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大学生
创新
创业
能力
培养
探索
天道酬勤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袁嵩 黄新宇 陆佳鑫
[摘 要] 在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普及和新工科背景下,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存在的几个问题,探究适应新时代开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进行讨论,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培养符合未来产业和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创业;高校教育;能力培养
[基金工程] 武汉科技大学2023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工程“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建设〞〔2023Z008〕
[作者简介] 袁 嵩〔1976—〕,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黄新宇〔1999—〕,男,湖北十堰人,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陆佳鑫〔1999—〕,男,江苏南通人,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35-0075-02 [收稿日期] 2023-09-06
近年来,由于社会各行业的剧烈竞争,产生了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为更好地解决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政策遗留因素的制约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从最初的“统包统配〞到后来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依赖调控机制,已经实行了很长的时间。“找个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使得许多高校在校生不会去考虑创新创业的问题,他们会更偏爱像公务员这样稳定的“铁饭碗〞。创新创业意识的缺乏,很可能导致高校在校生错失良好的开展时机,令人惋惜。
〔二〕高校对培养模式的迷茫
在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以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会束缚学生创造力、创新力等高素质人才所必需品质的开展。我国创新创业培养仍然处于上升开展阶段,局部高校虽然已经对创新精神教育有所領悟,但缺乏有效的实践证明,即使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课程设置以及内容修改方面存在滞后,或是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学习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高校的诸多专业课缺乏交汇融合,通常都是“学一科,考一科〞的应试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无法重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不必说融会贯穿并付诸于实践创新。其次,专业课程缺乏引导以及实践,学习内容过于分散,使得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开展方向感到迷茫。最后,高校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存在欠缺,学生无法从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开展方向,连目标都不够明确,更无需谈创新创业。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解决探析
〔一〕培养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一要找到自己的目标。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的意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动力,这是自主创新创业需要走出的第一步。留意学习生活,发现令自己感兴趣的局部,使之成为自己开展的方向。
二要学会学习。首先,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保持最正确的精神状态是激发创新活力的良好条件。其次,在不断地自我调整、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拥有自我探索的意识,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再者,学习不能仅限专业课程,更多的是要在大学良好的学习气氛下学习新的思想,让自己“明心〞,抛弃旧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要开阔眼界。第一,进一步明确开展目标,不能坐井观天。第二,主动了解当前专业开展的最新趋势,及时对学习方向做出调整,提高自身适应性。第三,主动寻找适合学生表现的平台,积极参加众多创新创业讲座,听取专家以及行业巨牛的意见和观点,最好能够直接和他们沟通,从而接触到自主创业的整个过程。第四,锻炼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已有的知识与技术,实现目前在社会或是行业某个领域新的需求,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诸如“互联网+〞、效劳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提高创新能力。
〔二〕设置科学的培养体系
各高校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首先,针对培养目标,设置针对性强,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充分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根本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各学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产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进行梳理和重组,构建大一至大四全阶段、多级式、渐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再者,为了让学生能够重视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考核时,可以引入真实工程工程,让学生参与学校科研和企业应用的实际问题,用实战的形式考验学生的能力水平,并进行针对性的补强。
〔三〕积极搭建创新实践的平台
对于刚起步的在校学生来说,早期良好的根底能力强化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都极为重要。所以,在完成根底知识之后,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一是举办一些科研创新的讲座,学院牵头寻找有能力、有经验的成功领导团队,帮助有意愿的同学着手进行创新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二是积极举办具有创新创业性质的比赛,进行校内选拔,进而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让学生学习与适应“分析问题—构建思路—实施运作—验证方案—反响修改〞的螺旋式思维[2-3],培养主动提取有效信息并自行分析的能力,提升针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是在校内建立起跨学科的新型组织机构,将不同专业与开展方向的人才聚集起来,组建跨学科工程的合作团队,探究解决跨学科专业的复杂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四是依托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实体,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搭建能够解决专业前沿问题的科技平台,充分利用指导教师的经验优势,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还需要通过企业载体加以实现,只有加强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才能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应用模式,实现从象牙之塔到社会层面的过渡,培养出适应社会与企业开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应该与企业联合行动,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进入企业实训,在企业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训。同时,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让企业参与进来,让企业将社会上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开展动向和趋势及时反映在教学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實用性与前沿性。
〔五〕创新创业开展未来
从2023年2月开始,教育部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开拓了工科教育改革新路径,搭建起了新工科建设的根本框架。在此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需要将重点放在“新〞上。首先,要及时了解新的产业需求,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可以先对产业的开展状况进行调研,然后在此根底上,满足产业新需求,对专业进行改造,最好能与其他新兴专业进行交叉融合,为专业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其次,要保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更新,及时将学科的最新开展内容引入教学当中,完善教学资源,将学科开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分享给学生,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鼓励学生创新,自由开展。再者,要及时掌握学生新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增大学生的选择空间,进一步加大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投入,推动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探索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建共管的产业化学院,促进教学、培训、研究一体化开展。
三、结语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为满足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要,仍需努力探索,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为我国产业开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15〕:51-54
[2]永强,陈捷,贺普峥.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23〔5〕:79-83.
[3]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moe.gov/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311/t20231105_217823.html,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