这种影调和行走,去讲述我们所在的家国外观与精神“变〞与“不变〞的故事。 Q:现在的纪实摄影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纪实摄影,从内容到摄影语言都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但在你更年轻一些的时候,是否也曾受到过它的影响? A:我自己看是有很大的不同,我是反对图片故事式的专题摄影的,我的所谓专题也从来没有关注过任何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甚至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包括我的码头也是如此。 Q:与中国摄影人熟悉的“纪实摄影〞相比,当下的纪实摄影,似乎题材不再是那么重要,而视觉形式也愈发的细腻而内向,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A:以前讲究题材,我想可能是由于发表形式和众多媒体从业者的原因限制,包括体制的影响、感召,摄影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充当了报道功能。这样就有了一种效劳性,因此就会导致个人观察和情绪受限。随着后来时代开展,摄影师独立思考可能大了,内容和呈现方式自然变了。这世界的面目无限可能,摄影就有无限可能。 Q:摄影师的拍摄方式各有不同,作品的风貌也表达其中,你的拍摄从我的码头开始,围绕着长江流域展开,而到了后来的大国志,那么扩展到了全国范围,你的拍摄方式是什么样的? A:我的主题定名为大国志,不是要为国人造像,也不是给自己的行踪路线预设一个极大的区域。我希望对传统中国精神文化在民间的消逝与留存作一种个人观察,也是以人文视角对现时中国的一种呈现。拍摄方式有游荡着拍摄,也有直奔目的地的,其实所有人的拍摄方式都差不多。不同的可能是我辞职了,更有时间。 Q:你辞去公职,到各地游荡,拍摄一些看起来很忧伤的照片,摄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就是因为狂热吧,当时觉得不辞职时间不够用。我想好好看看这个世界,把更多喜欢的照片留下来。摄影就是自己的喜好,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挑战极限的感觉。我情愿先拍摄后定名字。我反对题材论、反对命题作文,也不愿意作社会学意义的“担当〞。就是个人喜好这种观看和记述,希望自己能做好。 Q:照片出售能否带来可靠的经济来源? A:卖照片还达不到能维持生计和拍照的程度,时好时糟。 Q:你对影像的品质怎么看?你习惯传统暗房还是数字输出? A:品质肯定很重要。最终的成品用传统暗房制作。 Q:如果你在一两年内完成这个阶段的拍摄,结集一本画册,你现在设想那会是怎样的编辑和呈现? A:朴素精致就行,能有一百多幅,按读者观看时的感受顺序排列⋯⋯可能出书的话一般作者要花上很多钱吧?中国的出版传统是这样子。有人找过我,可我觉得没钱,也没时间面对。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刊发的作品只是严明大量作品中的一局部,用文字来说的话,严明拍摄了坐在江边的人、水中钓鱼的人、躺在铲车上的人、摆在江边的几盆花、扮作米老鼠的演员背影⋯⋯这些照片罗列在一起,与我们所熟悉的,记录某个个体、阶层、地域、事件的“纪实摄影〞似乎相去甚远,而由于媒体的空前丰富,此类非叙事性的纪实摄影作品现在也经常可以看到,甚至与严明作品的拍摄地点相同,摄影语言类似的作品也有不少,但严明的作品不只是一种“范儿〞,他持续而专注的,用这种抒情的视角观看着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现实,使作品有了重量。 严明使用一台双反相机和黑白胶片拍摄,由于相机结构的原因,使用这种相机往往需要端在腰间,并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手动对焦操作,这样的相机,所带来的画幅比例和拍摄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摄影师的拍摄行为,摄影师对外界的观察也要通过这种相机的语汇来实现。我们在严明照片中看到的有静默时刻,也有瞬间捕捉,而在他手中相机的注视下,静默时刻愈发具有仪式感,动态瞬间那么似乎具有了摆拍一般的沉着,淡然而抒情的目光于是流露出来。 严明这样的纪实摄影方式,在近几年愈发显示出力量和影响力。他的拍摄从几年前的我的码头到如今的大国志,并不仅仅是拍摄数量和地域范围的区别,而是完成的任务不同,如果说前者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是“诗〞,那么后者那么是带着情感去记录,是“史〞,不过这个“史〞是带有诗意的记录,而这种任务的转换,也将他的拍摄带入了更广阔的书写行为中。 个人的观点在中国纪实摄影中正在,或者说已经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影像的语言、系列的呈现、叙事的结构,这些以往探讨纪实摄影的常见思路,前提都是要在个人视角和个人经验之后。其实这恰恰延续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纪实摄影的精神,曾经的从无到有,如今是更凸显不同个体的观点。当然,这些都是观者的想法和看法,摄影师本人,不一定,也不需要对这种方向负责,我们被他的照片打动,也并不是因为他奉献了某种意义,相机记录了他眼睛选择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他的表达,他的感觉,照片看下来,趣味盎然。〞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