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2000268

大小:21.49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教师 队伍建设 问题 思考
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编制紧缺,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一直没有太大改观。中小学新编制标准实施后,虽然精简了教师队伍,清退了一批不合格教师,但是,许多地方农村小学仍存在教师超编现象。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前,乡镇党委、政府宁愿学校自己设法临时聘用教师,也不愿意聘用大中专毕业生为正式教师。因为临时聘用的教师月工资平均几百元,可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年轻教师无法补充到农村学校中来。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编制的硬性规定把“进口〞卡死,新教师仍然难以充实到农村中小学。一些地方,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师范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等诸多问题。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区域性结构失衡的态势,广阔农村尤其是遥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老化严重的问题更为突出。在XX县区的南向店乡有村小教师12023名,只有4名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在XX县区丹水镇,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6.5岁,镇第一初中现有教师71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58人,小于30岁的有6人,30-45岁之间的有7人;在XX县区任店镇黄店小学,现有教师12人,其中大于45岁的有8人,小于30岁的仅有1人,30-45岁之间的有3人。 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各地教师分流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清退全部民办、代课教师;二是初中教师目前较缺,将一些优秀的小学教师通过培训分流到中学;三是局部教师提前退休。但是,对于不兴旺的山区、遥远贫困地区,由于生源分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学生不易集中,存在大量的教学点和复式班,师生比例无法到达省编办的要求,使得这些地区的教师缺编状况更为严重。据各省辖市反映,由于没有编制,近几年来各地市的农村教师队伍根本没有吸纳新的人员,自然减员因素会进一步使这些地区教师缺编。 为了解决当地教师严重缺编的现实问题,各地均选招了大量的编外人员。但是,他们“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太少〞,同是教师,同样教书育人,编外教师不仅在工资报酬上与编内教师有差距,而且在目前教育投入普遍缺乏的情况下,编外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时机更少,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原本属于他们的专业开展时机。据了解,编制不仅限制了学校教师的数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质量受到影响。有些学校由于编制限制,只能先确保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而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科目就退而居其次。 2.“层层拔高〞,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 前几年经过招、转等途径转正的民办教师年龄多在45岁以上,大多数集中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局部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这局部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尽管许多教师学历已经到达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他们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教育质量明显比城镇学校要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中扩招,造成高中教师严重短缺,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大专学历的教师进高中任教,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中专学历的教师到初中任教,这种“层层拔高〞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把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以致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 质量的严重下降。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差,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时机少,致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市,使农村的师资力量越发薄弱,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质量的低下,拉大了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将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城镇中小学的生源多,不断扩大教学规模,又连续从乡镇学校选拔教师进城任教,进一步造成了农村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鞋一步下降。由此,农村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出现了向高中、城镇倾斜的“头重脚轻〞现象,农村教师队伍也陷入了低质徘徊的怪圈。 3,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普遍,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大局部学校美术、音乐、体育、英语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极少,有的学校甚至设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即使在一些乡(镇)中学,教师不配套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数学、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乏,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专业毕业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学校,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课表形同虚设。在大局部的农村中小学里,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根底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开展。 XX省农村学校的计算机和英语教师的非专业化问题最为突出。多数农村小学根本设有专职计算机和英语教师,大多是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程。专职的小学教师也普遍缺乏教学经验,不少英语教师只有1—2年的小学英语教学经历,其中有相当一局部教师是从非英语专业转岗而来的,他们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小学英语教学训练,也没有英语专业证书。根据对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的调查,超过90%的农村英语教师原先所教的课程是语文或数学,其中,大多数的老师达不到大专水平,口语和听力更差,教学方法单调呆板。只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令人忧虑的是大量不合格的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差、英语水平低、语音语调不准确,给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不仅会给中学的英语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还有可能将毁掉孩子一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近几年,农村教师积极接受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学历达标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农村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文科专业的居多,甚至数学学科的专任教师也选择中文专业,主要是因为文科专业获得学历证书比理科专业容易一些。这种学历进修中“重层次,轻专业〞的倾向,使得农村教师学非所教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小学教师多数为中师毕业,但提高学历层次中以文科专业居多;初中教师语文学科专科毕业者较多,英语专科毕业者相对较少,初中教师进修提高学历的也是以文科专业居多,有三分之一的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 4.新课改教师培训存在培训经费紧张、培训资源缺乏以及工学矛盾严重等问题 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范围广,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要顺利实施必须有健全、严格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从近两年农村新课改教师培训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各地普遍存在师资培训缺少专项经费、没有统一标准和固定来源的问题,严重制约新课改教师培训的正常开展,甚至加重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影响教师参加培训和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2)教师培训机构办学条件较差、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的问题更加明显,甚至成为制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改教师培训的“瓶颈〞。(3)在一些县乡,财政紧张,保证教师的工资很困难,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为零。(4)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大局部由教师个人承担,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又严重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于是参训教师人数多、居住分散,时间紧迫和培训资源缺乏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培训资源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概念,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培 训教材(包括文本、音像、网络等多种模式)、培训手段等多方面。管理体制不顺,使农村本来有限的培训资源无法发挥最正确效能。因而农村教师培训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成为搞好师资培训工作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效劳半径增大,在校食宿学生增多,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师的工作量。现在各校都实行了定编定员,如果教师离岗学习就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因此在安排培训时间时,主要是利用教师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教师平时工作很辛苦,占用教师休息日,使教师无暇休息和处理必要的家务,这给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工学矛盾十分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广阔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1.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建立合理的分摊机制,有效解决继续教育经费来源的问题 经费紧张的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经费投入,还需要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工程或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投入。此外,对于社会各界、各方面支持教师继续教育事业开展的投资应予以积极支持和鼓励。 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根底教育的健康开展有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教师工作单位要对农村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给予尊重和保障。同时,接受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当今社会中生存的保障和开展的条件,农村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进修学习,并负担局部培训费用。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后,农村教师的工资已经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让教师逐步树立为自己的专业开展与职业竞争力提升而“埋单〞的思想意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地方事业,各地应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那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费投入。要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和从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并安排一定的专款用于加强继续教育的基地建设、教材开发等;中小学校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本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本钱的分担机制,多渠道筹措继续教育经费。 2.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龄结构偏大,学科结构失衡,学历结构分布“头重脚轻〞,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重要的是通过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来实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抓紧落实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根据农村根底教育的实际情况,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要按照保证根底教育开展的根本需要、与经济开展水平相适应、力求精简和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那么。根据高中、初中、小学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的情况,按照学生数额的一定、比例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解决教职工“编制倒挂〞的问题。第二,把好教师队伍进口关,及时为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要借助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坚持择优录用,把近几年毕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凡在中小学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未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应调整出教师队伍。第三,推进人员流动,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员校际、区域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特别是遥远和贫困地区中小学合格教师短缺以及“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等问题。第四,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安置未聘教职工和“在岗不在编〞人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第五,采取切实措施,遏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层层拔高〞使用的现象,保持农村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高质量师资比例,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