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2016452

大小:18.4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民工 市民 问题 解决 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赵振华.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n].人民日报,202223-1-11. [2]魏城.城市化反思——铁军访谈[g].中国农民工调查.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23:82. [3]胡杰成.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一一种社会互构论的视野[p].华中师范大学论文,202223. [4]李培林,李强.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5]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论文题目: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委托期刊之家网发表论文认证qq80020239353 【】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西方方兴旺国家经济开展的历史,其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市民化是同步协调进行进行的。随着这些国家工业的开展,城市的日益扩张,农村劳动力在工业开展中实现了非农就业,在城市扩张中实现了在城市的定居,从而完全实现现了城市社会生活的一体化。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转移与市民化是一次性完成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却分割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民从农村转移出来,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从而完成职业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转移出来的劳动者在城市逐步沉淀,而实现其市民化并与城市市民逐步融合。正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的这种特殊性,农村劳动力一方面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出来,另一方面又无法获得在一个正常的人口流动社会中所应获得的市民身份,因此就形成了目前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新型城镇化开展战略的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转移等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向现代城市居民全面转移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以城镇化的开展为背景,来考察农民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身份、职业和地位发生改变的状态和过程。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首先梳理了我国城镇和农民工的开展历程,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农民工向城市转移以及市民化进程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进而总结出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在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特殊性,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身份转换迟滞于职业转换的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对我国农民工的在城市生活中的户籍、就业、土地、社会保障、教38. 育、享受公共效劳及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市民化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把握了农民工目前市民化呈现出来的特征。我国目前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比较低,土地的城镇化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城镇现象的成因,既有城镇化开展水平的限制,也受到了资金和农民自身素质的制约,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乡二元制度的所造成的障碍。城乡分割、城市偏向的城乡二元制度,不仅违背了经济开展的规律,进一步扩大了工农差异和城乡差异,而且也固化了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减缓了城镇化进程,并最终可能抑制工业化任务的完成。由二元结构所导致的二元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等构成目前农民工转型中遇到的最大的“制度障碍集〞。在对外国局部国家在城市开展中农民市民化经验进行考察的根底上,结合我国局部地区的实践,得出了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二元结构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温铁军说“所有人口超过一个亿的大型开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都制造了大型的贫民窟〞,“我们不能走其他开展中国家靠大型贫民窟来加快城市化的道路〞,因而提出“我们不是一般的城市化,我们要走的是城镇化道路〞。 202223年,世界的金融危机爆发让我们明确的认识到到,只有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没有城镇化的后续支持,工业化和经济开展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不仅是社会开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代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力度的加大促进了中国的城镇化进度。据农业部调研组调查数据显示,从1949年我国城镇化率是2023.6%,1978年上升到17.9%,将近30年的时间内年平均仅上升了0.27个百分点;而在1978年到2022年的20多年间城市化率由]7.9%迅速上升到36%;进入21世纪后,中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城镇人口71182万人,比2023年增 加22023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减少了143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到达52.57%,比2023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3]。这个变化不仅仅是百分比数字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的改变与优化,中国从以传统农业文明为主的大国,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更是中国数千年以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的一个重大逆转,城镇人口数首次超过了乡村人口的数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职业结构、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既表现为一个目标,更表达为一个过程,农村人口大量转化为城镇人口和职业的非农化是推动这个进程的巨大动力,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基点。从国内外的实践与理论来看,现代化过程是工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充裕劳动力逐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农民转化为市民,农业经济比重逐渐下降。外表上看我国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的比例都取得了飞速的开展,但与国际兴旺国家的城市化率相比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开展背景,在国外城市化进程中从农民到市民的农村人口一步转移道路,在中国那么被分隔成了从农民到农民工,从农民工再到市民的两个阶段和过程。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购置等方面享受不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城镇人口,而是居住在城镇的农村人口。如果剔除掉这些“虚增〞的城镇人口,以非农业户籍人口比例来计算,同年这个比重仅为34.7%。这两个指标间16.6个百分点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59亿外出农民工进入城市却没有获得市民身份。据此判断,我国近年来外表上突飞猛进,但没有伴随户籍制度改革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不能充分履行现阶段期待的城镇化的必要功能。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