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促进
农民
增收
对策
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的安定稳定,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最近,由省改革开放办、省政府开展研究中心牵头,会同省农村税费改革办,省农业厅、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省农调队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研组,赴南平、宁德、漳州、泉州、莆田、福州等市、县,就当前XX省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促进增收的对策。
一、农民收入现状
(一)
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增加,但增幅下降、增速趋缓。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年均增速为.%;但是,自年起,由于受供求关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迅速回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由年前十年的高出全国平均增幅.个百分点下降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个百分点,出现增收后劲明显缺乏的苗头。
(二)农民收入结构呈多样化,家庭种养收入仍是收入重要来源,务工和二三产业经营已成为增收的主要途径。目前农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种养收入、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务工收入、
转移及财产性收入四局部构成,四局部的比重从年的.∶.∶.∶.调整为年的.∶.∶.∶.,
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三)农民收入地区差异日益扩大,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从区域看,沿海地区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山区农民。当前XX省农民收入情况说明,随着XX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农民收入的变化出现以下必然趋势:一是家庭种养收入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二是务工收入和二三产业经营收入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不久的将来务工收入最终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调查显示,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看,农业开展的市场环境、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和国家现有的支农政策不到位已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路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支持和促进体系,引导农民通过扩大务工来增加收入。
从长远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的根本出路。因此,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开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首先,探索建立和推行有利于农民务工就业的劳动报酬制度。在城市和城镇化、工业化程度高的地方,一是实施针对农民务工特点的就业和薪酬制度,方便农民务工,并通过地方立法进行监督。二是在企业与农民平等协商的根底上,允许季节性和短期务工农民职工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把企业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作为劳动报酬的组成局部,直接支付给农民职工本人。
其次,加大力度,
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通过地方立法,尽快出台企业工资支付条例,标准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将农民工资利益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二是探索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对于出现因欠薪而逃匿的企业负责人,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金先行为农民工支付工资,农民工将追索薪酬的权益转由“欠薪保障基金〞行使,基金承继并追讨企业所欠农民工的薪酬。特殊情况基金可申请企业破产,通过追索拍卖资产的方式实现权益。
再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通过依托基层供销社和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加快构建一批农村就业和培训效劳机构,增强效劳功能,加快城镇现有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民进城务工的时机和能力。
另外,建立与农民务工区域流动特点相适应的计生和子女教育管理方法。
(二)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导农民改进农业种养结构来增加收入。
目前,应大力扶持推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开展。一是区别情况,对龙头企业实行不同的准入门坎,适当降低经济欠兴旺地区和起步晚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认定标准。适当降低其注册资本和经营规模限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集中有限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调整省级的结构调整资金,重点扶持对国家级以及省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企业工程),三是深化农村基层供销社改革步伐,增强其为三农效劳的功能,加快基层供销社布点调整,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转换经营机制等,提高其在组建龙头企业中的参与能力。
(三)增加政府对农村、农业的直接投入,改善农业和农村生存和开展条件,从夯实农业根底上增加农民收入。
⒈
逐步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直接投入。将政府对农村农业公共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纳入公共财政体制范围,确保对农业农村的直接投入总体上与全省财政收入增长同步。在现行分税财政体制下,以省级财政为主承担,逐年提高省级财政预算内支农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农业根本建设投资占全省根本建设总投资、农业技改资金占全省技改资金的比重。
⒉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通讯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建设,集中建设一批通乡、通村公路,逐步实现公路硬化,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业根底设施改造的市场化运作进程,改革现行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险基金、特大防汛基金的使用方法,允许集中局部三项基金作为注册资本,组建农业根底设施改造投资主体,实行工程法人责任制。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在各级播送、电视等宣传媒体专门设立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栏目,构建农村信息平台。
⒊
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的经费支持力度,对实施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按参加人数和补助定额给予资助。
(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标准政府与农民的分配关系,通过减少农民不合理支出来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在全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建议积极争取中央加大对XX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中央、省财政转移支付、县乡精简机构和人员等措施消化局部财力缺口。尽早全面推开税费改革,以增强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开展的能力,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次,健全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督机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标准政府与农民分配关系,防止出现对农民“明减暗加〞的做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创新支农效劳体系,促进农民通过拓展二三产业经营来增加收入。
⒈
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从目前XX省农村三大金融机构的支农情况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信用社已成为为农效劳的一支重要主力军。为此,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经营和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信用社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增资扩股,壮大经营规模,增强支农效劳功能。对于具备条件的,可以实行县一级(或几个乡镇)信用社统一法人结构管理,探索建立起符合金融机构业务特点的鼓励、约束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小额信用贷款的操作方法,对经济兴旺程度不同地区的单笔小额贷款的限额可实行不同标准;实行灵活的利率手段,对按期归还贷款的守信农户,允许给予利率优惠。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在资金来源、业务开展、网点建设、税费负担等方面为信用社的开展
和业务经营提供优惠和便利。四是加快建立农村信用管理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推动“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建设,提升农户信用评定的层次和效果。五是加快信用社系统资金清算、汇兑等硬件技术设施建设。
⒉
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要通过政府推动和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一是通过政府提倡,推动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传授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以资金、技术入股,通过与农民、农业专业大户结成紧密的利益纽带,建立一批示范点,引导农民走上经营体制创新之路。
⒊
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标准化和社会效劳体系建设。重点增加农业科研、技术培训与推广、病害防治、良种繁育、产品检测体系,增加农业贷款的财政补贴,扩大农业生产的贴息贷款范围。加快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工程,在水产品、畜产品等主产区建设检测检验体系,加强病虫害和疫情综合防治,加快南平进境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的建设。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好“食品放心〞工程。
⒋
进一步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组建一批农业专业化协会,提高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主动性。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市场。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和乡镇企业密集区、省际边界地区,重点培育和开展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在中心城市开辟专门的农产品直销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搞活农产品流通
⒌
为农产品加工工程提供综合配套效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最根本的出路在于通过开展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全省支持和鼓励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工程立项、用地、用电、信贷、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优惠,形成一批集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效劳为一体的大宗农产品体系,使农民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