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典型病例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docx
下载文档

ID:2019095

大小:20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医治 小儿 惊风 典型 病例 中医 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典型病例|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3.26.001   “惊风〞又称“惊厥〞、“抽风〞。临床以抽痉伴神昏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将其分为两大类,即急惊风、慢惊风。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惊厥疾病,一类是有热惊厥,如“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等,一类是无热惊厥,如低血钙、低血糖、药物中毒等。该病来势凶险,变化迅速,直接危及小儿生命,为儿科重症之一。笔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惊风,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体会如下。   小儿急惊风辨治   例1:患者,女,2岁。1995年1月20日因感风寒发热入院,体温39℃,其他体征正常。静滴青霉素1 200万单位后,体温骤降至正常,小儿出现惊厥症伏,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双目上翻,口唇紫疳,3分钟后自行缓解;住院十余天,从每天发作3~4次开展到每天抽搐15次左右。全血检查及脑电图未见有异常,即按小儿癫痫治疗,用安定、鲁米那等镇静药物治疗无效,该医院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由于路途遥远,正值严冬季节,转送困难,故请中医治疗。   1995年1月13日,余初诊,症见小儿精神恍惚,惊厥,日抽搐15~20次,大便干结,小便缺少,脉弦数,舌质降红,舌中部有脱苔现象,证属小儿急惊风,热邪损及心营,肝风内动。   治宜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处方:清瘟败毒饮,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天麻6g,钩藤6g,石决明6g,连翘5g,板蓝根5g,炒栀子5g,黄芩5g,黄连4g,胆南星5g,菖蒲2g,白芍8g,僵蚕3g,当归3g,龙骨8g,大黄2g,甘草1g。上药煎20分钟取服,日饮6次。口渴另加参麦饮代茶。结合针刺:百会、风池、大椎、合谷、丰隆、足三里、太冲穴。服上方1剂(2天),泻下黑便,病情逐渐随之而减少,每3日抽搐已减至2次,神志清醒,全身病症明显改善。根据实际病状按上方加减整4剂(3天),诸症悉除,饮食调养,康复,至今尚健。   小儿慢惊风辨治   例2:患者,男,3个月,1994年8月1日,患左侧淋巴结炎,入院。颈后淋巴结6cm×3cm大小,稍硬,边界清楚,精神如常,其他各项检查均正常,医者给予抗炎治疗,静滴青霉素120万单位,即出现液体反响,寒战,喘憋,四肢抖动,全身皮肤潮红,心率170次/分,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注射1.5mg,非那根注射液5mg,654-2注射液4mg,静推20分钟后缓解,即开始惊厥、哭啼,医者视为早期佝偻病,给予葡萄糖酸钙每日10ml静推5天。住院8天淋巴结炎未见好转,改用氨苄青霉素静滴观察,结合激光照射治疗,8月20日,小儿频繁抽搐,注射冬眼灵、安定后缓解,反复发作10天,日抽搐5次开展到日抽搐20次,查血钙2.45mmol/L,属正常,脑电图示慢波病灶,目光呆滞,瞳孔对光反射击存在,心率170次/分,医院发病危通知2次。抽搐未止,又伴腹泻3~4次/日,即给予痢特灵、止泻、激素、镇静、补钙治疗共计三十余日,淋巴结炎好转,余无效,小儿抽搐次数增加,日发作30次左右,体温35℃,已不知啼哭,医者屡次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由于病情垂危,家属将小儿抱余处希望中医诊治。   1994年9月10日,余初诊,症见小儿神志昏迷,体温35℃,惊厥,日30次,面色青黄,抽搐时面色青黑,角弓反张,双目怒睁,口唇紫疳,表情恐怖,四肢不温,多汗,便闭,脉纹青紫色,透关射甲,舌质红少苔,证属小儿慢惊风之危症:慢脾风,肝肾阴亏,肝木悔土,脾虚生风,虚风内动。   治宜:益气敛阴,调和肝脾,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处方:参麦散、四逆散、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物:人参5g,麦冬3g,五味子1g,柴胡3g,防风3g,钩藤5g,玄参5g,天冬4g,白芍6g,龟板5g,当归3g,菖蒲1g,郁金3g,胆南星3g,竹黄3g,黄连3g,木香3g,全蝎1g,龙骨6g,代赭石6g,牛滕6g,甘草1g。   以上药物中之质硬物先煎20分钟再合诸药同煎20分钟,1日1剂,日服6次,生脉饮代茶。结合针刺:百会、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十宣点刺出血。3天后,抽搐次数逐渐减少,日抽搐15次,泻黑大便,奇臭难闻,日排便10次左右;5天后,便色由黑转黄,抽搐次数减至8次/日左右,神志逐渐清醒;9月6日体温增高,恢复到正常体温36.5℃,视为正气来复,抽搐次数逐日减少,至第10天(9月10日)抽搐停止,神志清爽,面色微黄。久病初愈,体质很差,补脾调理为治。   四君子汤加减:兼表加荆芥、防风、连翘;兼里热加木香、黄连;兼食积加神曲、麦芽;夜啼加竹叶、琥珀。前后共治疗月余而愈,至今健康,无后遗症。   讨 论   例1是中医小儿急惊风,例2是中医小儿慢惊风。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肌肤嫩弱,腠理空疏,卫外机能不固,极易受邪且传变迅速。解儿难•儿科总论提出“其用药也,稍呆那么滞,稍重那么伤,稍不对症那么莫知其方〞。2个病例均入院被运用大剂量抗生素类药物,不顾及小儿的承受能力,虽然有效抑制了病菌,同时也伤及小儿正常的免疫功能。当发生抽搐病症时,又长期使用镇静药物,控制无效那么加大剂量,导致倍损伤其稚阴稚阳之躯。不但不能解痉,反而使病情加重。   例1为小儿急惊风,幼科发挥中阐述“急惊风者,肝风甚而心火从之。〞小儿是纯阳之体,真阴缺乏,感受外邪易从热化,热极那么痰由内生,邪毒内陷,损及心肝,心主火,肝主风,二脏交争发为惊厥,故采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之剂而治之。   例2中医辨证为慢惊风中之慢脾风,小儿药证直诀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为壮〞故邪毒易损其本质。育婴家秘提出“小儿脾常缺乏〞。中医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患儿腹泻时,误用“痢特灵〞、“庆大霉素〞,更加伤及脾胃正气;病延日久,脾、肝。肾功能严重损伤,风痰上扰清窍,发为神昏,形成慢脾风。故用益气敛阴,调和肝脾,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剂而治之。   治疗小儿病,必须首先从小儿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出发,耐心细致诊断,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的优越性。合理用药,配合针灸,以解危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