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开题.doc
下载文档

ID:2010191

大小:85.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开题 2023 年金 危机 中小型企业 融资 问题 研究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诚毅 学院〔系〕 金融学 专业 2023 年 2 月 18 日 设计〔论文〕题目 金融危机下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选题目的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比重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那么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开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23年,在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总数中,注册登记的中小型企业到达2300万家,约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占我国工业总量的60%、57%和40%,创造了工业新增价值的76.6%。在流通领域,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实现了全国出口总额的60%左右。 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就业的优势,我国每年有一亿五千万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我国仍是一大难题。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大企业,随着高、精、尖技术的逐步推进,需要的工作人员只会越来越少。但中小企业却不同,它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型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成为吸纳劳动力和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阵地,而且,中小企业的这一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中小企业绝大局部是民营和私营企业,无论管理体制还是经营机制都十分灵活,完全市场化运作,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潮流,企业规模小即使损失掉也可以及时投入重新开张,另外,企业人员少,上层产生的决策命令可以很快传达下来,及时按决策行事,不会因为层层隶属关系而迟迟传达不到基层,这也是中小企业灵活高效的体现。 中小企业还具有促进西部开展的优势。目前,西部地区的开展主要依靠中小企业,西部大开发为中西部加快中小企业开展提供了机遇,东部地区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将会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中小企业依其灵活的优势一定会加快西部开展的步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尽管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所获得的融资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称的。首先是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少。其次,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最后,我国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开展。 当前,中小企业整体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开展。在这一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渐迫切。然而,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应渠道严重堵塞,间接融资困难,直接融资渠道几乎关闭,融资供求矛盾极其突出,融资难问题己成为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腾飞的首要因素。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开展的现状,融资困难的问题所在,针对完善法律制度、健全治理结构、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效劳、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等诸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的金融对策。 2. 理论意义 本课题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着手,运用博弈论与系统观的理论,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力图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融资渠道。其理论意义如下: 〔1〕丰富资本市场创新理论; 〔2〕以各相关因素为根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模型; 〔3〕评价现有银行体制,加速解除约束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 3. 现实价值 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出路,可以取得如下社会价值: 〔1〕解决了融资问题,可以为中小企业的迅速开展铺平道路; 〔2〕中小企业的迅速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社会和平稳定; 〔3〕可以鼓励更多高科技高技术的中小企业开展,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步伐; 〔4〕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可以标准资本市场,还可以促使银行体制更加符合国民经济开展的要求。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金融市场比拟健全,特别是在美国,二板市场开展活泼,再加上政府的政策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整体的融资系统开展比拟健全,这也正是国外中小企业开展畅顺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国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理论如下: 〔1〕金融开展理论 ①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理论 这一理论被公认为是对开展中国家早期奉献最大的探索。1960年,格利〔Gurley〕和肖〔Shaw〕在金融理论中的货币[3]一书中提出了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的新见解,成为二战后的一种新的金融理论。他们认为,只要经济部门之间存在着盈余,投资者从外部融资就不可防止。他们指出,外部融资有两种形式,即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并对两种金融形式进行了开创性的界定。 1973年,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和肖〔Shaw〕相继发表经济中的货币与资本与经济开展中的金融深化[4],标志着金融开展理论正式形成。该理论认为,开展中国家不恰当的金融管制造成的金融抑制产生了对经济成长和经济开展的阻滞,表现为政府过多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证券市场不兴旺和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使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开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很完善,几乎不存在债券、抵押契据或普通股票这些初级证券的“有组织〞市场,而通过货币机制的间接金融又很落后,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革新,只能依靠内源融资。该理论强调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受资本约束,金融市场不兴旺,应通过金融深化,实现资本有效积累,推动经济开展。它对开展中国家深化金融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在开展中国家的金融实践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后果。但是金融深化政策在实践中往往被曲解为金融自由化政策,因此产生了不少消极后果。 ② 金融约束理论 随着金融开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开展理论提出挑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列茨〔Stiglitz〕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从不完全信息的角度提出“金融约束论〞,重新审视了金融体系中的放松管制与加强政府干预的问题,认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开展理论以瓦尔拉斯〔Leon Walras〕均衡的市场条件为假使前提,但这一前提难以普遍成立。况且,经济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代理行为、道德风险等问题,即使在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条件下,资金资源也难以被有效配置。所以政府的适当的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 金融约束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存款监管、市场准入限制和稳定的宏观政策等一系列经济金融政策使金融部门获得租金,通过“租金效应〞和“鼓励作用〞躲避现行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鼓励创新,维护金融稳定,从而对经济开展起到正向推动效应。金融约束是开展中国家从金融抑制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型政策,但这种金融开展政策是种相机决策,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但该理论对这一动态过程却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因而它对开展中国家金融政策的建议依然是迷糊的,甚至失之偏颇。 〔2〕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① M&M理论 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开端是M&M理论,这一理论由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58年提出。 M&M理论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下指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5]。然而,M&M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定根底上的,在实际生活中,融资结构的决定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M&M理论在受到实践的挑战后作了修正[6],其修正结论是负债杠杆对企业价值和融资本钱确有影响,如果企业负债率到达100%时,那么企业价值就会最大,而融资本钱最小。然而,这一结论仍与现实不相符。修正理论虽然考虑了负债带来的纳税利益,但忽略了负债导致的风险和额外费用。 ②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修正了理论中的信息充分假设,认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缺陷。理论认为企业是根据充分信息来决策,充分有效运行的资本市场正是据此来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而实际上企业管理者〔由于较少的信息本钱〕比投资者更多的了解企业内部状况,并在与投资者的博弈中处于优势。1972年斯蒂格利茨第一次尝试用不对称流量来模拟企业融资结构,后来的罗斯〔Ross〕、雷蒙德〔Raymond〕、迈尔斯〔Myers〕和麦吉勒夫〔Majluf〕对该理论加以完善。 信息不对称理论[7]认为:资产负债结构是把企业内信息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工具,负债比例上升说明管理者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高期望,所以发行债券可以降低企业资本的总本钱,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管理者可以改变自己的股份是一种传递有关项目的信号,在均衡状态下,企业管理者的股份揭示了其信任的项目收益的均值,因此企业管理者的股份越高,传递的项目价值也越高,从而企业市场价值也越大。融资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缓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决策无效性,企业存在融资“先后顺序〞理论、啄食顺序理论,即先内源融资,然后发行债券,最后发行股票。 ③ 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8]认为融资结构不仅规定企业收入的分配,而且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比正式规章所显示的要弱些,债券持有者和银行的控制比正式规章所显示的要强些。股东控制力较弱是因为存在信息问题,他们得依赖经理,而后者比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另外,一个小股东没有什么动力投入必要的精力和资源去获得足够的信息,从而中小股东选择“搭便车〞或“用脚投票〞。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对企业没有正式的作用,但在某些关键时刻要随时收回他们的贷款,因此经营者对银行的态度非常关注。对于规模足够大,可以发行债券的公司来说,举债带来的控制权损失最小,因此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债券融资。 总体来说,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己经开展成为一个比拟成熟的理论,并在西方各国的企业融资行为中起到了理论的指导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完整的解释,以上各个理论学派也仅仅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思路和一些根本结论,对于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或启发意义。但同时应看到,西方资本结构理论是相对于美国等比拟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的,而在我国,企业在相当程度上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融资主体,企业运行同时面临预算软约束和信贷软约束,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的约束,企业运行环境是体制转型时期的经济,距离比拟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距甚远。因此,企业与其运行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对于西方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许多结论应该有所选择。 国外研究中的金融开展理论,强调的是资本市场的作用,不仅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本身的调节性,还要动用政府的约束机制来引导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国外对于政府的支持和调节作用利用得非常到位,比方:美国为促进中小企业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利用,于1953年出台了小企业法,并据此建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及相应的政策、法律支持系统;日本为中小企业提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政府融资机构的双重资金支持,并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扶持特定领域中的特定项目。然而在我国,更侧重的是对大型企业融资的有利政策,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并缺乏以弥补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劣势地位,使得大局部的中小企业仍然找不到适宜的融资出口。本文认为,我国应当大力完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使得中小企业尽快找到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有利时机。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中小企业间应形成一个良性的运作系统,这样既可以防止需要融资的企业找不到融资市场,又可以对中小企业自身做好有力地监督,以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出路的研究共有三种观点: 〔1〕融资战略 2023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