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宪法
实施
行政法
路径
反思
论宪法实施行政法路径反思
[]囿于我国宪法实施的困境,行政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或“动态的宪法〞,可成为宪法实施的路径之一。宪法与行政法作为传统公法的两大分支,在控制公权力和保障私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相互依存,并“双向交流〞和“双向变动〞。行政法对宪法实施具有具体化、融贯化、实效化和制度保障的功能。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主要集中于一体两翼,“一体〞为完善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根底理论,“两翼〞是指以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作为保障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下宪法实施必须成为我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题中之义,让宪法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行政法;宪法;宪法实施;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
一、引言
“行政法是动态的宪法〞的认识早已深入人心,姑且不管“宪法究竟是什么〞这个对于宪法本质追求的命题,从侧面也反映出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可能性路径和对于改变目前我国宪法实施困境的意义。因此,重思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定位,准确把握行政法对于宪法实施的功能意义,探析宪法实施的行政法制度设计,这是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逻辑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开展道路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宪法实施的逻辑不仅是对我国政治文明的宪法化回应,而且要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需求,真正把“宪法实施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重思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定位
宪法与行政法作为传统公法的两大分支,在控制公权力和保障私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共处于一个和谐、系统和互动的公法体系之中,并存在“双向交流〞和“双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定位立足于新时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背景,突破“行政法是动态的宪法〞这一经典命题,在整个公法体系内阐述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
(一)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具有依存性
宪法与行政法的依存性表达在国家任务、实施主体和功能效应三个方面。就现阶段的国家任务而言,宪法文本层面上的国家任务极具有国家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色彩,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一种直观表达的国家形象,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是一种以理想冲破现实困境的国家性质,用“现代化强国〞修饰“社会主义〞,种具有复杂修饰成分并且寄托了“中国梦〞的国家任务尽管涵盖了现阶段的国家性质和未来的国家形象,但依旧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正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对于整个国家任务的局部反映,而法治政府建设那么是辅助国家任务的关键局部。“行政法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目标。就实施主体而言,我国宪法文本所规定的宪法实施主体具有多元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几乎涵盖了我国现阶段所有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规定其行为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那么,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而作为具体案件中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具有宪法实施的职责。这种职责虽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之分,但在标准意义上至少是具有可行性的。就功能效应而言,行政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行政法更多的是把宪法的国家任务、实施主体进行具体化,并对宪法的最高效力进行普遍化和行政法治化。这种实施法主要表达在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宪法文本中关于行政权力的配置行使以及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二)宪法与行政法的“双向交流〞
宪法与行政法的“双向交流〞意味着宪法与行政法并非具有绝对的界限。一方面,行政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行政法乃宪法的具体化,是形式意义上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题中应有之意。〞这是标准层面对于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分析,也是两者之所以存在“双向交流〞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除了宪法与行政法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以外,就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来看,两者都涉及控制公权力和保障私权利的公法核心命题,具有矫正正义的法律效果。在我国,宪法处于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双向交流〞虽然在法律位阶和法律效力上存在差异,但其对于公共权力的制约及对公民根本权利的保障是一脉相承的。宪法与行政法在“双向交流〞的动态过程中使得宪法实施得以常态化和机制化,并对现代法治实践的需求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目前的宪法实施只停留在组织国家政权的标准层面,而在保障公民根本权利以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方面发挥作用极其有限,既缺乏理论论证,又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使得我国宪法实施“心有余而力缺乏〞。所以,宪法与行政法的“双向交流〞还存在许多不通畅的地方,缺乏宪法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
(三)宪法与行政法的“双向变动〞
宪法与行政法的“双向变动〞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导致的,这种变动相对于宪法实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外在因素,以传统宪法与行政法为核心的公法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国家建构的命题,无法完全涵盖二元社会向多元社会过渡的法治需求,宪法实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无法为公民的根本权利救济提供宪法诉讼或行政诉讼的救济方式,这就要求宪法和行政法不断回应权利时代的诉求。而面对内在因素,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断裂现象,在整个公法体系内部不能形成一个和谐、系统和互动的状态。宪法的根本原那么和标准不能通过行政法的具体化“着陆〞,即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阻塞。虽然宪法宣传和教育等“政治发动式〞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成为宪法实施的途径,但却不能成为宪法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宪法与行政法在面对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时需要进行“双向变动〞,寻找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只有宪法与行政法在保持自身立法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相互协调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制度的构建和价值的承载。
