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XX
省长
江流
洪水
灾害
特点
问题
对策
建议
关于XX年XX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12023年XX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主要特点
XX省2023年汛期发生了屡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强度大、江湖水位高、灾害损失严重。
1.1暴雨特征
(1)强降水时间长,总量大。安徽全省2023年5月1日至7月20日平均面雨量733mm,较常年偏多6成,比1998年偏多4成,累计过程最大点雨量休宁田里站1544mm。梅雨期(6月18日至7月5日,降雨持续时间18d)XX省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551mm,其中累积过程最大点雨量XX县区水龙山站1314mm。(2)降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利。6月18日以来,XX省长江流域最大1d、3d、7d、15d面平均雨量分别为89mm、243mm、363mm、52023mm,其中最大3d降雨量列历史第1位,大于1969年(205.8mm),重现期超50年。最大7d降雨量列历史第1位,重现期接近50年。最大15d降雨量仅次于1969年列历史第2位,重现期接近50年。降雨的空间分布情况恶劣。
1.2洪水特征
(1)沿江河湖底水高。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4月以来,长江干流安徽段水位一直偏高,大通站水位高于常年1.21~3.34m;安庆站水位高于常年2.79~5.13m。沿江水位普遍高于沿江湖泊水位,导致沿江湖泊几乎无法自流外排,难以腾出库容调蓄洪水。(2)区间来水大、洪水涨势猛。截至7月5日,长江干流安徽段入省控制站汇口站至大通站水位总体低于1998年、1999年,较1998年最高水位低0.80~1.50m,较1999年最高水位低0.30~0.90m。受安徽段河流洪水影响,出省控制站马鞍山站7月5日15时最高水位11.16m,与1999年最高水位持平。马鞍山站高水位主要受XX省区间降雨汇流影响,水位与1998年、1999年最高水位相当。(3)超历史超保证水位河湖多。水阳江、西河、永安河、牛屯河、姑溪河、派河等34条河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水阳江、裕溪河等17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漳河、西河、永安河等1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水位洪水。沿江湖泊全部超保证水位(平安水位)以上,其中白荡湖、枫沙湖、菜子湖、升金湖超历史最高水位,巢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总体上,沿江河流最大1d、3d、7d、15d洪量与历史典型年比照,三江流域、巢湖流域、二郎河、黄湓河、尧渡河等2023年的洪量总体大于1998年和1999年,仅次于1954年。
1.3洪灾特点
(1)高水位时间长,重要堤防无大险,河湖圩堤防险情多。据XX省防办统计,6月18日以来,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湖泊超警戒水位均在20d以上。长江干堤、城市防洪堤等重要堤防无较大以上险情发生,但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河湖堤防险情频发,累计出现险情1831处,溃破千亩圩口129个,淹没耕地47.43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口12个。129个千亩以上破圩中,125个为漫破(其中有4个主动蓄水保堤),溃破的只有4个;另有38座小型水库出险,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2)长江沿岸湖泊周边圩区受灾严重。受长江干流高水位顶托,沿江湖泊洪水大多难以自排。因大局部湖泊抽排能力弱,湖泊水位居高不下,沿湖堤防险象环生,沿湖圩口漫破、溃破多。(3)中小河流尤其是沿江通江一级支流受灾偏重。中小河流总体防洪标准低,通江一级支流下受长江高洪水位顶托,上承二、三级支流聚集的洪水,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一些圩垸堤防漫破、溃破,损失严重。(4)受灾面积大、转移人员多、损失重。据XX省防办统计,入梅以来强降雨导致全省宣城、六安、安庆等11市73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275万人,转移人口117.4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74.36万亩,倒塌房屋5.2023万间,水利设施损毁7.2万处,损失中绝大局部来自长江流域。
22023年XX省洪灾凸显的问题与难点
在2023年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XX省在组织领导、工程调度、监测预警、转移安置和灾后恢复等诸多方面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和防洪难点。
2.1经济社会开展变化巨大,现有防洪工作与新形势不太适应
1998年大水之后,XX省经济社会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防洪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1)防汛期间抗洪抢险人力减少。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平时农村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汛期巡堤、查险、排险、抢险、转移、救灾等工作人员严重缺乏,防汛抗洪更多依赖于部队、武警、干部和民兵。
(2)农村土地流转为大户经营,为抗洪抢险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圩区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集约化经营的土地已达40%~90%,他们前期在根底设施、根底设备的建设上已有较大的投入。2023年洪水破圩时,不仅当季农作物以及养殖产品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前期建设的根底设施、设备也大量损毁,使得一些大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灾民,而是动辄欠资百万元计的灾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提高和促进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开展,但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洪水风险,他们作为防洪保护对象和实际受益者,虽理应承担更大的防洪抢险法定义务,但往往又力不从心。这种形势下,大局部县、乡(镇)、村级干部以及局部村民都认同了小圩区大水丢、小水收观念,这为治水模式调整又提供了机遇。
(3)防汛工作尚未建立市场与方案有机结合机制,或者目前这种机制不够明确和充分。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仍有家产在圩区,但实际上已难以回乡承担防洪抢险的法定义务。受保护的大户和外出务工人员不出或者很少出力出钱,使防汛责任完全转移到了乡村集体,不符合市场机制。防汛队伍建设、物资器材储藏与管理等,都需探索走市场与方案相结合的路子,以保证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目前,从政策层面讲,这种机制缺乏或者不够明确,已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2薄弱环节凸显,防洪能力亟须提高
