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绿色文设资源明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讲座
2023
绿色
资源
节约
环境友好
社会
科普
讲座
读后感
绿色文设资源明: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讲座读后感
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23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化〞,并提升到国家开展战略层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绿色开展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更是强调“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将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目标扩充为“五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进入省委党校后,我惊喜地发现,“好书共读〞活动的推荐书目中,有这本绿色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讲座一书(以下简称绿色文明)。在全国上下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开展理念〞,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惠州加快“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率先推动“五位一体〞、绿色跨越的时代背景下,我认认真真阅读了绿色文明,感触很深,收获很大。我认为,厘清绿色化的理论渊源、根本内涵,剖析绿色化开展的先进典型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绿色化、准确把握绿色化,全面践行绿色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一、绿色化的来龙去脉和深刻涵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着绿色化思想因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关于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精辟论述,是绿色化的思想萌芽。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易经讲究“天地人和〞“元亨利贞〞,认为天、地、人既相互独立又和谐一体。儒家主张人的生存开展要遵循自然规律。礼记·中庸指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那么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那么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那么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那么可以与天地参矣。〞认为人把握了大自然的规律,开展人和万物的本性,就可尽物之性、尽人之性,从而襄助天地万物变化生长,实现天、地、人和谐开展。二是“仁民爱物〞的思想。儒家主张仁者爱人、推己及物、爱惜自然。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三是“勤俭节约〞的思想。墨家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强调“俭节那么昌,淫佚那么亡〞,主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敬天惜物,爱惜资源,不要过分剥夺自然资源。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奠定了绿色化思想根底一是强调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和双向建构的有机统一体;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实践将人与自然相联系,人应该合理地调节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二是明确指出环境破坏的根源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不和谐。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人为了自身利益,不顾自然开展,最后破坏了环境,不得不使所有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三是强调要利用科学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效改善环境。列宁阐述了城乡资源循环利用的思想,他把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作为消灭城乡对立的目标之一,肯定了科学技术在改善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这些论述体现人本主义,为绿色化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根底。
(三)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构建绿色化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视到重视,再到提升为社会价值目标的开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高度重视林业绿化工作,1952年,毛泽东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号召“实行大地园林化〞。50年代至文革期间,受“左〞的思想的影响,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导致自然环境不断恶化。1973年8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控制污染、以防为主等新思想。但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这次会议精神并未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第二阶段:开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末)。“文革〞结束后,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1979年9月,全国人大公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上升为一项根本国策,强调必须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开展,节约资源、综合利用。1993年,我国明确提出可持续开展战略,要求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第三阶段:提高阶段(21世纪以来至党的十八大)。进入新世纪,党作出了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2023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23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路。第四阶段:深化阶段(党的十八大至今)。2023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强调要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形成绿色化价值取向。2023年12月,习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2023年4月19日~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一项,不仅秉承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付出生态代价的开展没有意义。保护生态,和谐开展,是现在我们建设方方面面都要体现的理念。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根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根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二、绿色文明对绿色化的理论思考
(一)一般意义上的绿色化“绿色〞是一种自然色彩。“化〞字说文解字注:“教行也,教行于上,那么化成于下〞,指通过教育使人心、风俗得到改变。可见,“绿色化〞从字义上理解有三层意思:其一是一个过程,指原本非绿色的,通过努力将其转变(或复原)为绿色的;其二是一种状态,即通过转变(或复原)后,所形成的绿色色彩或状态;其三是一种目标,即在实现绿色的转变(或复原)过程中,使绿色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对绿色化的权威解读意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赋予“绿色化〞新的内涵,包含三个维度的含义:在经济开展领域,是一种生产方式,强调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开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在社会生活领域,是一种生活方式,强调要加快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在意识形态领域,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绿色文明处处展现绿色化思考绿色文明全书分为15讲,第一讲: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第二讲: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第三讲:拯救生物多样性就是拯救人类自己;第四讲:我国的能源问题与生物技术;第五讲:能源危机与新能源开发;第六讲: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第七讲: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第八讲:农村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第九讲:固体废物的处置和资源化;第十讲:煤炭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第十一讲:循环经济与科技创新;第十二讲:消费与节约的统一性;第十三讲:生态文明与绿色生活;第十四讲:宜居城市的环境管理;第十五讲:做一个讲卫生的中国人。这十五个标题虽然都没有“绿色化〞字眼,但“绿色化〞的思想、理念、观点、方法贯穿全书。研究者指出,刘嘉麒等主编的这本绿色文明,是对科学开展、生态文明、绿色化道路的精辟诠释。绿色文明的作者都是当代中国活泼在科研教学、管理、财经、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一流教授专家。这15篇论文,从不同角度,全面系统、深入浅出讲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开展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指出,我国根本上处于粗放型开展模式,资源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破坏严重,必须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生活消费方式、思维思想观念“三个转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节能减排、生活厉行节约、人人文明消费、全力保护环境等工作,推动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绿色文明)。全书理念先进,内容丰富,曾作为宣讲材料,在全国各地做过多场报告,受到广阔听众的好评;虽说整理成论文形式,但由于增添了许多新的资料,读起来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工作的指导,是贯彻绿色化开展理念不可多得的读物,给读者非常大的启发。
(四)绿色化的根本内涵可以确定为五个方面以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等权威资料、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通读绿色文明全书后,人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绿色化〞是指尊重自然规律,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开展、永续开展的一个动态过程和目标追求,是一种开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遵循。绿色化是绿色开展的最终目标,绿色开展是实现绿色化的根本路径。绿色化的根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绿色化开展理念。就是在各级党委政府层面,要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开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二是绿色化生产方式。就是对各类市场主体而言,要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有效降低开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三是绿色化生活方式。就是对社会个体而言,要坚持敬天惜物、勤俭节约,坚决抵抗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力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四是绿色化文化共识。就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环境、勤俭节约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五是绿色化法治保障。就是在社会治理层面,保障绿色化开展理念得以一以贯之落实的制度更加健全,保障绿色化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得以实施的法律更加完善,保障绿色化的法治“红线〞得以广泛遵循。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绿色文明的启示。绿色化开展意义深远、势在必行绿色化是当代中国全新的开展观,深入研究绿色化、扎实推进绿色化,对完善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绿色化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内在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动绿色开展、低碳开展、循环开展。能否践行绿色化,事关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事关民生质量水平,事关开展的可持续。绿色化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方向、目标、要求,也是评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第二,绿色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内容。以绿色化为引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的内涵,必将更加有力地引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倡导绿色化,践行绿色化,满足群众绿色生活新要求,培育开展绿色生态产业,有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开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为应对新常态、推动新开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空间。第三,绿色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绿色化意味着在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中,人必须从改变自然观和开展观开始,驱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一个以观念转变助推制度建设、再由制度建设凝练价值取向的良性开展路径。绿色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有关理论的继承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