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第一税案与财税法之补缺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2009817

大小:25.58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第一 税案 财税 补缺 新编
第一税案与财税法之补缺 1998年,中国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之后,又有令人震惊的“三大税案〞接连露出水面(注:所谓1998年的“三大税案〞,就是各大媒体争相报导的“金华税案〞、“恩威税案〞和“南宫税案〞。三大税案所涉金额均十分巨大,令人震惊。),这使得正在思考如何通过财税手段支持灾后重建的人们更加关注财税领域(注: 为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保障国民经济的8%的增长速度,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202300亿元人民币,同时强调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以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尤其更加关心“三大税案〞的发生和处理,税案的成因和防杜,财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财税领域的法制建设等问题。本文拟从“三大税案〞中最具典型性的“第一税案〞入手,分析税案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我国财税法存在的相关缺失及其弥补等问题。 “第一税案〞的简要案情及其所暴露出的问题 所谓“第一税案〞,是一起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犯罪案件,因其发案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犯罪金额之大、造成危害之大(注:从1994年5月到1997年4月,共有218家企业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受票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6个方案单列市;已抓获的犯罪嫌疑人89人,其中包括县委、财税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仅罪犯胡银锋(已执行)一人的案卷摞起来就有11米高;公安机关先期移送的63名犯罪嫌疑人的案卷就有1400多卷,重达1500公斤。),全国罕见,且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大税案,故通称“第一税案〞;同时,因其发生在XX省XX县区,故又称“金华税案〞。 众所周知,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税制改革,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税制改革中,增值税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因为它作为一个“中性〞税种,具有“道道课征,税不重征〞的特点,因而它既不会导致对纳税主体重复征税,又可以使国家获得大量的、稳定的财政收入。正因如此,增值税被认为是财税史上的非常绝妙的制度创造,并被迅速推广到全球的20230多个国家。我国每年的增值税收入,已达整个税收收入的50%左右;其覆盖面之广和对于国家财政之重要,使其实际上不仅是我国商品税(也有人称为流转税)的核心,而且在整个税制中也是真正的主体税种。事实上,我国对于增值税一直非常重视,每年都强调要确保以增值税为主的“两税〞收入(注:国家强调确保的“两税〞,是指增值税和消费税,包括海关在进口环节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并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来力保举足轻重的增值税收入的实现。 增值税之所以被公认为“良税〞,是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原理。在税额计算方面,各国通行的是“扣税法〞,即用销项税额去扣减进项税额。要进行扣税,就必须使用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因为进项税额表达在专用发票上),从而使整个商品流转的链条连续不断,并起到计算简便、相互监督等作用。实际上,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不仅是销售方的计缴税款的依据,也是购货方用以抵扣税款的凭证。正因如此,专用发票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就直接地关系到购销双方的利益,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税收利益。如果存在虚开、代开发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就会使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因此,许多人是将增值税专用发票视同货币来对待的。 然而,在“金华税案〞中,恰恰问题就出在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方面。一个仅有56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95%)的XX县区,在1994年至1997年的3年期间,共有218家企业参与虚开增值税发票,共虚开发票65536份,价税合计63.1亿元,其中税额9.2亿元,涉及30个省级行政区,给国家造成税收损失7.5亿元(注:关于“金华税案〞的具体案情及处理,可参见:以身试法法不容-全国第一大税案警示录,人民日报1998年11月6日,第2版;第一税案始末,北京青年报1998年11月11日,第1版;王祺元:第一税案如何水落石出,北京青年报1998年11月11日,第3版;钱风元:增值税:带刺的玫瑰,经济日报1998年11月2023日,第1版,等等。)。 “金华税案〞中的犯罪分子已被绳之以法,其中也包括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当说,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从主体的角度说,“金华税案〞的发生,固然有犯罪分子利令智昏,贪得无厌,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也有地方政府及其征税机关自身的原因。而后者是更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因为它涉及到财税法制建设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从法制建设的角度看,“金华税案〞之所以涉及范围广,社会危害大,涉案人数多,发案时间长,查处本钱高,实际上有诸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1.税法意识十分淡薄。当时县里的某些领导为了“造福一方〞,不是集中精力去开展经济,而是置国家税法于不顾,错误地提出“引进税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但没有严格实行“以票管税〞,反而鼓励违反税法的“以票引税〞(即以虚开票引外地税)。由于虚开发票等违反税法的行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税〞的作用,因此,对于税收违法行为也就放任自流,任其扩散。 2.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当时的县领导之所以违法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真实的目的就是同周边市县争夺税源,以保护所谓的地方利益,弥补本县的财政缺口。这种“低税竞争〞实际上是地方保护主义在财税领域的突出表达。 3.有法不依管理混乱。依据税法规定,增值税的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而小规模纳税人是不能使用专用发票的。但是,当时的县财税局领导违法改变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条件,提出了“先上车,后买票〞的做法,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变成了“上了车,不买票〞,对于一般纳税人应具备的条件没有认真审查,致使许多不合格的“皮包公司〞等混入其中;同时,一些财税所还违反规定,私自“送票上门〞,根本不按照发票要“验旧换新,限量限额,审核报批〞的规定办理,从而为发票犯罪埋下了隐患。 4.只看小利不顾大局。