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射频
磁控溅射
法制
纳米
ZnO
薄膜
发射
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纳米ZnO薄膜的蓝光发射
宋国利1 , 方香云2 , 梁红1
1.哈尔滨学院物理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2.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 要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外表上制备了具有良好的C轴取向的纳米ZnO薄膜。室温下,在300nm激发下,在450nm附近观测到ZnO薄膜的蓝光发射〔430~460nm〕、。探讨了气氛中氧气与氩气比对薄膜质量及发光性质的影响,给出了纳米ZnO薄膜光致发光〔PL〕的积分面积和峰值强度与氧氩比关系。分析了纳米ZnO薄膜的可见发射机制,初步证实了ZnO蓝光发射(2.88~2.69eV)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至价带顶的跃迁。
主题词 纳米ZnO薄膜;蓝光发射;射频磁控溅射法
中图分类号:O4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ZnO是一种宽禁带直接带隙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晶格、光学、电学性能。室温下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禁带宽度约为3.37eV,尤其是在紫外波段存在受激发射。这种紫外受激发射使得ZnO薄膜成为制备短波长激光、发光半导体重要的候选材料,在紫外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窗口、场致发射显示、LED、LD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1997年发现ZnO薄膜的室温紫外发射以来,Zn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子特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光学材料领域的广泛关注[1~8]。目前,研究人员已采用了诸多先进的ZnO薄膜制备方法,主要有分子束外延 (MBE) [1~4,9,10]、激光脉冲沉积(PLD) [11]、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12]、直流溅射法(DCS) [13]、反响溅射法(AS) [14,15]、射频磁控溅射法(MS) [16,17]等;溶胶-凝胶法(Sol-Gel) [18]等化学手段也被广泛使用。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Radio-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RFMS),在石英外表上制备了C轴择优取向的纳米ZnO薄膜。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X射线衍射谱(X-ray diffraction pattern,XRD)和光致发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PL)、吸收谱〔Absorption spectra,ABS〕、激发谱(Photolumin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PLE)。探讨了气氛中氧气与氩气比对薄膜质量及发光性质的影响,分析了纳米ZnO薄膜的可见发射机制。
1 实验和测量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了ZnO薄膜。靶材为99.99%的Zn,氧气和氩气的纯度均为99.99%。首先用甲苯、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对衬底进行超声处理;并将Zn靶在氩气中预溅射10min,以除去Zn靶外表的氧化物。溅射前反响室气压低于5.0×10-4 Pa,溅射功率为300W,靶与衬底间距为50mm。溅射过程中气压保持在1.0Pa,溅射时间为1h,衬底温度为300℃,衬底转速为60 r/min。溅射过程中,通过调整氧气和氩气的流量来改变二者的比例,氧氩比在0.5:1~4:1范围内变化。其中样品标号为a,b,c,d的氧氩比分别为1.0:1,1.5:1,2.0:1,3.0:1。在空气气氛下,上述四个样品均在800℃退火1h,自然冷却至室温,薄膜厚度约为150~200nm。
样品的光谱测量均在室温下进行。X射线衍射谱(XRD)是用日本理学D/MAX-3AX型X射线衍射仪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76033);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23RFXXG038)
作者简介:宋国利〔1964-〕,男,哈尔滨人,教授;Tele:0451-86655834,E-mail:S.GL@
测得,辐射源为0.1541nm的Cu-Kα线。光致发射谱(PL)和激发谱(PLE)在Hitachi-F-45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获得,吸收谱〔ABS〕是用Varian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试的,300nm的激发光来自于150W的Xe灯。
2 结果和讨论
图1给出了不同氧氩比的纳米ZnO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XRD〕。在衍射角2θ为34.1°或34.3°附近,出现了较强的ZnO(002)晶面衍射峰。XRD结果说明,在石英衬底上制备的纳米ZnO薄膜为C轴择优取向的六角纤锌矿结构。
图1 不同氧氩比的纳米ZnO薄膜的X射线衍射谱〔XRD〕
Fig.1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at the different ratio of O2/Ar in processing
利用X射线衍射谱,由Debye-Scherrer公式:
d=kλ/βcosθ
给出样品的平均粒径,其中β为衍射峰的半高宽(FWHM),θ为Bragg衍射角,d为晶粒的平均粒径。计算结果为22nm(样品a),27nm(样品b),30nm(样品c),33nm(样品d)。
从XRD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氧氩比增大,样品的衍射峰强度略有增强,衍射峰向大角度偏移,且半高宽(FWHM)变小,粒径增大。说明随着氧氩比增大,氧空位(Vo)缺陷减少,ZnO颗粒中锌氧原子化学配比的偏离情况得到改善,颗粒晶化程度加强,薄膜质量提高。图2给出了ZnO薄膜(002)晶面的XRD峰值强度和半高宽(FWHM)与氧氩比的关系。
