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读《浮生六记》的几点体会.docx
下载文档

ID:1993186

大小:32.01KB

页数:1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浮生六记 2023 年读 体会
读浮生六记的几点体会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到了独抒性灵的明中后期,甚至到清代,精美隽秀的小品文甚为可观,成为明清一代之文学,它几乎可以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并提。而浮生六记犹如小品文中的一粒明珠,几百年来熠熠生辉,为后人津津乐道。多位名家都曾为其做序,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好友抬爱,同我约稿,那我就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谈几点体会,与诸位分享。 相对于"大的高的正的"(周作人(冰雪小品)序)古文——"大品",小品文一反其"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追求独抒性灵,故能恣意洒脱,不拘一格。或活泼隽永,或淡雅闲适,或豪放不羁,或冷峻峭拔,或幽默诙谐,或精警凝练,无不"悦人耳目,怡人性情"(郑超宗文娱序),给人以纯文学的美感。而浮生六记就是这么一部"扪心而出,信口而谈"(袁中郎全集·与张幼于)的精致小书,"不为经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余怀(闲情偶寄)序),以自传的形式,将作者沈复一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记录下来。虽曰"六记",实那么只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而"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已佚。书中有秘而不宣的闺房乐事,也有至死不渝的伉俪深情,还有浪游在外的奇闻轶事和飘零它乡的坎坷悲愁。可赏,可玩,可品,可叹,粗读悦目,细品怡情,百读不厌。 就其语言文字而言,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起。 其一为真,语真,人真,情真。"真"是小品的精髓和内质,所谓"真",就是不虚伪、不做作、不矫饰,无道学气,无空洞语。如实记录心灵历程,表达真实看法。不隐藏自己的感情,真情至性,任性而发,纯真流露。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开篇作者就写到:"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假设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可谓开宗明义,本书就是作者人生的实录,没有什么假话、空话、套话。人是真人,是他朝夕相处的妻子,而浮生六记也因陈芸鲜活的形象而增色不少,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说它塑造了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因为确有其人)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因其语真。人真,故而情也真。新婚时的温柔缱绻,切磋诗画时的心有灵犀,久别重逢时的魂魄交融,日常游乐时的夫唱妇随,谈及来生时的海誓山盟,生死两隔后的悲哀欲绝,都令人为之动容以其喜乐为喜乐。 其二为细,在闲情记趣中,谈论养花寻石、布设园林的段落,谈的颇为细致。如同说明书一般详细,甚至可以按照文章里的说明去亲手操作。由此看来,这本书是有这方面闲情雅致之人的必备读物。它可以带着我们亲自实践并仔细玩味,而不像其他名家那样,只是指点评论一下而已,让我们敬而远之。浮生六记有种市井气,烟火味,让普通人也可以在清寒不易的时光里,过出点安贫乐道的闲散风雅劲来。 其三为实,前文已说到,沈复在开篇便写到本书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实录,在"如实道来"方面,本书可谓名副其实。对于所记叙的内容,他并没有过多的拣择。即使是对他"情之所钟,虽丑不嫌"的芸,作者在记叙时,也并不苛求完美,容貌上有欠佳之处——"两齿微露"的瑕疵,也毫不避讳地写出来,还写到她的迂拘多礼,令人生厌云云,这更让人感觉到夫妻生活的真实。进而写到他与好友招妓遇阻的狼狈,再写到他自己穷困潦倒,艰难度日,记叙都毫无保存,和盘托出,供后人品评。这也是本文的大胆创新之处。 这部小书,宜放于枕边,于闲散之时,不疾不徐,静心细品,方能得其韵味。 