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时代
加强
大中小
劳动
教育网
评热议
新时代加强大中小学劳动小编评热议2023
下面是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水务工作者观看典范有感原创13篇,请您参阅!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必须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系,防止只讲实践育人不要劳动教育或者用劳动教育取代实践育人的片面做法。
实践与劳动互为补充,共同承当立德树人的任务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案之中劳动课单独设立,并且对各学段学生劳动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如1955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方案及关于小学课外活动的规定,在一至六年级设手工劳动课,每周一节。同时,将“生产劳动〞作为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要求分组进行栽培活动等,“每周活动一次或两次〞。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劳动课与实践活动并列设置的情况。如199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劳动技术〞课,高一、高二年级各一周;同时设立“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二周,三年共六周。本世纪初启动的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出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单列〕。这样一个从“劳动〞走向“实践〞的过程,并不是取消“劳动〞,而是试图用“实践〞整合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类活动。这些年来出现的劳动教育弱化、虚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学校课程层面上。
从理论看,实践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侧重指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和改造社会关系的交往活动;而劳动那么被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侧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动,劳动的结果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关系远不是这么简单,一方面人类的劳动有着显著的社会性特征,离不开劳动者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受制于市场供求关系,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故有所谓的“社会劳动〞一词;另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以劳动为根基的,是从劳动中拓展开来的,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加以辨析。注重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与注重创造精神价值的“实践〞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内在关联,两者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互为补充。
劳动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对象的普通教育〔不同于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根本劳动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良好的劳动品质。针对当代局部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加强劳动教育,对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奉献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体系中的一局部,有它自己独特的目标内容,是德智体美不能替代的。实践育人是侧重从教育的途径方面强调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实现知行合一,离开了实践,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目标都可能落空。当然,劳动教育在实施途径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它主要不是在课堂里“讲〞出来的,而是组织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中“干〞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又是与实践育人相通的。无论是学工学农、勤工俭学,还是义务劳动、志愿效劳,都既是劳动,也是实践活动,但不是所有的教学实践都是劳动教育,如学生做理化生实验、进行社会考察、军事训练等,就不能视为劳动教育。不能用劳动教育替代实践育人,两者互为补充,共同育人。
劳动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研制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于2023年9月印发。指导纲要将劳动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局部,对劳动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做了比拟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在教育目标上,突出了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注重让学生“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效劳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根本领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能“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良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等,提升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向学校推荐了152个主题内容,其中至少有一半与劳动教育有关。具体如“家务劳动我能行〞“我是校园志愿者〞“农事季节我帮助〞“创意木艺坊〞等。这些主题既包括手工、陶艺、园艺等传统劳动教育内容,也纳入3D设计与打印、创客等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智能劳动项目和新技术的实践应用;既有家务劳动、校园劳动,也有社区效劳、勤工俭学、学工学农等生产劳动,涉及劳动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基于探究、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注重责任担当的效劳性劳动。如在“社会效劳〞活动中学生要“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满足被效劳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开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再如在“设计制作〞活动中,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穿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指导纲要更多地关注到现代科技背景下劳动实践的新形态、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条件上,指导纲要要求各地和学校“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为学校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建立标准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这些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说,指导纲要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做了比拟具体切实的规划和指导。