图2 纳米ZnO薄膜的XRD峰值强度和半高宽〔FWHM〕与氧氩比关系
Fig.2 XRD intensity and FWHM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at the different ratio of O2/Ar in processing
室温下,在300nm激发光激发下,观测到ZnO薄膜的蓝光发射〔430~460nm〕、绿光发射〔520~530nm〕和中心波长为390nm的强紫外发射〔图3〕。
图3 纳米ZnO薄膜的光致发射谱〔PL〕
Fig.3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with excitation wavelength 300nm
随着氧氩比的增大,ZnO薄膜的可见发射与紫外发射强度发生了变化。其紫外发射强度随着氧氩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强,氧氩比的变化对绿光可见发射影响较弱,这一结果与诸多关于ZnO薄膜发光特性的报道一致。
蓝光发射比拟复杂,氧氩比为1.5:1的样品b和氧氩比为2.0:1样品c的蓝光发射较强,氧氩比为1.0:1样品a和氧氩比为3.0:1样品d的蓝光发射较弱。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纳米ZnO薄膜光致发光〔PL〕的积分面积和峰值强度与氧氩比关系。
对于390nm〔3.17eV〕附近的紫带发射,由于ZnO的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远大于室温的热离化能〔26meV〕。因此,人们已普遍认为紫带发射是来自于ZnO薄膜导带中的电子与价带中的空位形成的激子复合[1~8]。
ZnO这种六角纤锌矿结构存在大量空隙以形成填隙原子,且高温热处理又使其外表易失去氧。因此,各种方法制备的ZnO存在氧缺乏和锌过剩等缺陷,表现出n型半导体特性。目前,对于ZnO 薄膜可见发射机制已提出了多种模型,研究者普遍认为可见发射与氧空位(Vo)和锌填隙(Zni)等缺陷有关。然而何种缺陷在ZnO薄膜宽的可见发射中占据主导地位尚无定论,这或许与ZnO薄膜制备的方法、气氛等有关[1~18]。
图4 纳米ZnO薄膜光致发光〔PL〕的积分面积与氧氩比关系
Fig.4 PL Area of Integr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at the different ratio of O2/Ar in processing
图5 纳米ZnO薄膜光致发光〔PL〕的峰值强度与氧氩比关系
Fig.5 PL Intensity of Maximum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at the different ratio of O2/Ar in processing
文献[19]利用全势线性多重轨道法〔FP-LMTO〕给出了ZnO缺陷能级,其中氧空位(Vo)在导带底0.3eV~0.5eV处形成浅施主能级,锌填隙(Zni)在导带底0.5eV处形成浅施主能级,锌空位(Vzn)和氧填隙(Oi)分别在价带顶0.3eV和0.4eV处形成浅受主能级。氧空位(Vo)在导带底0.8eV~0.9eV处形成深施主能级[8]。
从ZnO能带结构和氧氩比的改变引起的ZnO薄膜蓝绿可见发射与紫外发射强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图4和图5〕,氧空位(Vo)的浅施主能级可能是可见发射的主要因素。
按照ZnO能带结构特征,520nm(2.48~2.25eV)附近宽的绿光可见发射应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到锌空位(Vzn)形成的浅受主能级之间的复合(2.77~2.57eV),或氧空位(Vo)形成的深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至价带顶的跃迁(2.57~2.47eV)。然而,从ZnO薄膜蓝光与绿光发射强度的变化情况来看,其可见发射应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到锌空位(Vzn)形成的浅受主能级之间的复合(2.77~2.57eV)。因为氧空位(Vo)形成的深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至价带顶的跃迁(2.57~2.47eV)无法实现蓝光发射。
另一方面,ZnO薄膜绿光可见发射与紫外发射强度的相反变化趋势,也印证了其可见发射来自于氧空位(Vo)的浅施主能级电子的跃迁。原因在于增强氧压,提高氧氩比,样品的氧空位(Vo)缺陷减少,使绿光发射减弱;并且氧空位(Vo)的减少也有利于ZnO激子形成,增强了紫外带边发射。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认为ZnO蓝光发射(430~460nm)来自氧空位(Vo)或锌填隙(Zni)形成的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顶的跃迁(3.07eV~2.87eV)。图6给出了纳米ZnO薄膜的可见发射机制的示意图。
图6. 纳米ZnO薄膜可见发射机制
Fig.6 PL mechanism of nanocrystalline ZnO films
3 结论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获得了C轴择优取向的纳米ZnO薄膜。在450nm附近观测到ZnO薄膜的蓝光发射〔430~460nm〕。发现增加氧氩比可以改善ZnO薄膜质量,增强其紫外带边发射,绿光可见发射减弱;适当氧氩比可以获得较强的蓝光发射。给出了纳米ZnO薄膜光致发光〔PL〕的积分面积和峰值强度与氧氩比的变化关系,给出了纳米ZnO薄膜的可见发射机制,初步证实了ZnO蓝光发射(3.07eV~2.87eV)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至价带顶的跃迁。
参 考 文 献
[1] Tang Z K,Ping Yu ,Wong G K L etal.Room temperature ultraviolet laser emission from microstructureed ZnO thin films.Nonlinear Optics,1997,18(2-4):355-362
[2] Tang Z K,Wong G K L,Yu P etal.Room-temperature ultraviolet laser emission from self-assembled ZnO microcrystallite thin films. Appl. Phys. Lett.1998,72(25):3270-3272
[3] Bagnall D M,Chen Y.F. Optically pumped lasing of ZnO at room temperature. Applied Phy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