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数学
课堂教学
中的
误区
及其
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
绥滨县第二中学:蒋海峰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的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学生生命力的过程。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学习策略的实施正是符号新课程的精神,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 、实践、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分享等方式,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实现数学教学目标,感受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 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合作学习的误区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热闹的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笔者认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课堂外表的热烈造成了“合作学习〞的一种假象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外表气氛的热烈,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好象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只有“合作探究〞才叫改革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不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多,成效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误区二:简单的小组学习就是“合作学习〞
教师简单地把同桌学生或前后学生分成小组,很少关注合作小组中成员的搭配问题,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由讨论,认为这就是合作学习。又没有对学生的交流作指导,也没有时刻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有些老师在这个时间段内甚至觉得无所适从 ,这样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
误区三:“合作学习〞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交流
在“合作学习〞时,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是“主角〞,优生是最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该队小组其他成员。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误区四: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那么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一局部老师由于想着教学进度,小组未形成一个有效搭配的整体,就急急开始;学生刚进入角色,思维为还未翻开,小组还没有进行成果的充分整合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美国的合作学习专家尼尔•戴维森曾提出合作学习的七个要点:〔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解决难题;〔2〕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3〕小组中合作互助的气氛;〔4〕个人责任感;〔5〕混合编组;〔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7〕有组织的相互依赖。由此可见,上述那种走马观花似的合作学习完全是为了迎合新课标,搞形式,走过场,不但不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还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误区五:没有合作必要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给我们数学教师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平台。 然而,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讨论的内涵,才会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方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不是很多。大多数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但老师完还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
二、 有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 明确合作学习目的和功能
西方协作小组专家罗伯特•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促成富有成效的积极活泼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机去发表意见,让他们作出选择,能够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对所研究的问题发生兴趣,并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完成时,才会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才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所以,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学生产生疑惑、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一种交流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质疑、释疑。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认识和学生同伴交流互助并共同获取认知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时不全面、不深刻,靠个人的能力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时就需要调动集体的智慧,让学生把积极的感悟、认识和同伴交流,通过信息互换激发出更多的观点,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就感。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有效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利于小组成员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气氛,使合作成员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 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古今中外,大量的教育教学实例说明:但凡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精彩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给予充分的时间。如果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两分钟的合作就草草收尾,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方案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试想一下,常此以往,不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半途而废的不良学习习惯吗?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感受不到智力劳动的快乐,压抑并泯灭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底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测、验证等途径来解决。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到达合作学习的目的。
3、 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
技能包括:倾听、发表意见、质疑、接受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把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比方成员之间如何交流,如何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怎样汇报学习成果等等; 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4、 精心设计、合理选材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各课时要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要了解学生特点、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对合作内容、自主学习、环境气氛、交流反响、评价鼓励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讨论,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
有位老师在执教直线、射线和角时,在认识了直线之后,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直线,半天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结果还是令他失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直线,能找到的也只是直线的一局部。像这样不切实际的内容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全没有必要,这也说明了执教的老师对知识的把握不够。
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认真备课。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通过教师对内容的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到达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根底、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那么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开展公平竞争。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6、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教师要及时的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7、合作形式多样化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好朋友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学生当然就会感到厌烦,合作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不会高涨,讨论的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到达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这次四人小组讨论,下次六 人小组讨论或找好朋友商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涨,讨论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会不错,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到达。其次,小组合作教学时对学生施以不同的刺激方式,能够始终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如搞一些“改错课〞、“小组自学课〞、“小组竞赛课〞、“小组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而正是在这种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启迪中,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被点燃,并最终成燎原之势,到达我们的教育目的。
8、“发言人〞采取轮流担任的制度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能增加学生参与的时机,但是参与不均衡现象屡见不鲜。学优生参与的时机更多,他们往往扮演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困生就成了听众,他们往往越过独立思考的时机而直接从学优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拟少,而且越来越被动。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小组内的这些弱势学生。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
为了防止讨论成为“优秀生〞的个人表演,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只是在一旁看他侃侃而谈,甚至有人连嘴也不张开的状况,我认为可以让“发言人〞轮流担任,这样一来,无论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代表全组组员进行全班交流,如果不认真讨论就无法将组员的看法告诉同学。久而久之,所有的学生都能完全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9、学会分享与合作
学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也应和学生们一块参与到学习中来,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只让学生自己在那儿讨论,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看着他们,连学生说些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指导他们讨论问题,而且会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