(1)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滞后。虽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泵站建设等工程在2023年防洪减灾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治理的系统性,尤其是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迫切需要提高。当前的治理方式,存在零散性、局部性,且不连续等问题,在2023年洪灾中,出险和成灾的情况根本上都出现在中小河流及湖泊周边。
(2)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1998年大水之后,由于圩区群众依赖土地生存的根本状况未改变,为维持社会安定,最初定的双退圩垸,后来大多都改成了单退,而单退后来大多都变成了未退。鉴于1999年洪水后未发生较大洪水,圩区民众的防洪意识逐渐减弱,联圩建设与新建圩口侵占行洪通道和湖泊调蓄容积,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河流排水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
(3)沿江湖圩区及城乡排洪排涝能力缺乏。由于长期投入缺乏,沿湖圩堤设防标准偏低。巢湖、华阳河湖群、南漪湖等湖泊周边圩垸堤防普遍未达标,长江干堤治理时局部通江支流堤防未按同等标准加固,有些平原湖区新建XX县区或开发区的排涝设施还是按以前的农村排涝标准建设的排涝站,局部XX县区、集镇低洼地区易于受淹。
(4)水库平安保障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23年的洪水中得到了检验。前期除险加固主要解决了水库的三大件(坝身、溢洪道与泄水建筑物)存在的隐患,但如渗漏等其他平安隐患尚未解除。目前安徽仍有12023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有待加固,全面消除小型水库病险隐患尤为迫切。
(5)主动进洪方式有利全局,但难以实施。主动进洪,位置、流量和时间均可控制,堤防受损程度相对减轻,有利于保护重点地区和对象,有利于圩内群众有序转移,有利于防汛资源的优化调用,减少抗洪抢险和后期堵口复堤的代价,便于灾后及时恢复生产,最大限度上减小全局损失,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即使1998年洪水后已经定为退田还湖的一些圩口,虽设有进水闸门,也难以启用,有的撑到堤防溃决,也未能开闸进洪。虽然都知道主动进洪利大于弊,但现行条件下,群众工作很难做通。
(6)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群众义务难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应该要求对应保证、设防、警戒三线水位明确相应的职责,但早期确定的三线多已不反映现实情况,亟待调整。各县(市、区)各级干部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到具体的乡(镇),人员根本上都下到乡(镇)工作,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在防洪应急预案中没有关于保与弃抉择的原那么和规定。对于出险的堤防,保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保与弃的抉择困难:如果保,水位更高,到时保不住,产生的损失更大;如果主动放弃并进洪,那么会带来一连串的赔偿问题、责任问题。
(7)局部基层水利设施管护很薄弱。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养,在农民义务水利工取消后,很多基层水利设施常年缺乏维护。目前堤防、涵闸与水库工程管护投入缺乏,老化失修严重。圩堤达标率低,有些堤顶即使高程达标,堤身断面也不够。很多县(市、区)防汛道路标准低,在洪水发生时变得泥泞,大型机械和设备难以及时到达出险地点,使预案中的一些内容变得难以实施。很多县(市、区)的基层防汛机构人员缺乏,不能满足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
(8)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缺乏,山洪监测预警指标阈值仍有待改进。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县近年来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设定了典型时段和典型流域土壤含水量情况下的雨量预警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对山洪灾害防御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使已建的县级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真正运用起来,仍然有待改进。否那么,狼来了喊多了,不仅增大了防汛工作的本钱与负担,而且导致了民众的麻痹与依赖心理。
2.3资金管理、补偿和保险、规划等政策法规方面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
(1)工程式资金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地方防洪减灾工作实际需求。很多县(市、区)反映现在的工程式资金管理不太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防洪体系中的河道、水库、堤防、闸门、泵站、监测预警系统等对象,又涉及新建、改建、升级换代、运行维护等不同阶段和方式,各县(市、区)的强项和薄弱环节也有很大差异,但是目前资金管理要求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其他工程。因此县(市、区)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中央补助金集中切块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当地防洪减灾的薄弱之处和急需之处,难以使所处县(市、区)河流系统治理和统一安排,给防洪减灾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
(2)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虽然大水丢、小水收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这些技术措施在管理层面又非常难以实施,原因在于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丢的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切实保障,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如XX县区反映,中小河流、圩区再整治,耕地5~2023年淹一次损失不大,难在利益不均衡。由于水阳江、青弋江分蓄洪无安排,是分是蓄,没有任何补偿政策支持。XX县区反映行蓄洪区进水要有保障措施,要有综合性的政策整合退田还水、土地休耕、美丽农村建设等工程保障措施,让洪水有出路。XX县区反映,大圩主动行洪不太可行,上万的人员转移压力大;无人住的小圩,可考虑主动行洪的措施,但前提是需要有合理的补偿。尽管很多县(区)目前已经具有了农业保险,XX县区开展的农业保险,成效很大,也很成功,但是补偿与保险机制尚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3)规划系统性不够,给基层防洪减灾工作产生影响。目前,虽然对局部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规划,但是很多规划系统性不够。需要变保护重点的分段治理为统筹规划、分期治理。其次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现有规划还是以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还需提高。最后,在利益相关部门各相关工程实施的配合方面,如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移民建镇、补增耕地、增减挂钩、宅基地退出等工程,很多都可以与防洪减灾工作结合起来。
3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