2023年7月5日 第二篇:读浮生六记有感读浮生六记有感 将离 1最近在翻看沈复的浮生六记,读到"闲情记趣"时才恍然初中时学的那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出自这里。现在想想印象最深的是那句"盖一癞虾蟆也",因为当时考试经常会考这句里"盖"的意思,一直到高中每每提到"盖"表原因,翻译为"原来是"时,都会用这句话举例。 再往后读,发现当时课本里的节选只到"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却没有了后文"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焉。"许是考虑到初中生年纪太小,不宜接触这些字眼吧。 还有再下一段作者被蚯蚓咬到,肿不能便,捉鸭子来吮的事情也没有收录,原文是这样的: 贪此生涯(鸟兽虫鱼),卵为蚯蚓所哈(吴俗呼"阳"曰"卵"),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语柄。 只是单论幼时这些事情的描写,读来还是蛮有趣的,如果沈复在知乎答"你有哪些为难到死的操作。"之类的题,单捉鸭子这个操作应该就会有不少赞。 2浮生六记的开卷篇是"闺房记乐",沈复因想到关雎是诗经三百篇的开篇,故也将夫妇之卷列于首。这应该是全书写得最轻松的一卷了,沈复回忆了与妻子芸的相识以及婚后相伴的点滴,两人探讨李杜诗之别、戏称茉莉为香中小人、吃臭腐乳;也同游太湖,感慨天地之宽;还曾女扮男装游庙会。这些都透露着沈复和芸的情投意合,伉俪情深。 林语堂称芸娘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读罢第一卷我也觉芸既聪明又体贴,既坚毅也温柔,这些都是褒义词。可是除去这些,在芸身上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她很贤惠,而我是不喜欢她的这种贤惠的。 这种贤惠是在封建社会一夫一妻多妾制下作为一个正妻该有的标准和大度,芸终其一生都想做一个合格的妻子,所以她会每日一见晨光印上窗棂便马上披衣起床,恐公婆说她懒惰;会在内心和行为上均和丈夫恭敬有礼,丈夫偶为她披衣整袖必连声"得罪";会在沈复出门完成学业时寄来两封信往往只回一封,且多半是勉励之语,余下那么是些浮泛的套话;甚至于为自己的丈夫张罗娶妾,且直到死都为此事没能如愿而耿耿于怀。 我不知道林语堂先生语中芸的"可爱"包不包括为丈夫纳妾这些事,但从他的京华烟云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持纳妾的,"正妻的地位只有在侧室的陪衬下才愈加稳固,好比总统的职位只有配上两位副总统才显得尊贵而难得。" 也许这种论点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是站得住脚的,但它彻底暴露了旧时代某些知识分子的女性观。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尚且如此,更别说像芸这种深受传统礼教束缚的女子,在她的眼中为丈夫纳妾是一个合格的妻子该做的事情。我恶意一些去揣测,如果这种理论在当时是成立的,那么能通过纳妾上讨好公婆,下稳固自己的婚姻地位,于芸来说便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芸是爱沈复的,这点毋庸置疑。无论从一开始便是主动的喜爱,还是抱着古代女子"出嫁随夫"心态的爱慕,芸都发自内心的爱着沈复。而爱情往往是狭隘的,我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如果爱,就会想对方只属于自己,芸的内心深处该也是这般希望的吧,只是可能每当有如此念头,便会有一个叫做礼教的小人跳出来告诉她:不可以这样,你的丈夫出去学习,你不应该过多写信打搅他,信中更不要有缱绻之语使他分心。而沈复却不知这些,所以在收到芸写着浮泛套话的信时才会怏怏不快。 这大概就是尽管爱,芸却仍旧可以为了表现贤惠和稳固地位而分享自己的爱情的原因了吧,如果是这样,不得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芸深受传统礼教的洗礼,这些已经根深蒂固到成为了一种固有思维,她可能并不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一种悲哀。 3跳出时代局限这个想法,沈复和芸的相遇相知于他二人来说都是幸运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芸自小聪明,牙牙学语之时口授琵琶行,马上便能背诵,看着琵琶行挨个字来认,便学会了识字;她精于女红,靠一己之力支撑母亲和弟弟的生活,这样聪敏且坚韧不拔的女子如假设换一个时代,也许会有另外一番创造,而不仅仅是在沈复笔下充当闺房之乐的主人公了。 沈复的一些细节也让人喜欢,除去本身的一些才气,他会自己动手养花、寻石、布置园林;也会怂恿妻子女扮男装然后带着妻子去逛庙会;在芸要给他纳妾时也会骇曰"此非金屋不能贮,穷措大岂敢生此妄想哉。