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客家
族群
中国
近现代史
贡献
客家族群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奉献
一、 客家起源
客家,是宋、明以后在我国南方出现的新兴族群,他们是汉民族一个系统清楚的支派。根据考证,客家先民原多为中原的“衣冠士族〞,其居住地区以今日地理区域而言,范围大致为汝水以东,颍水以西,淮河以北,黄河上溯至山西长治以南的地方。
东晋“永嘉之乱〞,也是“五胡乱华〞之际,中原各地为北方异族所据,晋室君臣被迫南迁,中原士族也相率南徙。这次大移民,客家史学上称之为“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这批北方“流人〞来到江淮流域,建立起华夏汉族正统的政治地位〔东晋以至宋齐梁陈各朝〕,开发南方经济,使长江流域工农商各业日见繁荣,经济开展水平很快赶上并超过了黄河流域。
唐末的黄巢之乱、宋末的元人入侵,为了躲避战火或不愿作异族臣民,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继续向南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大迁徙。在南宋末年至明朝中叶发生的第三次迁徙中,移民们陆续大规模地向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运动。在被崇山峻岭包围着的较为封闭的山区里,移民们在新的侨居地相对安定地生活了200来年。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区域、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一个汉族新形态的分支——客家诞生了。但“客家〞称谓的出现是在“第四次大迁徙〞后,是珠江三角洲操粤语的土著族群给这批外来移民总体的称呼。“客家〞成为自称那么要晚到清同治以后 。
明末清初,满人入主中国,加之闽、粤、赣山区内的人口膨胀,诱发了客民第四次大迁徙,其中“湖广填四川〞、入粤东南沿海、渡台湾、下南洋成为移民主要的流动方向。咸〔丰〕同〔治〕年间,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台山、开平、四会、新兴、恩平、鹤山、高明等地的土著粤语族群与进入该地区的客家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广东西路土客大械斗〞,械斗持续了14年,双方死伤人数可与一个淮海战役相当。后经清政府弹压调解,遂将此地区的客家人迁往雷州半岛、海南岛或广西。
以上就是构成客家移民史的“五次大迁徙〞。
经过历史上的五次迁徙及以后的移动,走向海外的客家人已分布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10个省〔闽、粤、赣、桂、黔、湘、川、陕、海南、台湾〕的200多个县里都居住有客家人,人口约6000多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左右。客家人虽然在汉民族中属于少数族群,但自客家形成之日起,他们便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中国的北方,过去很少为一般群众所知晓。
由于客家族群的语言〔客家方言〕、风俗、习惯、民居建筑等等均有自己独特之处,又在中国历史进程的许多重要关头起过巨大的作用,因此近100多年来,客家受到了中外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语言学和建筑学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 客家与太平天国
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黎民生计维艰。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激起民众的对抗思想,几乎倾覆了爱新觉罗王朝的太平天国运动此时爆发。其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根据洪秀全族弟洪仁述词写作并出版于185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一书云:“秀全之祖先由嘉应州〔今梅县〕迁此〔指花县〕,故族人均用嘉应方言,本地人称此等客籍为客家。〞 洪氏祖上是在客民第四次大迁徙时期,由梅县移居广西的。太平天国还有六位最高决策人物: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纲无一不是客籍。
除以上金田起义的七位核心人物是客家人外,有据可查的其他主要高级将领同样是客家人,如: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国宗韦志俊、国宗韦以德、遵王赖文光、匡王赖文鸿、夏官副丞相赖汉英、堵王黄文金等29位封为王或担任丞相职务的,都是广东、广西两省的客家人,因此可以说客家人是太平天国的组织发动者和中坚力量。将领的情况如此,初期参加金田起义的2万多部众也多为客家子弟,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拜上帝会教徒多数为客家人〞,这是因为起义之初,贵县赐谷、北山里、龙山;桂平紫荆山、金田;平南鹏化山区;陆川陆苗;博白平山;广东信宜圹坳九大据点全为客家居住区。起义军中还有一支由洪宣娇领导的女子义军,其中客家姐妹居多。
客家社会里,妇女要内外兼顾:家事农事、山上田里、粗工细活,样样操持。因而客家妇女不缠足,这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妇女缠足的习惯。客家女兵们个个凭着一双“天足〞驰骋疆场、英勇拼杀,难怪清军一见她们就大呼:“大脚蛮婆来了!〞
当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展,五湖四海人员大量汇入,这个以两广客家人为领袖的起义,在地理上也已成了全国性的运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虽然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但它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吹响了推翻腐败清王朝的进军号。
三、 客家与辛亥革命
如果说太平天国动摇了满清王朝的统治,而辛亥革命那么起到了推翻满清王朝统治掘墓人的作用。
1903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会,受到客籍留日学生的积极支持,其中不少人还成为同盟会的核心成员,据统计,客籍人士在其核心中占到46%。孙中山赴南洋宣传革命,并为革命募集军火资费时,南洋华侨中的客籍人士谢逸桥兄弟率先慷慨解囊,带动起华侨的资助之风,因此孙中山盛赞“华侨是革命之母〞。
著名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的72烈士,已经可以确认客籍身份的就占了1/3;与黄花岗相距不过数里之遥的红花岗,铭刻着温生才、陈敬岳等4位英烈之名,他们是为扫除起义障碍去刺杀清政府官员而英勇献身的客家人。在讨袁护法战争中军功彪炳的朱德,其祖先就是“湖广填四川〞时从广东韶关迁入的客家人。
其后的东征、北伐,客籍将领起着极大的作用: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铁军团长叶挺,薛岳、邓铿、邓演达、叶剑英等等,都是孙中山得力的左膀右臂。而更多的客籍热血青年那么成为革命军中前仆后继的战士,如叶挺的“敢死队〞队员大局部由他们组成。
在辛亥革命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客家斗士,如谢良牧、胡汉民、廖仲凯、邓铿、姚雨平、邹鲁、李柏存、朱执信、邓演达、张发奎、叶挺、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陈济棠等等,他们为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共和政体,表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而后的中国革命历程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都有众多客家人士在流血奋战。1934年10月从闽、粤、赣苏区北上抗日的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其成员即多为客家,因为这个地区——中央苏区就是客家聚集的大本营。这也是国共两党高级将领中客家人不在少数的原因〔赣南的兴国县产生共产党的将军54位,国民党的将军27位,因此得到“将军县〞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