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docx
下载文档

ID:2018568

大小:20.51KB

页数: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 2023 肠胃 大脑 影响
天道酬勤 [肠胃里的“大脑〞] 肠胃影响大脑   胃肠道内的神经系统称为肠神经系统。这些神经行使感觉、运动、分泌及联络等多种功能。据科学家最新发现,胃肠道内神经细胞数在8~10亿个之多,几乎与人整条脊髓的神经元数目相当。而其发出的神经网状组织,支配到胃肠道的各个角落。正由于其结构复杂而又庞大,故而有“肠脑〞之称。肠脑的特点是有相对独立自主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细胞生物学主任迈克・D・格尔森教授认为,“腹脑〞是人体消化器官的“总开关〞,它能分析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的成分。并能使人免受各种毒物的侵害。最近发现大肠、小肠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拥有体内近70%的免疫防御细胞,而大量防御细胞与“腹脑〞信息密切相通,一旦毒素进入人体胃肠道时,“腹脑〞首先感受到,立即向大脑发出警告信号,并发动大小肠及其免疫防御细胞,采取行动:呕吐、胃肠痉挛及快速胃肠运动排泄和腹泻。直至排尽毒物为止。另外,食物过敏也与腹脑有关。植物人的大脑失去了功能。没有了运动与知觉,但是依靠腹脑照样能吃喝,甚至能维持好几年生命。   调控胃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统帅一切   正常协调的胃肠运动、分泌功能是在肠神经系统(腹脑)、自主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三大神经网络系统共同调控下实现的。在消化的全过程中。好似并没有在人的意识控制下,可以毫不操心地自动化完成。但是,一旦神经系统的调控失灵,马上就会“乱套〞!   当代生理学家认为,胃肠道受到三个层次的神经系统调控之中。最高级的调控中枢在大脑皮层。正由于胃肠活动是受大脑这一高级中枢调控,所以心理活动、情绪波动都会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影响。当我们忧郁、悲伤或恐惧时,会明显地抑制胃肠活动,即毫无饥饿感,而且胃肠的分泌活动也受到抑制。更有意思的是心理实验证明,语言刺激对人的胃肠活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当谈论到鲜美的鸡汤时,实验者的胃肠活动变得活泼,分泌也大幅增加;谈到令人作呕的脏物时,马上会引起恶心乃至呕吐。   生理学家还发现在下丘脑这个微小的地区,竟存在功能完全相反的两个神经中枢:一个是饥饿中枢(内侧区),另一个是饱食中枢(外侧区)。有趣的是用电极刺激大鼠的饥饿中枢时,它就会不停地进食,直至摄食过度,以致大鼠明显地长胖,体重猛增一倍以上。相反,如果刺激大鼠的饱食中枢,或者是损毁其饥饿中枢后,大鼠变得厌食、消瘦、萎靡不振,直至饿死在丰富的食物堆里。足见下丘脑虽然是弹丸之地,却对机体的胖瘦、饥饿调节得如此泾渭清楚。   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相成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所以也称内脏神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道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液、胰液及肠液的分泌量都减少。在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或情绪冲动时(如发脾气时)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人不仅感到口干舌燥,而且胃肠运动与分泌均明显抑制,胃口也锐减。   支配人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包括迷走神经和盆神经。迷走神经从脑干的延髓发出,从上到下支配食道、胃、十二指肠、肝、胰、小肠、结肠,直到横结肠的前1/2(以下由盒神经支配)。由于迷走神经管得宽,走得远,分支越分越细,甚至连解剖学家也找不到其踪迹了,故名“迷走〞。   副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与交感神经相反,当人进食时,迷走神经兴奋,胃液、胰液、胆汁及小肠液分泌增多,而且胃肠道蠕动加快,胆囊收缩。整个消化道出现_片欣欣向荣、全面兴奋的状态。其实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是相互协调的,当交感兴奋时,副交感抑制,因此两者常处于相反相成的和谐状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个体精神愉快、心理健康,表现为食欲良好,消化吸收和排便功能均正常。相反,在遭遇到严重的精神创伤或精神压力很大时,就会出现食欲差、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因此,可以讲,胃是精神状态的一面镜子。   内脏感觉传入――好似自己并没有感到   人体的神经包括传人与传出两局部,传入神经将外周发生的变化,通过神经冲动传入大脑,使人产生感觉。   有趣的是内脏的感觉仅仅提供大脑作为调节的信息依据,而人体自身对这些内脏的信息是相当迟钝,往往要开展到相当严重的疼痛时大脑才会被惊醒。但是疼痛的部位的定位,远没有躯体感觉那么清晰,定位很不准确。   当我们进食美味食物时,口、舌、鼻都可以清楚地区分出美味的甜、酸、苦、辣、香等各种滋味。但是口福仅仅局限于口腔,一旦美食落进了食道以后,你就再也感受不到任何美味!至多吃得多了,有饱胀感而已。   所以进食时,我们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地享受口福,相反,狼吞虎咽。不仅难以消化,而且真是对美味的最大糟蹋!   心身相连的胃肠病   随着社会的开展与进步,人们发现许多疾病已经难以单纯用生物学、生理学观点来解释其临床表现,因而才逐渐地将注意力从疾病本身转移到病人。直到1977年恩格尔教授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认为有许多疾病不仅仅是由于外在因素如风寒、暑湿、细菌、病毒等所引起的,还由于人体自身的内在因素引起的。   当代神经化学与免疫学突飞猛进的开展。使我们惊喜地发现,神经末梢不仅是发放神经冲动,而且随着冲动的发放,有神经化学物质释放(称神经递质)。现在科学家已经从分子水平清楚地知道了神经递质不仅有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等等,而且还有数以百计的多肽类化学物质(如像吗啡一样有镇痛作用的脑啡肽、神经降压素及生长抑素等)。   因此,“心〞与“身〞再也不能别离了!身心疾病也就是内脏有病,常常病并不在内脏本身,而是病在“心〞(脑)。换句话讲,内脏有病,该脑子吃“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