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2023
年读
清华大学
王观堂
先生
纪念
碑铭
有感
读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有感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为陈寅恪在王国维投昆明湖自沉两年后,为其撰写的碑文。虽寥寥数语,但字字用义深刻精要,发人深省。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之死,可以说是一个谜,当时对此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和罗振玉有关,有人以为是和清朝的灭亡有关。而独陈寅恪对其死的诠释最深刻最合理,“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为大多人所接受。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曾说:“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那么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迨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能对王国维死亡的原因看得如此深刻,一是缘于陈老阅历丰富,学识渊博,洞悉时代变化,对变化中的事物把握得透彻;二是因为陈老与王国维的深厚友谊,陈老深知其苦。故而陈老痛其忘,亦乐其亡。
陈老能正确评价王国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不是一概地肯定他,也不是一概地否认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王国维的可贵之处,“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而不是只着重其国学功底,此乃真知矣。陈王之情,堪比马恩之谊,甚甚于马恩之谊。
陈老高度赞扬王国维所具有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其实正是他自己学术的灵魂,是他自己人格的灵魂。他与王国维,在那些烽火连战,政治混乱的年代,生活拮据困顿,依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精神,自由的意志,“脱心志与俗谛桎梏〞一丝不苟地做学问。他们像寒冬高耸的松柏,虽形容枯槁,但直刺青天。他们坚持,甚至因为太多坚持而显得有些固执;他们叛逆,甚至因为太过叛逆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他们所坚持的是学术的灵魂啊,那是学术还真真实实存在,流淌着鲜活血液的依据保证啊。那是高于生命的东西啊。你叫他们怎能不坚持呢。
反观一些文人,为政治而学术,无自己独到之见解,卑微地徘徊在政治门口,自己所做的学问只是暂时地效劳于少数人,而无益于世。因为某领导说了一句话,便围绕这句话“旁征博引〞地论证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某领导对某事件得出自己的论断,便把其当做真理,然后从论断出发,究其依据,最终一无所获。与两位大师相比,此不亦悲乎。
每每念及陈老之死,总觉痛心疾首,同时竟深深庆幸王国维之自沉早死,免受许多难事折磨。陈寅恪传中曾写道:“综观先生一生,屯蹇之日多,安舒之日少。远客异国,有断炊之虞。漂泊西南,备颠大连之苦。外侮内忧,销魂铄骨。奇疾异遇,困顿(失明却无人陪伴)于天竺,英伦,纽约之际。虽晚年遭逢盛世,而失明之后,继以摈足,终那么被迫害致死〞,虽一生困顿交叠,但能保其独立之人格,实在难能可贵。
观今之时代,实乃一个可悲之时代,缺乏文化,缺乏大师,人文落寞,科学独霸,学风急躁,社会风气中到处充满着铜臭味,人们随波逐流,崇洋媚外,在种种诱惑冲击中丧失自我。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正是陈老身上这种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意志。
我们需要找回自己的灵魂,树以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于个人,坦荡大气,能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自我本性,很好地生活。于人文,能弃其落寞,渐趋平稳,实现复兴。于民族,能团结一致,高屹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读王蒙先生天下归仁有感读王蒙先生天下归仁有感
斯文济世天下归仁
--读王蒙先生天下归仁有感
伊汶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论语里的学而篇,但是真正懂得其中的意思确是在成年后。给我带来最大抚慰的便是这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理解你,别人由于无知而做了伤害你的事情,荒唐的事情,你却不生气不上火,这不是很有君子的风范吗。——(翻译自天下归仁)
因为生活的阅历真正理解了这一句的意义之后,从此便豁然开朗。
这是读论语带给我的益处。
后来,对于论语,乃至传统文化,一直怀着敬仰的态度去努力的学习。
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孔子的身世际遇。他3岁丧父,17岁丧母…周游列国14年,屡次被拒,除了吃闭门羹,还有嘲笑。自然最后也没做成什么官。他周游列国十四年,乃至要求出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弘扬自己的主张与思想来治理这个世界,是为了兼济天下。晚年时丧子,所有的得意门生都先他而去…遭受生活如此的重击,该是多么的郁闷,但他却在人均寿命为37岁的那个时代活到了73岁。
这是何等的豁达。乐观。自信。坚强。知天命。
论语。宪问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别人做了祸害我的事,我却报以恩德,这样如何。〞孔子说:“那别人要是做了给你以恩德的事呢。(你回报给人家什么呢。)我觉得,最好是以光明正大回报心怀鬼胎(暗地使坏、造你的谣、给你打小报告之类),同时以恩德回报恩德,以善待回报善待。〞——(翻译自天下归仁)
读到这里,一个可爱的堪称性情中人的老者形象浮现出来。这是一个爱歌唱,擅鼓瑟,音乐素养极高的活泼生动的老者。关于歌唱,鼓瑟,评论音乐论语里多有出现。
比方。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听人唱歌唱得好,一定要求他再唱一遍,同时在后一遍与他合唱或自己应和一遍。——(翻译自天下归仁)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讲起韶乐来,说那是极善良也极美,既善良敦厚又赏心悦耳目的音乐。讲起武乐来,他说那是很美好却不够善良的,是赏心志而悦耳目却不能感化教育人的。——(翻译自天下归仁)
直率、活泼、天真。这样的人儿多么惹人爱。
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全书共分四个局部。第一局部为王读论语,针对学而篇、为政篇…到子张篇、尧曰篇共二十篇进行解读。王蒙先生的解读厚重而绵柔,所谓温文尔雅,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大家。第二局部为论语的义理,分别为孝悌而仁、君子之德、为政之道、礼的秩序、好学、担当与使命、知人论世等反映出论语义理的7个篇章。第三局部是关于孔子的十九个问答。一问一答,问的犀利,答的彻底。更加客观的解读孔子几千年以来带给我们的影响。第四局部是价值认同的关键在与人心,这个局局部为3个篇章,从民族文化基因中寻找价值认知、从人心中寻找美好、积极的共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精神资源。用书中的四句话归纳总结为“人心可用,世道可兴,传统可取,开拓可新。〞
在天下归仁这本书里,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几段话如下: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说“能够(正当地、有把握地)到达富贵兴旺的事由,就是当催巴儿我也可以干。如果没有这样的机缘,我就干点我自身感兴趣的事情吧——(翻译自天下归仁)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点粗粮淡饭白水,枕着胳臂歇息,(这简单的生活)已经使我满足而且快乐了。不符合正道而取得的财富地位,对于我来说,不过是天边的浮云(不着边际,转瞬即逝的幻象)罢了。——(翻译自天下归仁)
所谓粗菜淡饭,但求心安。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有时要讲“雅言〞,即文雅的书面语言或标准的官话(普通话)、读诗经、尚书,还有主持礼仪活动时,都用雅言。——(翻译自天下归仁)
所谓文明礼仪,当用雅言。
常读论语,读天下归仁,实在是原篇好,解读的也好。
一点清雅,几分敬仰。开拓创新,不忘传统。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