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本地
生产
优势
企业
出口
动态
参与
基于
产品
密度
视角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包 群(),男,湖南怀化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 腾(),男,山东潍坊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本文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合资到独资:合作冲突、制度协调与绩效评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国内市场优势、强大国内生产网络与贸易强国建设”()。财贸研究 本地生产优势与企业出口动态参与:基于产品密度的视角包 群 郝 腾(南开大学,天津)摘 要:整合中国海关数据库、贸易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中国出口企业所在区域的产品密度,并考察以产品密度衡量的本地生产优势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了企业出口参与的存活时间与规模,且这种效应对位于产品生命周期上游的新产品更明显;产品密度提高了企业出口额或数量的恢复程度,缩短了出口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作用还受到融资约束、市场竞争程度、城市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产品密度的不同衡量方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方法重新估计以后,以上结论依然可靠。关键词:本地生产优势;产品密度;出口动态;双循环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紧张的国际经济环境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与深层次贸易风险,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存活延续问题日益突出。出口不确定性加剧了出口市场的波动性与出口规模的萎缩,进而影响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开拓合作共赢的新局面,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施对外开放,以有效防御外部市场风险冲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指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这意味着稳定外贸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外贸稳定对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显得尤为关键。不同于已有文献大多基于出口市场的生存分析企业出口持续性,本文基于当前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重点考察中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动态参与行为。显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与外部市场环境的动荡,导致了出口企业难以长期稳定地持续其出口行为,而更多地表现为频繁进入、短暂退出、再重新进入的动态特征。近年来,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动态参与问题已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产品市场的存活(李永 等,;,)与退出(,;,)等,对企业退出出口后再次参与的研究很少。由于再出口现象已经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因此有必要对再出口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出口市场动荡性加剧形势下的企业出口动态参与决策。尽管部分文献从多个维度研究了企业的出口动态,但总体而言已有研究主要强调出口企业自身特征或者是外部市场需求的作用。企业再出口行为固然与出口企业自身国际竞争力和外部市场需求密切相关,但是同样也依赖于国内生产环境与区域比较优势,遗憾的是后者的作用在已有研究中还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产品空间理论认为,一个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与该地区其他相关产品的比较优势密切相关。本地区相关产品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生产该产品的禀赋和能力越突出,这种产品在未来成为该地区比较优势产品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一理论强调,在现代价值链分工的复杂体系下,一种产品生产过程本身包含了本地区的劳动、资本与技术等基本禀赋信息,因而每种产品都体现了包括要素投入、投入品供应能力与配套产业在内的一整套系统性生产能力,形成了全部生产条件的集合(,;,),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通常体现了该区域在要素投入、配套产业与供应能力方面的综合优势。在产品空间中,如果某种产品邻近的优势产品越多,产品周边可达的优势产品在产品空间占比越高,那么该国相应产品的密度就越大(马海燕 等,)。与传统区域比较优势观点相比,产品空间理论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复杂分工体系下的区域比较优势。产品空间理论强调区域比较优势与邻近优势产品在企业出口决策中的重要性,这一想法充分体现了“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指导思想。党中央和国务院于 年 月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年 月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文件,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显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互联互通,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双循环”发展思想意味着,企业出口的动态参与不仅需要关注国际市场环境演变,而且也要求为企业出口竞争提供必要的内部资源支撑与配套条件,充分发挥本地生产优势与邻近优势产品的关联作用,从而在产品空间层面构建动态比较优势。产品空间理论所强调的比较优势动态演化,意味着某种产品周围具有更多比较优势的产品,那么累积的生产能力禀赋(即产品密度)越高,内部循环的动力也就越强(,;,)。注重“内循环为主体”,必然需要企业的生产与当地的禀赋结构吻合,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产品密度的上升能够引领产业升级、减少产品转换的风险并加快落后产品的退出,产品密度与产品机会的交互作用总体上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刘林青 等,)。企业平均产品密度的提高能够依靠产品的转换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产品竞争力的升级(胡贝贝 等,)。产品密度的提高不仅是畅通国内生产体系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化解产能过剩与实现有效供给进而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产品密度是影响国际市场供需平衡和循环的重要因素,在依赖本地的优势供应链和产业链增强自我循环能力的同时,为企业继续利用国际市场奠定基础。产品密度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已有研究的支持。部分文献关注了产品密度对升级路径选择、新产品引入、产业政策评估的影响。马海燕等()使用 个国家 种产品的贸易数据发现,中印两国的产品密度总体上呈增长的态势,金砖国家的产品密度直接关系着产品转型跳跃幅度,产品密度越大可供选择的升级方向越多。