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北京
促进
儿童
健康发展
城市
开放
空间规划
策略
北京规划建设 27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六普到七普十年间,北京0-18岁儿童数量从240万增长到303万,占比从12.2%提升到13.9%。少年儿童群体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快速城市化给儿童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愈发明显,超重、肥胖、视力退化、意外伤害、焦虑和抑郁等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系统性规划和设计,以1米高度的视角为儿童营造安全、公平、绿色、繁荣、共享的成长空间,促进首都儿童健康成长,是建设儿童友好北京的重要发力点。城市开放空间概念及与儿童健康的关系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中完全或基本没有人工建筑/构筑物覆盖的地面和水域,既包括建设空间中的城市公共绿地、广场等,也包括非建设空间中的林地、园地等;既可以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运动场,也可能是仅供社区、单位使用私人所有的花园、操场等。城市开放空间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从身体健康角度来看:城市经常遭受雾霾的侵袭,住区通风不好,会增加儿童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城市中缺少可以散步玩耍的安全空间和游乐场所,住区密度高,会增加儿童罹患肥胖症、哮喘和心脏病的风险,并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滞;道路不安全会造成交通故事;对废弃物处理不当、水源和土壤污染会增加儿童罹患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风险;植被覆盖率低、光环境或热环境品质差,在炎热季节会造成儿童中暑甚至脱水情况发生。从心理健康角度来看,城市中街道照明不足、空间有安全隐患,会威胁儿童人身安全,令儿童产生社交障碍、与社会脱节甚至心理创伤;无障碍设施不健全会限制弱势儿童活动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17岁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中度到剧烈强度运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减少儿童交通伤害”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提出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等主要指标。可见,激发儿童身体潜能和探索欲望、创造有利于儿童活动的城市开放空间,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儿童大小肌肉群的锻炼,促进生理发育;还可以增强语言、社交能力和想象力,促进心理健康。面向儿童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供给评价2021年,本研究课题组向北京2.6万儿童和家长发放北京儿童友好城市开放空间调查问卷,发现“安全与便利”“充足与可达”和“包容与高质”是育儿家庭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最主要期待。北京未来在提高儿童日常出行环境安全性,供给充足、普惠、符合儿童需求的公共活动场地,提供亲近自然、自由探索、激发潜能的高品质户外机会方面尚有提升空间。环境安全性评价除家庭、学校和文体服务设施外,公园、广场、绿道、滨水区等本应是承载儿童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但儿童日常去往这些场所的环境却存在障碍、不便和安全隐患,制约了育儿家庭对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调查显示,尽管85%的儿童很喜欢出门,但北京儿童日均出行次数仅2次,13-18岁儿童出行频率甚至低至日均1次;尽管一半以上儿童最喜欢的出行方式是步行和骑行,实际最常用的出行方式还是乘坐私家车;尽管80%的12岁以上儿童希望独立出行或仅由同龄人陪伴出行,但他们中实际有40%无法做到这一点。受访儿童和家庭遇到的普遍性出行环境问题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通行空间的质量不佳,表现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狭窄、不连续,存在地砖缺失、碎石、树坑、台阶等不平整路段,对于婴儿车推行和儿童骑行尤为不友好;二是通行空间中缺少儿童专用路权,表现在缺少能让低龄儿童自由行走、奔跑或使用滑板车、平衡车、四轮车骑行的空间,城市公园和居住区本应是低龄儿童活动最为密集的小环境,却往往禁止儿童骑行或未做到人车分流;三是交通管理精细化仍不足,如停车占道现象和交通秩序的混乱会对初具独立出行能力的儿童造成安全隐患,50%以上儿童认为在小区内活动受机动车干扰。