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古代
书信
传递
故事
2023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
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写给详细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书信呢?下面是办公室王秘书为大家整理的古代书信传递的小故事,欢送阅读与保藏。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肯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觉察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到达报告敌情、兴师动众、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稳固国家政权,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肯定的开展。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祥瑞、华蜜、欢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那么始终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渐渐演化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拟熟识,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经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竞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区分方向。
信鸽传书准确的起先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漂亮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始终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特别惊异,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马上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意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翻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马上飞到指引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明显,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独创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态,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幽默的用字罢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