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2011366

大小:20.83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融入 高校 教育 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探析 []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领头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对其他社会成员具有不可无视的示范带头作用。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满足大学生群体的成长需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工作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抓好德育工作以及校园风气建设,培育多层次校园教育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在2023年1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的“领头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他青年群体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因而大学生群体是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军〞,高校是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一、思想与实际相联系做好情感认同培育工作 首先,情感认同的培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X8226;弗洛伊德最先提出“认同〞一词。根据弗洛伊德的分析,“认同〞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2]。人的心理结构是由知、情、意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认同主体对认同对象的心理认同离不开认知、情感、意志等要素的参与,其中情感因素的参与对认同过程的实现至关重要。情感因素是把控认同对象能否顺利进入认同主体内心世界的开关,信任、肯定、感谢、赞赏等积极情感能够促使认同对象向认同主体主观意志及行为的转向,但如果认同主体对认同对象怀有否认、疑心、抗拒等消极情感,那么会阻碍、抑制认同机制的实现。因此,情感认同的培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而言情感形态的价值导向比理论形态的价值导向更有感染力、吸引力与说服力。其次,理论认同教育与情感认同培育相结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国内大多数高校积极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一些高校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宣传培育模式:一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开创系统化教学模式,如中国人民大学“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网络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等。二是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如举办“部长进校园〞“理论名家讲堂〞“青春与价值对话〞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三是借助纪念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结合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综观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大多停留在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纪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认知教育阶段。对情感丰富、青春热血的大学生而言,情感形态的价值导向比理论形态的价值导向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说服力,因此高校在做好理论认同教育的同时也要辅之以情感认同培育工作。再次,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高校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更贴近、走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使他们真切地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行动力,从而消除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陌生感、距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感与亲切感。马克思曾言:“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3]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它的形成与开展离不开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假假设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空谈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是不可能的事情。针对这一点,毛泽东在指导发动群众参加战争工作所使用的方法更为明确地阐释了这一点。他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广阔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那么,我们对于广阔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无视,一点也不能看轻。〞[4]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不能离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需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因此,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要做好学生效劳工作,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校内餐厅、宿舍、图书馆等机构的效劳水平,通过解决、满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学校、国家、社会的切实关心,从而消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陌生感与距离感,激发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怀。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为指导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在开展建设过程中积累孕育的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人格品性。大学校园文化本质是一种教育文化,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诉求,对校园主体有着深刻的教育功能。在不同大学校园中学习生活过的大学生在一言一行之间均彰显着母校文化的印记,校园文化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主体在校园生活、学习、工作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一所大学的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美化绿化等方面蕴含的文化风格;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理念;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校园主体在言行举止间展现出来的根本素质与修养。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实现高校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工作,就意味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融入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充分利用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工作、环境优化美化工作以及各种校园文化宣传设施,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转化为一种文化因素注入高校校舍设计建设中,使大学校园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块墙壁都能“开口说话〞,深化校园建筑的文化符号。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校园中的文化宣传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宣传栏、电子屏等,充分展现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与学习典范。三是做好校园卫生效劳工作,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明亮的校园环境,为培养品行端正、人格优良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校园生活环境,以此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导向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贯彻其中。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X8226;贝尔所言:“价值观与道德伦理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5]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本身就表达了一定的价值诉求与价值取向,将相对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能使其更为具体化、可感化、可知化,从而使大学生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内化为自我人格的一局部。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调整修改大学现有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二是高校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相关的规章落实监管机制,严格把控校园内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明公正执行,以确保其对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力量与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再次,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6]。道德与价值观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一环。一要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发挥好道德示范功能。孔子曾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自己首先要做到刚正不阿、品行端正,只有这样,下面的人才会作风纯粹。教师队伍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功能,因此高校要做好教师队伍道德素养把关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二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制订与大学生德育相配套的网络教学课程与素材。微信、微博、qq等信息交流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流工具,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信息交流软件,设计、制订与德育工作相配套的教学课程与素材。 三、培育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教育主体 大学教师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承担者,各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融入并表到达自己的课堂授课中。但是,目前在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重任大多落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肩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文社科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力量。教育主体单一化的培育模式在无形之中夸大了、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识形态色彩,我们不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的意识形态性,但如果在培育宣传过程中过度强调它的意识形态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教育主体单一化的培育模式也使得许多专业课教师特别是理工科类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学科壁垒。这种学科壁垒会分化、误导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与热情,学生们可能会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所学专业里出现的频率来判定自己的学习态度,以此就造成了不同学科领域内的学生在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用力不均〞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积极做好教师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培养多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教育主体,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科科都是德育工作课〞的局面。首先,高校应积极组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教职工培训工作。由于高校教职工人数较多且空余时间不集中,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或建立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技术定期推出并更新相应的学习内容,以供全校教师观看学习,还可根据教师从教的学科背景推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要设置与学习内容相配套的考核机制或评价系统,以掌握教师们的学习实况并检验他们的学习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端正各专业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态度,进而端正全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态度,防止出现“过度意识形态化〞以及“用力不均〞的状况。其次,大学教师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并不是唯一力量,高校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善于挖掘发挥大学生自身的力量。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助手,在学校领导及各学院领导、教师的带着下,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主持承办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项工作,在组织各项活动中他们的办事能力大幅度提升,日益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分子。除此之外,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主要成员是大学生,他们比较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与价值诉求,他们组织开展学生工作有着比较突出的先天优势。因此高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时应善于利用和发挥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学生组织更迅速、更全面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传递开来。本文系XX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资助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首都治理实践研究〞(2023xcb12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23-05-05(02). [2]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51,134. [4]毛泽东选集(第7卷)[m].人民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