当然,指导纲要主要是将劳动作为重要的育人途径对待,这与把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还是有差距的;同时,全面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对整个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全面设计,它不能单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落实。
从三个方面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
现行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疑是劳动教育最主要的载体。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功能,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聚焦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指导纲要对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有一个初步的进阶设计:小学强调“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要求“开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增强效劳意识,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等;高中要求“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形成主动效劳他人、效劳社会的情怀〞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要将培养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目标。如在劳动观念方面,小学生要初步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进而尊重劳动;初中生应体认到美好生活必须靠辛勤劳动、老实劳动、合法劳动去创造,进而热爱劳动;高中生必须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的深刻道理,进而崇尚劳动。在劳动习惯方面,小学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儿自己做,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初中生要能够自觉地、随时随地、持之以恒地完成日常生活劳动,积极参加效劳性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高中生能热心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等。要以目标来统领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强化劳动观念与态度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和不断改良,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现象。
第二,对不同年级学生劳动实践项目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统筹安排。要以学校为单位,依据学生开展状况、办学理念、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结合指导纲要推荐的有关活动主题,对学生劳动实践项目内容进行整体规划,防止完全由班级自行其是、各年级错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对各学段、各年级学生的家务劳动、校园劳动、社区劳动等进行系统安排,使具体内容、要求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对劳动实践与学科学习、跨学科考察探究、各类主题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穿。
第三,把握不同类型劳动实践活动的关键要素。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明确其关键要素,通过突出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有效落实育人目标要求。指导纲要对“社会效劳〞“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的关键要素都做了具体分析。如“社会效劳〞要“明确效劳对象与需要,制订效劳活动方案,开展效劳行动,反思效劳经历,分享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他人或公共需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而不只是让学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执行;指导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制订切实可行的效劳行动方案,防止停留在单纯的简单机械劳动水平上;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开展效劳活动,克服半途而废;组织学生进行效劳经历及体会的交流,对学生在效劳行动中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导。抓住上述关键要素开展效劳活动,才能把效劳性劳动的有关育人要求落到实处。
【篇二】
长期以来,劳动的育人价值一直被家长无视,是非常遗憾的。
曾有行家言:一个人的劳动素养在成长和生活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一个人的书卷气无法掩饰,一个人的劳动素养甚至可一目了然。
家庭中强调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的成长还有更加具体的意义,至少可以防止孩子做“寄生虫〞的可悲境遇。
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我国并不被广泛重视,尤其是课业负担较重的背景下,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做作业看书就行了,不要为别的事耽误时间,干家务活是家长的事儿。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将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深层的隐患。
孩子从小不干家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依靠家人,难以作为一位平等的家庭成员深度融入家庭,逐渐形成自我中心的习惯,成人后难有照顾他人的情怀和能力,融入社会、建立自己的家庭也面临风险。家长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是,无论孩子将来干什么,什么地位,做多大奉献,总要从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开始。
“劳动创造了人〞,从教育角度看,这是一句真理,只有积极参与劳动,有比拟高的劳动素质,才是一个健全的人。孩子参与劳动,就是在接触外部世界,就是在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在动手改造这个世界。
在家庭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对家长是个不小的命题。家长可能会遭遇孩子不配合、有始无终、效果没有保证等可能。这里给家长几个建议:
家长要给予孩子劳动必要的尊重。孩子参与劳动,可能不熟练,甚至带来很多麻烦,但家长要明白,这是孩子在成长,应给予鼓励,应付出耐心。
家长不能把劳动教育简单化,“今天你洗碗〞,把活儿一推,就不管了。这样无意中就把劳动解释为负担,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切忌急功近利,教育的一大敌人就是急功近利。要精心设计孩子参与劳动的层次,递进展开。一开始太复杂,孩子没有方法完成,就会索性一推了之。要精心设计你的鼓励方法,让孩子有成就感;多注意孩子劳动的细节,在细节上及时肯定。当然,如果孩子在整个过程规划上有创新,就更值得明确表扬。
家长要多设计一些集体劳动项目,最好大家一起动手,群体劳动教育效果更好。尤其不要大人在打牌、聊天,让孩子一人做家务。要认识到,一起劳动是难得的与孩子交流的时机。一起劳动,家长和孩子处于平等状态,容易翻开心扉,平日的一些疙疙瘩瘩也许就因此解开了。
总之,优质的劳动教育可谓一本万利,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整体规划,次第展开。可以想象,长期接受劳动教育的孩子,长大才会成人,家长将会得到一个勤快、孝顺、独立、自信的好孩子。
【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气氛。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