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物理
综合
模拟
试题
粤教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力电综合试题一
第一局部 选择题 (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3.物理学的开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 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14.物理学的根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面列举的四种器件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
A.盘旋加速器 B.电磁炉 C.质谱仪 D.示波管
F
α
m
1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力F垂直于斜面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下列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力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B.力F越小,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C.力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越小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无关
16.乘坐游乐场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m的人随车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立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不可能产生压力
C.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mg
D.人在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
二、双项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均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对者得6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3分;多项选择、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7.一个物体在几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去掉一个力,其它力保持不变,那么物体 :
A.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18.我国于1998年2月1日再次成功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卫星,2003年10月15日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环绕地球14圈约用时间21小时,成功返回地面。假设上述的同步卫星和宇宙飞船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同步卫星运行的周期比宇宙飞船运行的周期大
B.同步卫星运动的速度比宇宙飞船运动的速度大
C.同步卫星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比宇宙飞船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
D.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比宇宙飞船离地面的高度高
19.在距地面10m高处,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一质量为 1kg的物体,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16m/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g 取10m/s2):
A.抛出时人对物体做功为150J
B.自抛出到落地,重力对物体做功为 100J
C.飞行过程中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22J
D.物体自抛出到落地时间为 s
1
2
3
4
5
6
0
100
u/V
t/10-2 s
20.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由图可知: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D.假设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那么电阻消耗的功率时50 W
P
R
Q
M
N
a
b
30°
30°
B
21.如下列图,MN、PQ为平行光滑导轨与地面成30°角固定,并处于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向上、足够宽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恒定,N、Q间接一定值电阻R。现有一金属杆ab沿导轨匀速下滑,并与导轨接触良好,假设其它电阻忽略不计,那么:
A. 闭合电路不产生感应电流
B. 金属杆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
C. 金属杆a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向下
D. 金属杆a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沿导轨向上
第二局部(非选择题 共54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34.(I)在探究“决定导线电阻因素〞 的实验中,需要进行以下测量.
(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导线的直径如下列图.其读数是 mm.
(2)欲用伏安法测定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其阻值约为,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并且电压、电流测量范围尽可能大一些.以下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的是(填选项代号,下同) ,电压表应选用的是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的是 .
A.电池组E(6V,内阻很小)
B.电流表A1(0~3A,内阻0.0125Ω)
C.电流表A2(0~,内阻0.125Ω)
D.电压表V1(0~3V,内阻3kΩ)
E.电压表V2(0~6V,内阻6kΩ)
F.滑动变阻器R1(0~5Ω,2A)
G.滑动变阻器R2(0~1000Ω,1A)
H.电键、导线
砝码
打点计时器
滑块
托盘
34.(II)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实验活动中,要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下列图,一外表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右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左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右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单位 cm
0
1
2
3
4
5
6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纸带的一局部:0、1、2、3、4、5、6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量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列图.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点“2〞的瞬时速度= 加速度=
(保存三位有效数字).
(2)为了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该小组用天平测出了滑块的质量,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假设用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来代替细绳对滑块的拉力,那么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g、a、、等字母表示).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35.(18分)如下列图,O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l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B点接触,但无压力。一个质量为M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B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m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而小钢球M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得B、C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C=x,平台的高度为h,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请计算:
(1)碰撞后小钢球M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小把球m经过最高点A时的动能;
(3)碰撞前小钢球M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
36.(18分)图(甲)所示,一对金属板M和N平行、竖直放置,M、N的中心分别有小孔P、Q,PQ连线垂直金属板。N板右侧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有界的匀强磁场,其圆心O在PQ的延长线上,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置于P孔附近的粒子源连续不断地沿PQ方向放射出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所受的重力、初速度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从某一时刻开始,在板M、N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电压为U,t=0时M板电势高于N板电势。带电粒子在M、N两板间一直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小于T/2,并且只有在每一个周期的前T/4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Q中射出,求:
(1)带电粒子从小孔Q中射出的最大速度;
(2)M、N两板间的距离;
(3)在沿圆形磁场的边界上,有带电粒子射出的最大弧长。
图甲
M
N
P
Q
O
r
t/s
U/V
U
-U
0
图乙
T
2T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16 A 、 B 、D 、C
17、AB 18、AD 19、BC 20、BD 21、BD
34.(共18分)
(I)(1)0.700 (4分)
(2)A2、V1、R1 (4分)
(II)(1) (2分)2 (3分)
(2)(3分),偏大(2分)
35.(18分)
(1)设M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v,
(2)摆球m经最高点A时只受重力作用,
摆球经最高点A时的动能为;
(3)碰后小摆球m作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设碰前M的运动速度是,M与m碰撞时系统的动量守恒
36.(1)在M、N电场间处于一直加速的粒子从小孔Q中射出的速度最大,设从最大速度为vm………………1分
根据动能定理
………………2分
解得 。………………2分
(2)设M、N两板间距离为d,那么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
E=,………………1分
设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qE=ma………………1分
解得:a=………………1分
每一个周期的第一个T/4时刻放出的带电粒子刚好能从小孔Q中射出,它加速和减速各经历T/4,………………1分
由d=………………2分
解得d=………………1分
(3)每一个周期的前T/4时间内放出的带电粒子才能从小孔Q中射出,其中射出最早的粒子速度最大,越晚射出的粒子速度越小。粒子进入磁场,其中速度越小者运动半径越小,射出点离射入点越近,偏转角度越大(越接近)。最早射入者速度最大,运动半径最大,偏转角度最小,射出点与入射点所夹弧长最大。………………1分
设带电粒子以最大速度射入时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偏转角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几何关系得
θ
答案图
M
N
P
Q
O
d
v
θ
R
r
………………1分
………………1分
解得:。………………1分
设沿圆形磁场边界上有带电粒子射出的最大弧长为s(图中实线局部),根据弧长公式
s=r(………………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