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局度
工作计划
教育体育局XX年度工作方案
2023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创立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攻坚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落实激发活力、提升品质、优化生态、拓展资源、促进公平五大教育行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而努力奋斗。
(一)强化创新理念,推进管理创新,落实教育活力激发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开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推动教育管理创新,激发教育活力,解决教育开展动力问题。
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制订翔实的建设序时工作方案,完善教育现代化建设台账,重点分析研究达成度较低指标,提升薄弱指标,拉高优势指标,抓稳波动指标。健全大数据资源管理,全程监控教育事业统计法定数据和省级教育管理平台系统数据。每月定期印发创立简报,宣传新举措、新动态,激发社会各界认同与支持。争取实现2023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达80分以上。
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阵地在课堂。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规划实施方案,狠抓工作环节,做好年度课堂教学改革合格校、示范校建设工作,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化推进。组织中小学校长“用模式〞集中会课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展示观摩。创新学习平台,鼓励学校和教师探索“翻转课堂〞实践和将“泰微课〞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模式变革的途径。
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研究应对新的中、高考方案,统筹安排初、高中教学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开齐上足音乐美术课程。尝试“行政班+走班〞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在全市选择局部高中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创新评价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切实加大中考质量考核力度,设立教学质量“蜗牛奖〞,连续两年被评为“蜗牛奖〞的学校,将严格追究校长责任。
全面推进创新教育。认真学习和推广山东章丘四中经验,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中小学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启动科技特色学校创立工作,加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依托科技名师工作室培养科技辅导员队伍,组织市首届中小学创意大赛,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推动全市科技教育特色开展。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据国家、省“乡村教师支持方案〞,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加大教师流动鼓励保障力度,在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培养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明确到农村交流教师最低生活、交通补助标准。重点补充学前教育、音体美师资及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逐步解决结构性缺编。上争教师学历达标相关鼓励政策,以小学本科和高中研究生学历提升为重点,推动教师学历达标。
(二)强化协调理念,统筹教育开展,落实教育品质提升行动
推进协调开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以协调开展优化教育结构,补强薄弱环节,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品质,解决教育开展不平衡问题。
学前教育方面,启动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五年行动方案,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开展。全面取缔无证园,扩大合格资源,新建幼儿园8所,改扩建幼儿园3所,创立省优质园5所。方案招聘幼儿教师54名,不断提升幼教师资水平。
义务教育方面,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阳光分班,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新创立5所以上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放大“名校+〞效应,加强名校集团(共同体)建设,扩大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大力实施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和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
高中教育方面,坚持内涵开展,促进校内及区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大幅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高中办学品质。完善高中特色开展规划,引导全市高中学校通过课程建设走出适合自身的多样特色开展道路。
职业教育方面,中等专业学校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完善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大力提升参赛层次与水平,力争获奖人数稳中有升。
社区教育方面,筹建市社区教育学院,实施社区教育工程创立工程,新创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2-3个,建成省级居(村)民学校6-8个。
(三)强化绿色理念,营造良好环境,落实教育生态优化行动
以绿色开展引领教育风气,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上去思考教育,化解内部矛盾,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解决教育可持续开展问题。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绿色观念,重视环境育人,建设绿色文明学校,创立一批学校文化建设合格校、示范校。继续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先进教育理念、课程文化的有机融合,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途径,构建积极向上、丰富多彩、彰显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八礼四仪〞观摩研讨活动。将课程开发与实施作为重要载体,深入推进素质教育“5+2〞工程,给农村薄弱学校更多展示时机,促进学校找准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加快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工作,全面加强体育卫生、心理健康、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强化校园平安。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完善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的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平安管理,完善平安管理体制机制,群策群力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平安。扎实开展平安教育实验区各项工作,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努力提高广阔师生的平安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继续狠抓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筑牢“三防合一〞的校园平安防控体系。
加强党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市教育系统干部廉洁从教十项规定,稳固深化反“四风〞成果。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完善“三问三亮三评〞师德常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暂行规定,将治理有偿家教纳入市纪委作风建设活动主题之一,进一步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积极营造源头治理、制度治理的气氛。进一步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继续做好机关效能监测考核工作,明确年度目标,落实相关措施,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效劳,为基层学校效劳。
(四)强化开放理念,加强合作交流,落实教育资源拓展行动
开放就是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坚持开门办学,以开放开展拓展教育资源,解决教育开展合力问题。
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民主管理,加强学校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对教育中心工作、广阔师生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廉政建设等重要内容,要努力做到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中的作用,虚心接受广阔教师的监督。采取多种形式,畅通校务公开信息渠道,使公开成为常态,不公开成为例外。
强化家校共同体建设。加快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生态。不断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积极探索学校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提高家长和社会力量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参与度。组织全市家长委员会家教公益报告会。各学校要开通“家校沟通热线〞,倾听家长声音,及时为家长答疑解惑,强化家校联系。
加大教育宣传。加强与报社、电视台、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各界反响全市教育系统的重大活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新做法和新经验,全面呈现学校教育管理情况和课堂教育生态,接受各方监督,赢得社会对学校工作的认可、理解、支持,努力构建教育宣传的新高地,为教育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
推进教育国际化。要进一步确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鼓励各学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邀请教育大家、专家,帮助指导我市教育事业开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教师和学生开展国际交流,提高国外(境外)教师培训比例。
(五)强化共享理念,完善保障机制,落实教育公平促进行动
共享开展就是让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开展的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在教育改革开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加大改善办学条件。及时调整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入学需求,实施市XX县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0),启动7大城建工程,确保年底前完成根底工程。全面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完成18所学校1.5万平方米校舍改扩建工程和1万平方米校舍维修任务。推进学校食堂、宿舍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食品配送单位进货源头的催促检查,全面实行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确保3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20230%达a级标准。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用好定期注册、岗位设置、绩效考核三大杠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教育幸福感和获得感。继续完善城乡教师支教交流实施方法,加大研究,完善机制,加强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优化培训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策应乡村教师支持方案,优先安排乡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努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尝试建立小学数学和初中综合实践教育学科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探索乡村骨干教师培训培养新模式和新路径,让农村教师享有同等出彩的时机。
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启动智慧校园建设,根本实现千兆带宽进校园。加快学校无线网络建设,搭建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个性化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系统应用,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困难学生数据库,实施动态跟踪监管。拓宽资助渠道,继续做好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幼儿资助经费发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依法平等接受教育。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