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国内政治生态的优化与困境个研究综述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2021971

大小:20.45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国内 政治 生态 优化 困境 研究 综述 范文
天道酬勤 国内政治生态的优化与困境:一个研究综述 [摘 要]政治生态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引入中国,并于近些年得到学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界主要从政治生态的概念辨析、政治生态的历史与海外经验、国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以及政治生态的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揭示政治生态开展的系统性、规律性与前瞻性方面存在着缺乏,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理顺政治生态的主客体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政治生态的优化与治理。 [关键词]政治生态;政党政治生态;政府政治生态;制度政治生态;基层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生态;互联网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 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23〕01-0040-11 政治生态一词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有关政治生态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70、80年代,并融合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尽管西方学者对政治生态有不同的解读,但根本倾向认为政治生态学是研究政治开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的范围也由最初的自然环境扩展到社会环境,包括环境的恶化、资源的争夺、权力的冲突、人群的边缘化、文明的冲突等多种问题。中国的政治生态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国内最早进行政治生态研究的学者有王沪宁、王邦佐、刘京希等人。198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沪宁所著的行政生态分析,王邦佐也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完成了由他主编的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和中国社会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两本探索生态理论下中国政治开展的著作。通过知网检索,国内第一篇有关政治生态的文章发表于1994年第3期的读书杂志,作者赵剑雄从自然界环境的危机谈到了政治领域的危机,认为“最好的政治必将是生态政治〞[1],随后,刘京希分别于1995年、1997年和1998年发表政治生态论生态政治新论和再论政治生态,详细探讨政治生态的含义、理论体系与具体运用。此后很长时间,国内学术界对政治生态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进入21世纪,国内开始出现有关政治生态研究的成果,但多集中于对美国、我国台湾等地区的政治生态分析,和少量涉及互联网政治生态与和谐社会政治生态的相关研究。真正形成政治生态研究热潮是在十八大之后,特别是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在重要场合强调政治生态问题后,学术界每年都有相关学术论文上千篇,并已出版大量著作。从已产生的研究成果看,关于政治生态的研究涉及面比拟广,成果较为丰富。然而目前学界还很少有人对国内政治生态学研究作梳理与总结,也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分析政治生态学研究中的问题与困境。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有关政治生态学研究大概集中于政治生态的概念辨析、政治生态的历史与海外经验研究、中国政治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及政治生态的价值论探讨。其中有着丰厚的学术价值,但也存在一些研究困境有待解决。 一、学理上的政治生态概念辨析 〔一〕早期研究中对政治生态的解读 研究政治生态首先要对政治生态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生态的内涵进行了挖掘与辨析。早期国内政治生态研究多从政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理解政治生态,对政治生态概念的解析脱离不了生态学概念本身。刘京希早在1997年就对政治生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与拓展,提出政治内生态与外生态,政治内生态产生于社会结构本身,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政治体系,进而产生不同的政治生态;政治外生态那么是指政治体系与自然界、社会互动的变迁过程[2]。桑玉成认为一国政治生态环境包括国家的领土及幅员、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经济制度及经济开展水平、历史传统和文化因素以及国际环境[3]。可见,早期对政治生态内涵界定多受自然生态概念的影响,没有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思维局限,未将政治生态独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 〔二〕十八大后学术界对政治生态内涵的新解读 十八大后,学者们对政治生态的认识视角开始摆脱传统狭义的生态认识,将眼光聚焦于具体政治环境本身。一是从制度化视角认识政治生态,胡鞍钢认为各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是研究的前提,中国政治生态的独特性在于有四大制度有机组合作为支撑,“执政党制度是政治生态的核心,国家制度是根底,政治协商制度是关键,军事制度是保障〞[4]。二是从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互动关系中认识政治生态,郝宇青认为“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同时也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和开展的状态〞[5],政治生态既包括静态要素如价值、认知、作风、习惯等,又包括动态要素如政治的输入、输出与反响。这种解读既强调了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态优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政治生态的动态性、有机性与质性。三是从政治系统论的视角定义政治生态,燕继荣从政治系统论的角度将政治生态做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治生态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部,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主体、政治行为、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狭义上的政治生态仅指政治体系运转的外部环境[6]。熊光清认为政治生态“是指一定政治系统内各个政治行为体之间,以及政治行为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运行的环境与状态〞[7]。王长江更简单明了地将政治生态定义为“是对政治环境、政治系统所处状况,以及人们之间政治关系和谐程度的生动比喻〞[8]。 〔三〕对政治生态相关概念的澄清 要正确认识政治生态必须澄清与政治生态相关的几个概念。第一,政治生态与生态政治。两者关注的焦点不一样,政治生态是运用生态学的思维与方法研究政治体系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体系该如何去应对;生态政治学那么是关注自然环境本身,从政治学的视角出发,研究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开展的前景。第二,政治生态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经历工业文明之后到达的一个新的文明阶段,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于一体,力求到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开展的一种社会形态。政治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开展的目标之一。第三,政治生态与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的外延要大于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种政治软环境,正是因为政治生态是一种软环境,所以它具有易变性、流动性、可控性、社会性等多重特征。第四,政治生态与政党生态、政府生态。目前学术界有很多将政治生态与政党生态、政府生态混用的情况,三者之间其实还是有着明显的界限,政党生态、政府生态占据着政治生态的绝大局部,甚至总体上影响着政治生态的开展,但政治生态不仅仅包括政党生态与政府生态,还有社会风气、政治心理等都是政治生态的组成局部。总之,政治生态是一种执政环境,健康的政治生态意味着有理性的政治主体、良好的政治制度、积极的政治意识和标准的政治行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