北京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策略邱红 甘霖 加雨灵 28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对于0-6岁幼童更为重要。幼儿家庭普遍反映公园入口和其他公共空间栏杆阻碍婴儿车通行和无坡道等问题。而对于13-18岁少年来说,由于独立行动能力较强,对步行和骑行空间品质更为关注,亟需解决人行道/自行车道狭窄不连续、道路交叉口交通混乱、机动车/快递车占道等问题。规模均衡性评价近年来,北京城市开放空间和健身活动场地日益丰富,城市更新行动带动了若干可圈可点的社区微空间改造。但与300万儿童的户外活动需求相比,能够满足儿童身心特点的公益普惠性活动空间仍然短缺。调查显示,34%的儿童日常户外活动时长小于1小时/天,社区中,45%的儿童缺少运动玩耍的空间,43%的儿童缺少接触大自然的场所,50%的家长表示现状户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儿童活动需求。其中,胡同平房区、老旧小区、农村自建房等样本中反馈“完全没有儿童活动场地”的频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活动空间不足制约了北京儿童的户外活动机遇(图1、图2)。从供需规模匹配来看,将城市开放空间覆盖居住用地15分钟服务盲区与问卷中反馈完全没有户外活动场地的9.51%的样本点位进行叠加,发现约有18%的交集为现状确实缺乏城市开放空间的地区;另外约82%的非交集为实际有城市开放空间但是对儿童缺乏吸引力的地区。这一结果说明城市开放空间的供给未能充分支持儿童户外活动的需求,需要在规模和分布上做出系统性配置和嵌入性实施(图3)。从供需类型匹配来看,调查显示,现状步行15分钟范围可供儿童活动的户外场地主要为社区花园、口袋公园,并非专为儿童服务的场地。儿童最喜欢的玩耍场地中,“社区内球场或运动场”“城图1 不同类型社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调查统计图2 步行15分钟范围可供儿童活动的户外场地图3 主客观城市开放空间供需规模(左为全市、右为六环内)匹配情况图4 儿童喜爱的城市开放空间(左)与现状户外场地(右)之间的对比 北京规划建设 29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市公园”和“游乐场”的供给明显不足。这一结果说明城市开放空间的供给未能充分契合儿童的天性,需要在类型设置上做深入调查和影响评价(图4)。需求兼容性评价家长普遍认为,除规模小、数量少、距离远等“有无问题”之外,商业设施收费高、没有区分儿童年龄、设计不符合儿童天性、难以接触自然、禁止骑行等品质问题和管理问题也是现状城市开放空间不能满足儿童日常活动需求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说明,北京不仅需要进一步补充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儿童活动场所数量,还应加强对儿童游戏天性和不同年龄儿童真实需求的分析,以期在空间稀缺的大城市中精准高效地供给一批高质量的活动空间(图5)。从对游戏形式的偏好来看,0-6岁儿童喜欢的游戏类型十分丰富,涵盖了电动车、滑梯、攀爬等依赖场地和器械的游戏,接触沙地、泥土、水和草地等自然元素的游戏,亲子活动和同龄合作等社交类游戏;7-12岁儿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体育运动类游戏。除滑板、游泳、球类等体育运动类游戏和电动游乐设施外,适合13-18岁青少年的其他游戏形式较为匮乏。从对附属设施的需求来看,0-3岁儿童对母婴室和家庭卫生间有更高的需求,4-6岁儿童对有丰富器械的儿童活动场、儿童指路牌和防走失系统的需求在各年龄段中最高,7-12岁儿童对可专门用来滑滑板和骑自行车的空间、室外体育场地有旺盛需求,13岁以上儿童的设施需求主要集中在体育运动和可以参与维护的社区花园。因此,儿童活动场地的供给特别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实际需求,注重场地的趣味性塑造,并考虑育儿家庭的陪伴需求(图6、图7)。促进儿童健康的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策略系统化配置:分级分类形成网络化城市儿童活动场户外活动是儿童自主接触城市、了解城市和感受城市的第一扇窗户。优质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城市能够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的最具普惠意义和公共价值的产品。