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这种想法对古代的男子来说应是难得的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假设梦,为欢几何。"匆匆浮生中,能得此一人相伴几十年的时光,哪怕半生坎坷仍彼此相依,也是此生有幸了。 20 17、 8、26 第三篇:浮生六记读浮生六记之感 饭后,颇闲。习惯性地翻开,本想到“5156语文网〞上搜点文言文阅读资料,以备复习课之需,无意中看到沈复的浮生六记,点击,进入,阅读网页设计得简洁精致,看完一页,鼠标一点,便如书页般翻了过去,且排版美观工整,便静心阅读。 三个多小时的阅读,让我深深地喜欢上这部著作,是的,我要虔诚地称它为著作。从文字到内容,从表到达情感,都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连题目我都极为喜爱。“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假设梦,为欢几何。〞。光阴,这天地间的匆匆过客,人生,或长或短,终归如梦一场,但有的人,他的人生之梦并不随着他生命的消失而了无痕迹,就如沈复,虽浮生假设梦,这梦却又如此真切而深刻,这梦,留给后人一份艺术的凄美,一份永恒的纪念。 然而,这浮生之梦也曾几乎消散,还得感谢清朝的杨引传,偶然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它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妹夫王韬,才得以印刷刊行。虽然只留四卷,仍是一笔珍贵财富。 沈复,一个至真至纯的男人,他性情率真,志趣不俗,一生没参加科举考试,喜欢文学和书画,喜欢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同样的至真至纯,虽未读过多少书,悟性却极高,爱人的每一个眼神,她都能够心领神会。老天是多么的眷顾他们,让他们相遇,相爱,结为伉俪,他们的性格志趣惊人地契合,他们一起谈诗论画,惜花赏月;他们互相打趣,却又互相尊重。宾香阁内,沧浪亭上,水仙庙中,万年桥下,都曾留下他们吟诗作赋、赏春游玩的足迹。他们在封建礼教这堵沉闷厚重的城墙中,寻找着缝隙,寻找生命与自由透进来的光芒,他们到达了一种自由开放的现代社会也不多见的境界,让人默叹,感动;但老天又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彼此情投意合,只想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却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生活贫困的煎熬,理想破灭。他们曾觉今生今世相爱不够,相约来世继续做夫妻,哪料今世夫妻都无法白头偕老,陈芸在贫病交加中撒手而去,中道相舍,只留下悲哀欲绝,万念俱灰的沈复。 在无法走出的悲哀之中,沈复却悟出如此道理。“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读到这句话时,初看甚无道理,细想,确实如此。正如作者所言,“恩爱夫妻难到头〞,夫妻两人携手前行,要经过假设干个路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彼时,假设用情太深,当一方中道相舍时,情何以堪。夫妻间假设淡然相处,到离别时便不至过于悲伤。 道理如此,但,世间的痴情男女,谁又何尝不向往追求那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情呢。哪怕到头来只留一个人悲伤。只要爱过,宁愿悲伤。 只言片语,纪念沈复,纪念他的浮生六记,纪念那清新率真的文字,纪念那悲切动人的爱情。 第四篇:读浮生六记有感[范文模版]读浮生六记有感 by雁子 同治年间,杨引传在一个冷摊上发现并购置了沈复手稿浮生六记四卷,后两卷已丧失,成为永久的遗憾。所幸前四卷经杨引传刊印广为流传至今。今日我们所见的五卷、六卷并不是沈复所写,依据中华书局出版,苗怀明译注的浮生六记序言中所言,在1989年,王瑜孙发表的足本{浮生六记}之谜一文,指出"足本"后两卷的作者为黄楚香,他受王文儒之雇,"创作"了后两卷,酬劳为二百大洋。故此,感受沈复的细腻生活,就从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写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闺房记乐在开篇中就介绍了作者沈复在儿时便对芸娘有了好感,因芸娘身体薄弱有过福泽不深的忧虑。不过所有的顾忌都在芸娘悄悄地为夜归且饥肠辘辘的沈复留下的一碗粥后被众人羡慕取笑,成为了两个人朝思暮想的一根扯也扯不断相思线,直至婚后这碗粥的情意仍然比蜜还要甜。 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