()使用土耳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研究表明,产品密度对新产品的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呈现出很强的路径依赖和地域依赖特征。()构建了某地区生产的产品与本地区其他优势产品关联性的产品密度指标,结果表明出口退税政策的效果明显受到当地产品密度的约束。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从产品密度的视角考察了本地生产优势与邻近优势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影响。某一产品在特定区域的邻近产品比较优势越突出,意味着该区域越有能力为生产该产品提供所需要的综合生产条件与配套能力,并促进该地区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动态参与。正如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所强调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显然,国内要素市场的优化配置能够提升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效率,促进区域邻近产品比较优势的整体优化,最终有助于出口企业在复杂分工格局下的国际竞争。基于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重要性,首先,本文在 ()模型中引入邻近产品优势参数,考察了区域生产优势对出口企业动态决策的影响机制。其次,本文重点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和 数据关于国家、城市层面交易数据的详细信息,通过改变不同阈值的设定和使用多种产品邻近性的度量方法测算了产品密度指标,综合运用 非参方法和离散的 生存分析方法考察了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存活时间、存活规模以及存活类型的影响,并探讨了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恢复程度与恢复速度的影响。最后,在借助()的方法识别出中国企业中新产品和旧产品的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剖析了企业 产品的出口动态参与是否因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首先,在对企业出口动态行为的研究方面,本文基于区域邻近优势产品密度这一新颖的视角进行了考察,丰富了对企业出口退出与再进入行为的理论理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动态参与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微观特征,更是与所在区域的邻近优势产品密度这一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因而需要关注包括要素禀赋、供应能力与配套产业等在内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品密度体现了随着当前生产分工格局变得日益复杂化与多元化,不同产品的生产工序与组织方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反映了一个地区整体生产条件与供应能力的综合优势(,;,;,;,)。从这一意义而言,不能将单一产品的出口动态参与与邻近产品简单分割,而是应该将系列相关产品的区域比较优势视为有机的整体,全面地反映某一地区在邻近产品的空间优势。其次,本文通过长时期内企业的再出口行为来考察出口动态参与,较好地补充了已有文献关于出口行为动态变化的理解(,;,;,)。已有研究重点关注持续性出口企业,而在当前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与出口环境动荡加剧下,相当多的出口企业面临着不断退出与重新进入出口市场的身份转换,本文从区域比较优势与邻近优势产品的视角考察出口动态参与,为我们理解出口市场中的反复进入与退出行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最后,本文将区域产品空间与出口动态参与相结合,不仅对企业出口动态文献做出了研究改进,而且对国内国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启示。面对当前出口市场的动荡加剧,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更要积极构建与提升内部综合比较优势,从产品空间与配套产业角度为企业参与出口竞争提供内部支持,从而真正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有效链接。二、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产品密度能够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品利用效率,产品密度的提高可以降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和参与程度。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企业出口动态的模型,从理论上考察产品密度对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后再次进入的影响,模型具体设定如下:(一)消费者需求借鉴()的设定,代表性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偏好为 形式:()()其中:()为代表性消费者购买商品 的数量,为消费者的可行商品集,为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且 ,越大表明产品的替代性越高。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通过效用最大化条件能够解得消费者对产品 的需求函数为:()()()式()中的价格指数 为:()()(二)生产者与技术与()的设定不同,我们借鉴 ()的研究,假定企业生产需要使用劳动()、资本()和中间品()三种生产要素,因而设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其中:表示希克斯中性的技术进步,、和 分别表示劳动、资本与中间品三种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中间品数量 由国内中间品 的数量()和国外中间品 的数量()两部分组成,即:()()其中:为国内中间品的产品密度参数,是本文研究关注的核心参数,且 。越大表示国内中间品投入 越容易受到区域生产优势外部性的影响。产品密度参数取值越大,意味着与国内中间投入品紧密相关的产品更具有区域生产优势,当地的生产结构更有可能提供必要的能力和资源来支持产品生产,体现了该地区在高密度产品生产方面的综合区域优势。同时,国外中间品的产品密度参数由外生给定,因此将其标准化为。国内和国外两种投入品分别通过不变替代弹性形式加总,各自表示为:和 ,其中国内中间品和国外中间品的替代弹性为 且 ,国内(国外)中间投入品间的替代弹性为 且 。我们用 和 分别表示国内和国外进口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指数,则中间品的复合价格能够利用成本最小化条件得到:()()由式()可知,即产品密度越高其与周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关联性越强,在邻近优势产品之间的技术外溢与信息共享机会越大(,;郭琪 等,),从周边企业汲取生产所需资源与技术的成本也越小,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中间投入的利用效率。设定企业的工资报酬为,资本的价格为,在既定目标产量的情况下,企业能够选取资本、雇佣劳动力、国内中间品以及国外进口中间品的各种组合来获得成本最小化。据此,均衡状态下的边际成本可以表示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出口除了需要支付进入国际市场的出口固定成本,还需要支付运输过程中的“冰山成本”。因此,出口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三)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影响由于国际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