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浅谈
生物
教学
中的
德育
渗透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主要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生物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生态观等方面的内容,除个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局部的德育功能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如初中七年级下册中“科学家的故事〞“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德育素材。在给新生上第一节生物课讲致同学们时,引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身价超过千亿元,不为钱而活着反而最富有〞一文,告诉学生: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表达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表达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只有将个人价值与奉献社会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成功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将崇高的理想建立在一项项具体、甚至枯燥的工作上,一个人的奋斗才是扎实的,离成功也是最近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教育、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愈真挚,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 三、联系实际,用德育弥补学生缺乏 教学中要善于采用我国在生物科学技术上取得的巨大成果与国外的比照,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当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成了当今的“小皇帝〞,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必要的公益性劳动,让学生多动手做,体会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四、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可适当开展一些生物活动课和生物主题实践活动。如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去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随手扔垃圾及食品袋等。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教育学生不捕鸟,不猎杀动物等,告诉他们保护好野生动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通过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又受到了环保教育。 五、要结合国情、国策对学生进行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认识了解我们国家的根本国情和国策,作为生物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在生物遗传学内容的教学中,实行方案生育是我国的一项根本国策,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而资源有限,所以要实行方案生育,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这样,学生就会对我国方案生育的根本国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从而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婚姻法的有关内容,而且还使他们从理论上弄清了近亲结婚的严重危害。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那么,在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到达德艺双收的目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