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胎死腹中
计划
新编
[胎死腹中的“天戈方案〞]方案胎死腹中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展开一系列“天〞字头防空导弹研发方案,主要有“天弓〞、“天翔〞和“天戈〞三个,预计研制五种防空导弹,涵盖各种射程和空域,以构建完整的防空体系。上述方案中唯一开花结果的就是“天弓〞系列导弹。“天翔方案〞是要利用“天剑〞1和“天剑〞2空空导弹改成野战防空导弹,但因研制进度拖沓而被取消。
至于“天戈方案〞,那么是仿制瑞典rbs-70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该方案有其特别之处。“中科院〞研发新武器,不管是自制或仿制,大多是自己寻求仿品或装备来源,“天戈方案〞那么是台湾陆军总部先进行战术研究,并购入少数瑞典rbs-70导弹和一部“长颈鹿〞(giraffe)雷达提供给“中科院〞进行仿制。“天戈方案〞后来因美国出售“小槲树〞(chaparral)导弹以及“中科院〞本身人力缺乏而黯然落幕。
1982年新加坡参访
1981年12月9日,刚就任台军“参谋总长〞一周的郝柏村接见新加坡国防部副部长杨烈国,双方谈及新加坡防空力量建设时,得知新加坡在防空方面已有一套完整的设想。为广泛搜集资料,作为决策参考,郝柏村立即指示“方案参谋次长室〞组团访问新加坡,了解新方的防空设想、武器选择和武器改进等。次年2月2日,台湾代表团访问新加坡,期间听取了新加坡低空防御武器系统、情报传递和作战指挥关系的相关演示文稿,新加坡整体防空系统现状和未来开展方案演示文稿,“轻剑〞(rapier)防空导弹灵活性能演示文稿,“35毫米炮和40毫米炮比较分析〞演示文稿,并到坦加空军基地参观rbs-70导弹、“长颈鹿〞雷达和瑞士厄立孔公司的35毫米炮演练。
新军在坦加基地展示一部装在轮式车辆上的“长颈鹿〞雷达和两套rbs-70导弹发射架,其中一套架设在地面,另一套那么装置在履带式装甲车上。新加坡空军派遣两架f-5e战机从四个不同方向,分四次低空通过机场,参观人员位于塔台,rbs-70导弹射手追瞄目标情况,同步显示连接至塔台的监视屏幕上。四次追瞄中,三次情况良好,仅有一次未能掌握目标,令台军参访团留下深刻印象。
台陆军低空防御需求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陆军野战防空能力相当薄弱,军团或军只配属一个防空炮兵连,装备8门单管牵引式40毫米高射炮和8套四联装12.7毫米机枪。重装步兵师和独立旅那么配属一个装备16门m42自行高炮(带双管40毫米炮)的防空炮兵连。轻装师和步兵旅以下各级部队并无配属高炮部队,仅有12.7毫米机枪作为防空之用,必要时还须以各型机枪和步枪对空射击,增强火力。这些高射武器不仅数量缺乏且性能不佳,也没有早期预警雷达提供目标情报,又限于老式目视瞄准,人力装填,射速低(m42自行高炮的单管射速仅120发/分钟),难以达成部队低空防御任务。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低空拦截武器系统,加强台湾陆军防空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台湾陆军炮兵学校1982年对陆军低空防空导弹系统进行需求评估。评估报告中指出:因新式战机低空作战性能越来越优异,陆军部队对低空防空武器的根本要求为:机动、混合、集中和统一运用。
基于上述理由,陆军炮兵学校认为低空防空导弹必须满足以下性能要求:导弹射程6千米以上,机动性强、飞行速度快、火箭发动机排烟不宜过大;雷达有效探测距离需超过50千米,以便早期获得预警,有充分的反响时间;系统反响时间要快(6~7秒),还要有最正确的涵盖高度,以缩短导弹最低有效高度,将防空死角减至最低;发射速率要快,杀伤力强,命中率高,并有足够的备弹量;再装填时间要短,并要有高度的抗电子干扰性能和敌我识别能力;整个系统重量轻、操作简单,能克服夜间和恶劣天候限制,以防范全天候的敌机攻击;机动越野性高,能适应各种地形,须有适当的装甲保护;系统必须易于训练、保修、储存和搬运,且能单独执行任务。
台陆军野战防空设想
1982年3月11日,台湾陆军总部向郝柏村提交了“陆军野战防空战备整备设想〞,对防空部队的编组设想是每军团优先成立一个防空炮兵营,以高射机关炮和导弹混合编组运用。装甲独立旅系以8辆m42自行高炮和4套自行化防空导弹编成一个防空炮兵连;重装步兵师以8辆m42和6-8套便携式防空导弹编成一个防空炮兵连;空降旅以4-6套便携式防空导弹编成一个防空炮兵排。
陆军总部还向郝柏村报告1983-1988年度中程战略目标方案,主要装备需求的第一、二优先采购装备为:野战防空所需的36门牵引式高射机关炮,24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含雷达)。前者为外购,后者以“中科院〞自制为原那么,在“中科院〞未研发完成前,先外购以充实战备。所需经费前者为75亿元新台币,后者为50亿元新台币。
郝柏村对此的回复是。就台湾陆军作战而言,野战防空初期仍为三军整体防空一部,因此假设预算许可,台湾陆军可先建立一局部。三军力求统一为原那么,在高射炮方面,台湾海军已购入局部40毫米炮,空军已购置3个35毫米炮营,究竟以谁为准,应做研究分析,至少要做到陆空军地面防空武器趋向一致。在导弹方面,“小槲树〞与rbs-70在功能上属同一类型,为简化种类,既然台湾陆军已决定开展rbs-70导弹,即不宜续购“小槲树〞导弹。在编列类似预算时,应先决定武器系统,再研究如何筹备预算。同意台湾陆军各军团先编一个防空炮兵营,由“陆军野战防空部队编装研究小组〞负责调研。
台湾陆军总部在1982年5月18日承报郝柏村的防空炮兵营编装,三个军团优先各成立一个防空炮兵营,每营下辖两个牵引式高炮连,每连高炮4门,以及一个便携式防空导弹连,每连配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8套,3个军团防空炮兵营共需快炮和导弹系统各24组。高炮由原方案36门减为24门,每年采购4门编成一个连。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方面,在“中科院〞研制完成之前,方案先外购24套rbs-70导弹。至于各装甲旅、空降旅和步兵师所需防空导弹,至少需求158套以上,那么视“中科院〞研制情形,自1987年度以后逐年补充。
在导弹数量方面,就战备而言,每组导弹系统应备弹20枚,但因导弹保养寿命有限,因此外购时,每组导弹系统以配备2023枚为宜。等“中科院〞自制能力建立后再逐年增加。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