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忆良师益友丰陈宝先生.doc
下载文档

ID:1989285

大小:11.50KB

页数: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良师益友 丰陈宝 先生
忆良师益友丰陈宝先生忆良师益友丰陈宝先生 黄宾笙 著名画家丰子恺的长女、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丰陈宝,是我相识相知的良师益友。记得早在 1947 年 4 月的一天,一位衣着朴素,举止端庄的年轻女子,到我大哥黄宾鸿工作的杭州中正中学,送来一本画册,说:“父亲请黄先生画一幅画,准备送给一位朋友留念。”她逗留片刻,即告离去。大哥打开画册一看,是丰子恺先生绘赠的一幅国画。画面是一个头戴礼帽、腰系画卷的画家隔河凝立,旁缀青松一棵,右上角落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宾鸿兄正之。子恺。”再看信笺一纸写着:“宾鸿兄,敝友某某,慕兄名,要我转求赐画,以作纪念。今奉拙作一帧,借作抛砖引玉也。”原来大哥执教杭州市立中学两个学期,由于为人老实,不会奉承拍马,突然被解聘,生活陷于困境,幸而经昔日同学推荐到中正中学任教,不久又遭到种种冷遇,使他非常苦闷,情绪消沉。善解人意的丰陈宝老师和丰老先生得知后,为大哥及时送信、赠画,犹似雪中送炭,给大哥极大的慰藉和勇气。大哥感慨地说:“丰老赠画、题词寓意深长,谆谆良言在帮助我、鼓励我,实为千古良师也!”丰陈宝老师知识广博,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她为人谦虚,处事热忱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深受教育。“文革”结束后,大哥读丰老的桐廬负暄一文后,怀着晚年的激情撰写了丰子恺先生在桐庐往事回忆的文章。之后,应桐庐县政协文史委之约,由我帮助整理了这篇遗稿,送请丰陈宝老师审阅。承蒙她不辞辛劳,细致修改,及时挂号寄还。她还谦虚地注明:由于作者已故,我们不能改动其文本,有什么说明,则采取加注的方式。如在第 8 页加了两个注释,分别引证了出处。在通篇文稿中,她用铅笔或红笔进行改错,如原稿上荤素的“荤”排印成“晕”,“怎么”错写为“这么”。再如对原文稿中写了“丁先生”(已忘其名),丰老师即在后面注明他名为“丁安其”字样。再如文中一处逗号用错了,她也以铅笔指出。文稿中提及丰老绘赠我大哥一幅图画的题款:“家住江上夕阳村”,丰老师用红笔画了“”符号,她注明,“不改的话,不合平仄声。可能是打字或抄写之误。”我随即遵照丰老师的指点,一一作了修正。此文经桐庐县政协文史委定稿,入编百年春秋话桐庐一书。前几年我应桐庐报刊之约,分别写了忆丰子恺避难桐庐的日子马一浮避难桐庐小记等文稿,送丰陈宝老师校阅,她也及时作了回复,还鼓励说:“你的文章写得好,有新鲜内容,会受读者欢迎的。”她还说:“我将文稿通读一遍,随手改了数处,皆无所谓,不改亦可,现将原稿奉还。”丰老师认真细致的负责精神让我颇受教育,终身难忘。丰子恺先生家教有方,七个子女个个学业有成。新中国成立初期,丰老还与子女立下了“约法”。一天下午,我与朋友杨某按约拜访丰老师,请她就丰老先生如何关心教育儿女话题作些介绍。当天因限于时间,我们只做了初步交谈。第二天丰老师给我们来信说:“昨天你们光临我家畅谈好久,我十分高兴。”接着说:“晚上躺在床上想想,就父亲关心教育问题,再作些补充,可供参考。”她回顾道:在战乱中的 1938 年,全家逃难到桂林。父亲在当地师范学校执教,离家五里多路,他为了晚上教儿女学习,仍每天不辞辛劳,步行往返。当时他买了一本培根的英语论著和几本古诗词,晚上抱着才出生几个月的新枚,教几个正在读小学的子女读背其中的文章和诗词。这样既学英语,又练习作文。全家辗转到遵义逗留 3 年,父亲仍千方百计,见缝插针地教育子女学习文化,从不懈怠。父亲为了教儿女练习写作,还每周一次,召集我们开一个“和闲会”让我们围坐一起,边吃点心糖果,边听他讲故事。买糖果点心花 5 元钱,“和闲”与“五元”是谐音,与我们家乡话发音近似,因此称为“和闲会”。后来物价飞涨,每次需花 10 元钱,就改称“兹贤会”,也是谐音。要我们听完故事,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写下来,容许加一点细节,写成后让父亲批改。父亲批阅相当细致认真,往往在佳句处用红笔画上双圈,并在文尾写上评语。丰老师深有感受地说:这样使我们从小写作能力得到练习与提高。幼弟新枚高中毕业后因患肺病病休两年。父亲就教他学习古诗词达 2000 首之多,以致他参加工作后,还能背诵。论年岁和阅历,丰陈宝老师她是大姐,是长辈,更是良师益友。记得 2005 年底,我打电话、发贺卡向她拜年,一时没能联系上,原来她赴京探亲。之后她来信说:我的外孙女考取了中国爱乐乐团,毕业后在北京工作。这次趁她父母赴京探亲机会,我在他们陪同下也去了北京,三代人一起在京欢度春节。她说北方天寒地冻,基本上没外出玩,家里有热水汀,温暖如春。还说:这次乘飞机往返,生怕自己有心脏病,飞机降落时吃不消,结果一点也没问题,很高兴。我记得最后一次和丰老师见面是 2010 年 1 月 13 日,我按约下午 3 时前往看望。一进门,她媳妇和保姆阿姨说:丰老师知你来看望,她很高兴,中午休息了一会儿,早就在客厅迎候了。我满怀欣喜地见到她年逾九旬,身体健康,精神也不错,只是行走不便。老话说,“人老脚先衰”,这也算正常。那天气温特别低,我带去的热水袋充了电让她取暖,我们交谈甚欢,丰老师还向我赠书、签名。很快到了 4 时光景,为了不影响老人休息,我便起身告辞,但万万没想到她却在当年 12 月 1 日不幸告别人世。丰陈宝老师的去世,使我永远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今年 7 月 15 日正值她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文表达对丰老师的思念之情。(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离休干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