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我国
农民收入
问题
若干
思考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假设干思考
一、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表现
对于我国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概括地说,可以归纳为以下个方面:
(一)绝对水平较低××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元,折合为美元,平均每天缺乏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元的贫困线标准,2023年底全国尚有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元(美元)的标准,那么全国有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局部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根底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二)增长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之间。而年以来平均只有%。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为元,大约相当于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美元左右。到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要到达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到达%。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开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到达.%。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开展速度要低得多。
(三)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年和—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那么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年为:,年缩小到最低,为.:;然后不断扩大,到年到达了一个新高,为:;然后降低到年的.:;从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年扩大到.:。××年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展望××年和未来一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关系将如何开展,差距开展到何种程度才会稳定乃至开始缩小,仍然不明朗。
以上仅仅是就统计数据而言,如果考虑到实际收入水平那么差距更大。因为城乡收入的计算包含着一些不可比因素,主要是城市在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的福利是农村居民所远远无法相比的。此外,除了收入流量之外,在存量方面的差异更为显著,表现在城乡居民享用的生活耐用品和储蓄水平方面。
(四)地区差距加大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倍。
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更大一些(见图略)。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很多,涉及到许多方面。笔者不同意一些人将农民收入问题单纯地、简单化地归结为体制问题或政策问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政策无疑是造成城乡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但是,体制问题并不是全部原因。否那么,就无法解释其他许多开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的二元结构和城乡不统筹问题。印度、墨西哥和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开展水平这是一个根底性原因。所有的兴旺国家城乡差异都比较小,根本性原因就在于兴旺国家的总体开展水平较高。而几乎所有的开展中国家都有较大的城乡差异,无论社会和经济制度如何。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根底性原因,绝不是唯一原因。好的体制会有助于缩小差距。
(二)国民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开展水平低,更具体一些是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方面。我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均衡的。在方面,我国农业所占的比重已经降低到%以下,而农业就业在整个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却仍然高达%。如果不考虑税收等因素,粗略地说这大致意味着%的人分享%的财富。因此,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就是必然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结构比例(农业就业比重与农业比重之间的比例)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形成了高度密切的关系。也就(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是说,农业就业比重越高,农业比重越低,城乡的收入差距就越大。由于恩格尔定律的作用,农业比重随着经济的开展将不断降低,这是世界各国和我国的经济开展所证实的规律;如果与此同时农业就业不能发生同样幅度的降低,那么城乡收入差距就必然会加大。这也正是图略所展示的开展过程。
这种国民经济结构的偏差特点,不仅仅是我国所独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趋向(见表略)。无论是兴旺国家,还是开展中国家,农业在就业中所占的比例一般都高于在中所占的比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是在兴旺国家中,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民的收入问题。当然,各国的城乡收入差异程度还是不同的。
(三)农业内部结构这主要是指我国农户的经营规模结构很不合理,平均每个农户的经营面积只有公顷左右,大致相当于欧盟的,美国的。即使与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的日本和韩国相比也要小得多,大致相当于其。
经营规模小的直接影响后果是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因为许多新技术的采用是以一定的规模为前提的;并且,如果达不到一定规模农民也没有学习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规模小往往也与产品质量低、价格低相关联。更主要的是,规模小商品量就少,劳动生产率就低。
按照谷物当量系数将所有的农产品都折算为谷物当量,可以计算出以谷物当量为单位的劳动生产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见表略)。从表略中可以看出,美国等一些国家不仅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而且增长幅度也较大。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绝对水平低,不到吨,并且增长幅度也较小。我国不同省份之间差异也较大,大体上与农民收入的分布特点相同,也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见图略)。从图中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明显的相关关系。当然,也有少数省份例外,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和福建,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收入较高,是因为非农业收入占的比重较大。另外,人均土地面积多的北方省区(黑、吉、新、蒙)农业生产率较高,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却不高,主要是粮食生产比较利益较低的缘故。
(四)体制与政策原因政策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农业支持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土地征用政策、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方面。
就农业支持政策而言,可以按照规那么分为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我国的黄箱政策支持主要是前些年对粮食流通补贴的支出,是用于国有粮食企业的补贴,并没有使得农民得到多少实惠。在绿箱政策方面,占绝大比重的是根底设施建设支出,而其中大局部是水利建设,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并不是效劳于农业的。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增加了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数额,但是投入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总量仍然缺乏,例如我国的农业科研投入强度仅仅为%,不仅远远低于兴旺国家的水平,也明显低于开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缺乏增加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因为近年来农业投入的相当比重是依靠国债投资而不是预算内的投资。
在农业税收政策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专门的农业税费政策,农业税率水平很高。在税费改革时各地减少农民负担约%~%,而改革后的新农业税及其附加为常年农业产值的.%。按此推算,改革前的农民税费负担在%以上。这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是明显不利的。
在土地征用方面,据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共征用了亿亩耕地,每亩的补偿标准一般为—元。而政府土地出让的价格往往数十倍于此。据估算,由此造成农民的损失高达万亿元以上。在土地征用方面对农民利益的侵犯是极为明显的。因为,如果土地作为农业用途可以给农民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那么转换为非农业用途时土地的使用价值至少要增加数倍乃至数十倍。从理论上讲,农民只要获得了其中的百分之几就可以比原来生活得更好,而实际上很多地方的例子说明,对农民的补偿不仅没有使得农民生活在土地转为非农业用途后获得改善,反而恶化。
在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方面影响更为突出,主要是各城市在对待外来农民工方面采取了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或者歧视性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直接性的限制就业,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限制等方面。长期以来的等级性户籍制度是所有不平等待遇的集中表现。按照这种等级性户籍制度,从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到农村,形成了一个只能顺序向下流动而很难反序向上流动的体制。农村人口处在这个等级梯次的最下端。农村劳动力和人口不能按照经济开展的要求向外大量转移,就使得农业部门就业在整个社会就业中所占的比例不能较快降低,使得劳动生产率难以较快提高。
(五)农民本身素质农民本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仅仅为年。受教育水平低,影响到农民了解、学习、采用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能力和外出打工的能力。而这个方面都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三、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解决我国农民的收入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这既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帮助。对于政府而言,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措施,包括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各国经济开展的历史规律,也是我国经济开展的必然之路。这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只有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劳动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通过城市化才能提供较多的二、三产业就业时机,尤其是就业开展潜力最大的第三产业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开展和扩大。城市化也会提高非农业用地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逐步深化一系列体制改革,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市化的重点应当是加快促进中小城市的开展,在中西部地区以县以上城市为主,在东部地区也应当包括一些中心乡镇。
(二)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农村劳动力外流到城市中就业是城市化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城市化有所区别,是因为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限制,使得到城市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真正或者正式纳入到城市中去。在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改革之前,城市中的农民工现象将长期存在。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到城市中就业的各种歧视性限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农村人口的根底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既是提高农民增加收入能力的根底性措施,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根底教育关键是国家要增加经费投入。目前依靠县级财政办教育的体制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尤其是在县级财政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投入,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课本费和学费减免问题、西部地区寄宿制所需要的建设投入、农村教师待遇过低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民办学校建设问题等。
(四)改革农业税收政策和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可望不久就会实现,这相当于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直接补贴政策的实行也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补贴的幅度会有所增加。不过,就总体而言,对于通过直接补贴普遍性地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不能寄予过高的希望。直接补贴是一种收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