三、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功能分析
我国正处在进入行政国家的历史阶段,而且尚处于刚刚进入行政国家的初期。虽然我国目前法治实践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但行政国家却是我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就意味着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需要不断回应“管理〞与“治理〞两个命题,其中包括行政诉讼对于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作用。行政诉讼制度的司法实践,不仅使公民申诉控告权的程序性宪法权利得以实现,而且使其他实体性的根本权利受到普遍的重视并得到切实的保障。通过行政法律制度来使宪法具体化。这种具体化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宪法语言的原那么性、抽象性与概括性:二是宪法标准往往欠缺具体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需要由法律加以补足。因此,行政法对于宪法实施的功能愈显重要。
(一)宪法价值的具体化功能
“行政法,可以直接认为是关于实现宪法价值的技术法。〞具体而言,行政法作为技术法本身就是实现宪法价值具体化的过程,即如何使宪法价值变成实实在在的法律标准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使宪法在实际生活的适用中真正发挥作用。正如刘茂林教授所言,“宪法是动态的人类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宪法的生活化方式就需要宪法价值的具体化,让宪法价值不断与我们的生活相融合,培育公民的宪法精神。在行政法律关系之中,对于行政主体而言,宪法价值的具体化是行政权力合法化的主要来源,明确行政权力的有限性和权责性,进而标准、限制政府权力。另一方面,宪法秩序的实现需要行政法对宪法价值的具体化。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当行政法使得宪法成为我们的生活化方式,相对人的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就会成为行政法治建设有力的推动力量。从这个层面讲,行政法作为宪法制度的具体化,是对宪法价值生活化的追求。
(二)宪法制度的融贯化功能
宪法与行政法两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双向变动〞是存在制度性障碍的。如何实现行政法对宪法制度的融贯化功能,使行政法在成为宪法实施路径的同时保持“原滋原味〞的宪法理念,这对于作为“动态宪法的行政法〞而言是极具挑战的。笔者认为,可以从行政法对宪法的补充、注释和修正三个方面促进宪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融贯性。宪法的原那么性和稳定性是行政法对宪法补充、注释和修正的原初动力,为了使宪法适应社会不断开展的新情况,对宪法进行补充、注释和修正,赋予宪法新的理念和价值,是宪法开展和宪法变迁的一种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行政法较之于宪法,更具有可实践性、可开展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行政法在促进宪法实施的同时,越来越成为行政相对人保护自己权利的直接武器。行政法对于宪法制度的融贯化功能重点在于行政法要对宪法制度具有主动适应性,使居于“神坛〞之上的宪法制度成为人们生活实践的方式和价值选择的引领。当然,行政法对于宪法的补充、注释和修正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关于宪法的根本原那么、价值,政治性条款和非行政性条款都不能成为行政法对于宪法补充、注释和修正的对象。
(三)宪法实施的制度保障功能
“政治发动式〞的宪法实施越来越成为宪法实施路径必须突破的困境。“对‘宪法实施’概念的理解应当超越政治化的宪法实施观念,转向重视法律保障机制的宪法实施理念。〞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制度保障主要是行政法把宪法文本中有关的各项行政性条款通过各种类型的行政法律、法规等加以制度化并具有行政实践的可操作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分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都凸显了宪法框架内行政法如何对宪法制度的实施加以保障。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内最大限度地拓展权利保障范围和救济方式,并且把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效劳政府的理念融入宪法实施的制度保障过程。刑法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是通过惩罚犯罪实现的,但行政法那么重视法律保障机制的落实,把宪法制度的实施标准化、制度化和法治化。2022年宪法修正案确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成认“人权观念〞,并把“人权观念〞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也必须以“人权观念〞为根底。而行政法治建设的合法性来源恰恰与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权利保障制度相契合。
(四)宪法权利的实效化功能
保障公民根本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之一。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公民的宪法权利那么意味着政府的责任,维护和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是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职责。〞行政法治是实现宪法权利实效化的保障,行政法对于宪法根本理念和精神的落实主要是通过行政法律制度化,标准行政权力的良善运行。在我国行政法治的开展过程中,行政诉讼成为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推动力,把行政机关侵犯行政相对人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使得公民的一些根本权利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并迎来司法救济的关心。可以说,行政诉讼的司法实践过程是公民根本权利由宪法文本规定到法律制度保障和权利不断现实化的开展过程。正如方世荣教授所言,“行政诉讼制度从保证行政法得以全面执行的角度来保障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行政法对宪法权利实效化功能就是宪法实施的效果,并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行政过程的合法性和合宪性,以保证行政效率。
四、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一体两翼
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背景下,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不仅要符合“依法行政〞的根本原那么,而且要符合“依宪行政〞的宪法理念。“依法行政〞是行政活动在标准层面的根本要求,而“依宪行政〞那么兼容了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并使其承载了更高的合宪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等理性价值。行政过程不仅是行政活动意志表达的过程,也是宪法根本价值和制度原那么的表达,尽可能在行政过程中表达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实现两者关系框架的重塑。笔者认为,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主要集中于一体两翼,“一体〞为完善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根底理论,“两翼〞是指以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作为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节点。
(一)完善行政法作为宪法实施的根底理论
目前我国宪法实施的主体、方式、程序以及关于宪法权利的诉讼都存在问题。保障公民根本权利的宪法价值在行政法治的命题中既缺少理论根底,又缺乏实践土壤,这就是使得我国宪法实施的进程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