应重点围绕儿童每日出行、玩耍、运动、交往等成长需求,针对儿童身体活动和心理特征,结合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多样化的活动偏好,按照城市(区)-街道-社区等不同空间尺度,分级配置儿童活动场地。对正式和非正式的儿童活动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形成点状发力、线性延伸和面域优化的网络化儿童活动空间,促进儿童在户外活动中锻炼矫捷健美的体魄、培育积极阳光的品性。城市(区)层级:打造凝聚首都优势与北京特色的30分钟城市体验圈确保城市中每一个儿童能够依靠30分钟以内的私家车或公共交通出行享用高品质的城市(区)级开放空间。依托“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编织全面覆盖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植入可供儿童游戏和探索的多样化公共空间,尤其加强儿童公园、自然冒险乐园、文化历史场所、亲水活动空间、社会实践空间和城市农业等6类当前北京最为短缺、儿童和家长呼声最高的空间供给,让北京儿童拥有在空间图5 现状户外场地不满足儿童日常活动需求的原因图6 不同年龄段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图7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设施增补需求 30 北京规划建设话题 THEME|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中接受教育、在玩耍中学习、在城市中成长的机会。鼓励儿童绿色出行,加强公交系统无障碍环境建设,增设地铁儿童车厢,面向所有城市生活性街道塑造儿童友好的街道空间。通过街道绿化、公共景观、休憩空间的营造增加街道亲和力,在有条件的路段定期举办快闪乐园、无车时段、儿童骑行等活动,塑造“可玩耍街道”的理念,让儿童对城市街道产生空间亲切感,促进独立出行意愿的养成。街道层级:打造彰显服务品质与治理水平的15分钟家园生活圈充分发挥北京街道和乡镇作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的作用,形成能够辐射带动多个居住社区的城市开放空间。15分钟生活圈内应包含至少一个具有特色的公园,具备儿童安全活动的场地条件并平衡好儿童友好与全龄友好的多样化需求。鼓励校园、单位、企业和商户在空闲时段开放活动空间,最大限度地将儿童活动与街道生活融合。设 计 连 续 而 安 全 的 慢 行 系统,加强通学路、就医路、家门口等重点路段的适儿化改造。以学校为中心开展上下学儿童路径参与式设计,通过调整学校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关系、设置红绿灯和爱心斑马线等整体改造出行环境,通过科学设置家长等候区、完善交通引导标识系统、设置车辆禁停区或瞬停区、上下学高峰期暂时关闭部分车道、配备协警等辅助管理措施改善交通秩序,通过安全和有标志性的行走路线、具有趣味性的公共区域和环境艺术、连续安全且铺装平整的人行道鼓励儿童结队独立上下学。社区层级:打造突出丰富多彩与便利可达的5-10分钟邻里活动圈在儿童日常自主活动的高频范围内,营造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特点、满足各年龄段儿童成长需求、温馨宜人和包容共享的城市开放空间。加强社区中既有开放空间资源的适儿化改造,如提供儿童与青年共同的学习和交往的协作空间与社区花园,在公共体育器材和健身场地中引入适合儿童玩耍的铺装和设计,在社区广场或公园中引入儿童喜爱的微地形、开放草地、沙坑、戏水池、户外洗手台,同时兼顾照护家长的体验,尽可能将全龄友好和家庭友好的理念充分体现在人人共享的社区空间中,让儿童活动场地成为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纽带。围绕社区周边生活圈营造舒缓交通,鼓励人车分流或局部无车化路段,严格社区生活圈内车辆限速,加强夜间照明和公共立面可辨识度,加强社区周边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尤其考虑低龄儿童骑行和婴儿车推行需求,在家门口营造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的出行网络。嵌入性实施:充分融入各部门既有建设行动和计划依托“公共空间提升计划”和“小微空间改造计划”,因地制图8 英国的少年儿童在“分时街道”上玩耍图9 墨尔本市高架桥下“SKY-RAIL”社区活动公园(左)、多伦多桥下溜冰场(右)图10 新加坡儿童花园(左)、丹麦莱姆维滑板公园(右)北京规划建设 31北京:健康城市开放空间之理念与实践|THEME 话题宜创新儿童活动空间供给模式。在儿童人口稠密和空间资源紧张地区见缝插针,灵活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和边角地,打造满足各年龄段儿童需求的运动场、社区花园、儿童活动场和安心通学路。依托“城市更新行动”,研究老城平房区、老旧小区、传统商圈、低效产业园区、老旧厂房和棚户区等不同类型城市更新项目的适儿化改造标准、路径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