县里的有关部门在当时提出了无视国家税法的“优惠政策〞,即凡在县工业小区办企业者,增值税前三年全免,后三年减半。这种典型的“低税竞争〞在遭到批评后被迫停止(注:低税竞争是税收领域的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相关国家之间、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都可能会发生低税竞争的问题。目前,一些国家,如欧盟等已经认识到低税竞争的危害,并通过国际税收协调来解决各国税收政策上的差异问题。但是,国内的低税竞争也是值得重视的。)。但是,县财税局依旧实行所谓“保底征收〞,指示下属的财税所对外地的企业要“政策上放宽〞,“可以适当地打点擦边球〞。这不仅给全县的财税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而且也给国家的税收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典型的只看小利,不顾大局的行为。 5.公然违法包庇犯罪。在XX县区的虚开发票的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的情况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虚开发票已作出专门决定的情况下(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曾于1995年2023月30日通过了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该决定对于打击当时十分猖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决定中有关行政处分和行政措施的规定继续有效,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已纳入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中。),在外地办案人员已追查到XX县区是虚开发票的源头的情况下,县财税局的领导仍然采取“就事论事,就地消化〞的原那么,设法争管辖,大事化小,以补代罚,以罚代刑。 6.以权谋私腐败严重。金 华的虚开发票犯罪分子之所以能长期逍遥法外,还与执法、司法机关的有关人员的严重腐败密切相关。县财税局稽查大队、县检察院等均有直接的重要负责人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助纣为虐,不仅为犯罪分子大开“绿灯〞,甚至还屡次直接筹划、教唆虚开发票。 上述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法律意识问题、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执法问题、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当然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但也确实在相当程度上与财税法有关。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财税法领域的法制建设的强化。为此,有必要从财税法的角度,来分析上述问题的发生和解决。 二、从“金华税案〞看财税法制建设存在的缺失 “依法治国〞已经被写进了宪法修正案。建设真正的法治国家,是崇尚法治的人们的共同愿望。而要真正实现法治,就必须至少在各个重要领域都要有法可依,因而在关乎国泰民安的财税领域,加强法制建设尤为必要。事实上,我国的财税法制建设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缺失和缺乏,“金华税案〞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即与此直接相关。“金华税案〞在形式上是一个刑事案件,但其中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却非常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因而在其他地区同样有发生类似“税案〞的可能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是由于在财税领域的立法、执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失,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为此,有必要结合“税案〞中暴露出的问题,来探讨我国财税法制建设的缺失。 (1)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达为利益分配关系,它主要由财政体制法和税收体制法来调整。但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法是非常不完善的,不仅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而且在各类立法上都几近空白,特别是分税制、转移支付制度等尚无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来加以确立,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事实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古今中外都是至为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的兴衰荣辱,如此重要的关系不通过法律来加以调整,显然是一个重大的缺失。这也许是因为中国法律更倾向于所谓的“政治法律规那么〞模式(注:美国学者马太(ugomattei)在其论文“三种法律模式:世界上法律制度的分类学与变化中,将法律模式分为职业法律规那么、政治法律规那么和传统法律规那么三种,并认为中国虽然属于传统法律规那么模式,但是更倾向于政治法律模式。参见沈宗灵先生对该文的评介,载于中外法学1999年第1期。)。对于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后面还将作重点分析。 (2)关于财税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加强财税法制建设,是提高人们的财税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些重要的财税立法都没有,或者仅靠一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来支撑,就不仅不符合至为根本的“税收法定原那么〞、“法律保存原那么〞等方面的要求(注:参见[日]金子宏著: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以及拙文论税收法定主义,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从而可能构成对国民财产权利的侵犯,而且也不利于人们去认识、了解、掌握、运用财税法,当然无助于提高其财税法律意识;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财税法律形同虚设,缺乏作为公法、强行法应有的刚性,那么会使人们对财税法律作出不良的评价,当然也无助于法律的遵从,会使守法的意识更加淡薄。可以说,财税领域的立法和执法是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财税法制建设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但是,目前恰恰是立法缺乏,执法不严的问题十分突出。例如,在财政法方面,只有一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预算法,而对于国债法、转移支付法等,甚至连一部作出全面规定的行政法规都没有;在税法方面,仅有三部法律,而大量的都是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严格说来,这是有背于公认的税收法定原那么的。至于执法方面,问题就更为突出和普遍,这就是下面要谈到的依法办事的问题。因此,如何大力加强财税法制建设,尤其是加强立法、严格执法,使财税领域真正实现法治,使财税活动真正深入人心而不是令人“内心逆反〞,从而全面提高财税法律意识,还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目标。 (3)关于依法办事的问题。我国目前突出地存在着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这种混乱主要是导因于财税领域的“失范〞和“失序〞。例如,国家的财税法极易被地方性的“土政策〞或者“领导的意见〞等所取代,或者被以其他方式扭曲执行;地方政府长于“搭车收费〞,或者随意减免,等等,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财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