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全国
优势
农产品
区域
布局
规划
某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3年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3—2023年〕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3-2023年〕9月由农业部发布。这份规划对未来8年优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开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进行了总体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根底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根本供给、稳定开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文件。新一轮规划将上一轮规划的肉牛肉羊品种分开作为2个品种,增加了马铃薯和天然
橡胶2个品种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2~202322年〕实施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应对“入世〞挑战,促进农业稳定开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重要奉献,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开展。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开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剧烈的新形势,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适应形势的开展变化,立足资源禀赋,继续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显得尤为迫切。必须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区域比拟优势;必须进一步适应农产品产业带开展规律,明确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阶段性要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进一步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开展,促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按照202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继续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的根底上,编制本规划。
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2~202322年〕实施的主要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经过五年的努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2~202322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开展目标根本实现。规划在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开发和重大农业工程安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根底性导向作用,促进了我国优势农产品空间布局、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强化了资源合理利用,明显提升了优势区域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有效减缓了“入世〞对我国农业的冲击。
1.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来,优势农产品生产日益向优势区域集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格局进一步打破。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202322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分别到达98%、80%、70%和59%。经济作物优势区域在全国地位稳步上升,棉花、甘蔗、苹果、柑橘集中度分别到达99.9%、63%、50.7%和54%,分别比2022年提高0.25个、5.6个、5.7个和4个百分点。养殖业优势区域加快开展,肉牛和肉羊优势产区地位继续稳固;奶牛优势区域涉及的XX省、黑龙江、河北、山西、北京、天津、上海等7省市奶牛存栏量占全国比重到达50%;东南沿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黄渤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长江中下游优质河蟹养殖区“两带一区〞布局趋于稳定,大黄鱼、罗非鱼和鳗鲡集中度均已超过80%。总体而言,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集中度稳步提高,为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2.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五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规划的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棉油糖生产基地、种养业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和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财政专项实施,坚持以规划为主要依据,重点向优势区域倾斜,有力地推动了优势区域内农业生产全面开展。九大粮食优势产业带对全国粮食增产的奉献率超过85%,为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做出了突出奉献。棉花、油菜、甘蔗、苹果、柑橘等优势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202322年优势区域产量分别为761.5万吨、951万吨、8177万吨、1750万吨、1193万吨,占全国比重到达99.9%、90%、72.4%、63%、58%。肉牛、肉羊、奶牛优势区域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个体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开展方式开始转变,其中,优势区域牛奶产量到达2140万吨,占全国的比重到达60.7%。出口水产品优势区域内鳗鲡、对虾、河蟹、罗非鱼、贝类、大黄鱼六大优势水产品养殖总产量达682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的比重到达49%。优势区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平安、确保主要农产品根本供给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优势农产品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规划有效地引导了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一些龙头企业纷纷进入优势区域,带动了优质种子种苗供给、农机作业效劳、标准化生产、贮藏加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等生产性效劳业的快速开展,加快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进程。玉米优势区域内精深加工企业的聚集度不断提高,202322年玉米订单生产面积到达7940万亩,比2022年增长124%。蔗糖工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全国90%以上的甘蔗制糖企业位于优势区域内。202322年优势区域内鲜苹果机械冷藏量比2022年上升7个百分点,气调贮藏量上升3个百分点,果品贮藏加工企业超过2200家,年处理量占苹果产量的15%。乳品加工业快速开展,优势区域内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乳制品加工企业到达256家,年销售额近630亿元,年均增长31.2%。深加工出口水产品贸易额占到了出口总额的46%,
二、三产业产值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到达50%。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的蓬勃开展强劲势头,促进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向纵深挺进。
4.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五年来,优势农产品比拟优势逐步显现。一是优势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202322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品种优质化率分别到达72.3%、61.6%、47.1%、70.3%,分别比2022年提高了21个、31.2个、23个和24.4个百分点;苹果、柑橘优质化率由30%分别提高到55%和50%;牛肉、羊肉优质化率分别到达35%、30%。二是优势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持续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稳步开展,“三品〞大米生产面积分别到达5000万亩、3000万亩、50万亩,无公害大米认证品牌近500个;生猪“瘦肉精〞污染检测合格率达98.4%,比2022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三是优势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的加快开展,有效替代了高品质粮食及产品的进口,小麦进口量稳中有降;2022~202322年我国年均进口食糖119万吨,仅为参加世贸组织时承诺数的61%;两大苹果优势区鲜苹果出口量、出口额到达55万吨和3.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出口的54%和70%;东南沿海、黄渤海及长江中下游六大优势水产品品种出口量83万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8%,出口额34.7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了1.5倍以上;对日鳗鲡出口量已占日本鳗鲡进口的90%以上,对美罗非鱼出口量占据美国60%的罗非鱼进口市场。优势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提升了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有效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
5.优势区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五年来,通过规划的实施,推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势农产品生产效益稳步提升,农民在优质化、科技化、产业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等多个环节中获得的收益不断增多。据对八个优势区域的监测,2023年优势农产品对农民收入的奉献率比2022年提高了1.2~12个百分点。据对吉林玉米、河南小麦优势区的典型调研,2023年吉林种植玉米每亩实际纯收入235.13元,比上年增加136.51元,增长138.4%;河南种植优质小麦比一般小麦的亩均收益净增40多元。202322年,甘蔗优势区蔗农、优势出口水产品“两带一区〞内渔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分别增加500元以上和1100元以上。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开展,进一步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促进区域内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
实践证明,规划的实施,符合科学开展观的要求,顺应现代农业的开展潮流,优化了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开展,提高了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强化农业根底地位、保障主要农产品根本供给、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奉献,必须坚决不移地深入推进。
〔二〕主要问题
虽然规划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受体制机制、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规划的引导功能尚未充分展现,区域布局仍不尽合理,根底设施薄弱、社会化效劳相对滞后、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优势区域依然突出。
1.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仍然存在品种少、范围小,局部优势品种区域主导地位不突出、上下游各产业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原有的功能定位和开展目标已不完全适应新时期农业开展需要。同时,随着优势品种日趋向优势区域集中,同一区域内同一时期优势产品之间竞争水土资源的矛盾逐步显现,增加了主要农产品结构平衡的压力。
2.农业根底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田节水刚刚起步,耕地质量下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畜禽圈舍建设落后,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农产品交易、仓储、物流等根底设施建设不配套,滞后于生产开展。
3.农业社会化效劳相对滞后。公益性效劳体系运行举步维艰,农技推广效劳体系改革不到位,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单一,且单项技术多,集成配套少,成果转化率低。经营性效劳组织发育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不高,效劳能力有限,特别是专业化营销组织不兴旺,产销衔接不紧密,品牌多乱杂,运销效劳、质量标准、标识包装等方面与兴旺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4.产业化、组织化水平不高。优势区域内产业化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与农民资本连接、效劳支持、利益共享等一体化关系尚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有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数量少、规模小、不稳定的开展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在政策传递、科技效劳、信息沟通、产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
5.扶持政策尚不完善。现有投向优势区域的支农资金总量仍然缺乏,而且缺少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专项投资,难以满足开展需要。优势区域产业开展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开展滞后,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健全、效劳不到位;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二、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已进入了统筹城乡开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对于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
〔一〕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区域化布局是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之一。我国开展现代农业必须突破人均资源紧缺、生产规模狭小、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制约瓶颈。上一轮规划实施的实践说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行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能够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社会化效劳,提升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有利于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区域的开展格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农业开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推动农业节能减排,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奉献。因此,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仍将是在家庭承包经营根底上,开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农产品根本供给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