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深化共建共治共商共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docx
下载文档

ID:2002797

大小:24.02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深化 共建 共商 共管 推动 地区 双城 经济圈 生态环境 水平 保护
深化共建、共治、共商、共管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辛世杰 2022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专题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七项重点任务之一,要求牢固树立一体化开展理念,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推进两地生态共建和环境共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开展的新路子〞。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研究审议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纲要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更加明晰的部署,提出更具体的要求。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重庆市实施意见落地实施,在生态共建、污染共治、机制共商、环境共管上下功夫,努力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经济高质量开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区域协作样板。 一、认识把握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 成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平安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维护国家生态平安至关重要。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务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充分认识和把握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意义,结合实际一体抓好贯彻落实。 (一)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战略储藏库,关乎中下游3亿多人的饮水平安,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开展,事关国家开展全局。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有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长江中下游乃至更大范围地区的生态平安,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的内在要求。 (二)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新机制 成渝地区同处我国自然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四川盆地,位于大尺度、复合性生态过渡区范围,生态系统具有共同特征。当前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环境污染的区域性、叠加性、外部性与行政分割化、属地碎片化治理等困境,缺乏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物跨界传输对两地空气质量均造成影响。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局谋划一地、一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新机制,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开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三)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开展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重庆主持召开推进长江经济带开展座谈会,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开展新路子〞;2022年在浙江视察时强调,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开展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利于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开展各领域、各方面贯彻绿色开展理念,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探索具有成渝特色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新路子,使生态优先、绿色开展成为成渝大地主旋律。 二、深化生态共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肩负着保护长江母亲河的重大责任。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让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一)协同加强生态空间管控 优化国土开发保护,以川渝相连山脉、水系为骨干,以山水林田湖草为要素,基于区域生态环境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共商划定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永久根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共同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共同建设生物多样性、三峡库区水源修养与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区,促使更多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加快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开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二)共同建设“六江〞生态廊道 始终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大力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生态廊道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调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共同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依法整治违规占用岸线工程,严控取水总量,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联合调度,保障河流水体连通性。协同开展林长制,加强川渝森林城市群建设,在长江沿岸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逐步退出长江两岸自然保护地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共同打造美丽生态带。抓住广阳岛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契机,开展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开展示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 (三)協作保护库区生态功能 加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共同推动三峡库区及上游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升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修养生态功能。积极争取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提高投资标准,打造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升级版。深化川渝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地合作保护,共建川渝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联合保护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完善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协同开展机制,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成渝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联防联治联动。争取国家支持开展川渝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加大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补偿力度,建立健全长江流域常态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长江中下游受益地区对上游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的转移支付。 三、深化污染共治,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其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产生敏感的影响。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效劳全局,充分发挥川渝优势,深化跨区域跨流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一)深化跨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治 联动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完善联合巡河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两地河长联合“巡河〞。开展长江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合作,跨界小流域联防联治,共同推进流域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入河排污口、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环境风险隐患点等协同管理。健全跨界斷面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实施跨界断面区域联防联控和水域清漂联动联控,共同改善不达标河流水质。优化川渝跨界水质考核断面设置,增设共同担责断面。共同开展示范河湖、幸福河湖建设,搭建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上下游水资源调度机制,保证河流生态流量。 (二)强化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完善川渝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区域大气污染研究,推动统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协作推进重点区域交通、工业、生活和扬尘污染治理。加强交通污染和臭氧污染联合防控,联合制定毗邻地区涉气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整治方案,突出臭氧、PM2.5协同防控,持续推动水泥、烧结砖瓦等重点行业企业错峰生产和交界区域“散乱污〞企业整治。建设空气质量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交流。落实国家自主奉献要求,研究开展实施减碳减污机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三)加强危险废物联动管理 加快补齐汽车装配、笔电制造、医药化工、页岩气开采等重点行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缺口。协作建立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统一油基岩屑等大宗危险废物管理标准和危险废物再生利用产品标准。在保障本省市危险废物妥善处置的根底上,互相开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统筹调度危险废物处置能力,联合打造固危废专业化利用处置基地。实现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函商信息网上流转,试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转移电子台账。共同争取国家支持成渝地区建设长江上游垃圾收运处理示范城市。 (四)加快夯实污染防治根底 加快补齐两地污水、固废等环境根底设施短板,推进环境治理新工艺、新技术示范合作,指导推动两地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和环境治理设施维护运行能力实现互认。搭建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综合平台,在目前已实现跨界水质、空气监测数据共享根底上,先行打通水、大气、固废、应急管理等数据,逐步实现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数据共享,为两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支撑。 四、深化机制共商,推动形成统筹合作制度体系 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川渝两地已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组“四级合作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工作机制,毗邻有关市区县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完善各自领域的协作会商、共建共享机制。要继续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断完善和丰富工作机制和合作制度体系,加快构建起凝聚协作、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一)用好专项工作组协作机制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共建专项工作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会议、调度、请示报告、信息报送等运行制度,推动专项工作组议定事项落地落细落实。认真组织实施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方案和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组工作规那么,突出年度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工作重点,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建立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共同争取国家层面给予川渝两地更多的政策、工程和资金等支持。 (二)丰富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制度 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水、大气、固废、辐射、督察、执法、应急、标准、监测等方面签订系列合作协议,两省市相关部门及市区县共同签订生态环境领域合作协议50余项,要按照工程化、清单化要求一体推进各项合作协议落地。在此根底上,有序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加强川渝两地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共享,逐步统一两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应用体系,科学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互认、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合作,协同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工作动态,及时、充分展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建设成效,共同讲好“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环保故事。 (三)建立落实生态环境责任体系 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中加强交流沟通,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管开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等原那么,协作落实党委、政府、部门、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合作事项进展情况和成效的定期跟踪评估机制、结果公开机制,引入第三方和社会公众评价监督。建立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沟通、交流、合作机制,加强督察工作协调联动,通过压力传导落实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责任。 五、深化环境共管,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强化规划协同和政策协同,推动实现川渝两地标准统一、规那么统一、措施统一,以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开展。 (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引领 协调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同编制两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编制水平安保障规划,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平安保障规划,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平安保障。共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两地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共同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两地规划同图、方案同步。 (二)推动环境标准统一和监测、科研协作 加快建立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技术管理委员会,制定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地方标准编制技术标准。联合开展两地现行标准差异评估分析,编制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标准一体化中长期开展规划,形成统一标准目录清单。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