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角色权变之道范文.docx
下载文档

ID:1987537

大小:21.18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道德 法治 教师 角色 权变 范文
天道酬勤 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角色权变之道 邓剑冰 随着多元文化浪潮的席卷而来,价值本位和价值宽容分解了个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新时代德育的转型。靠简单的灌输和说教的“灌、卡、压〞的思政育人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思政课“八个统一〞建设规律,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灵活地进行角色换位,才能真正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角色权变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 一、课前做好课堂设计者 1. 理清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学生生活的缩影,更是学生认识生活世界的窗口。教师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理清教材内容的前后安排的逻辑次序,才有可能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无缝对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科逻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代表了人类文明多方面的价值共识,国家目标、社会价值、个人准那么三个层面互相渗透、彼此促进,所以难以从某一个概念或逻辑起点出发演绎出整个知识体系,但每一个题目都有其逻辑层次。教材是编给教师的,更是编给学生的。教材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学〞。 作为“学材〞的教材,表达、引导的是学生对诸多话题的学习、探究过程。它也呈现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此外,还表达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其中有感情的投入,有认知的提升,等等。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忆经历一件事的内心感受,这是将他们的情感体验照亮,并引导他们发现这种情感的意义,将自发性的情感体验导入具有一定理性的自觉意识层面。例如,当妈妈生病时,儿童内心感受到着急、不安,教材引导学生理解,这就是对妈妈的爱和关心;而在我们自己生病时,妈妈同样着急、不安,这就是家人血脉相连的亲情。通过教材的教学照亮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再引导学生通过行动,自主、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如通过写信,做一个手工,或者其他方式,将这种情感凝结在行动中,逐步实现情、理、行的统一。 2. 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 备课时,教师要用心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的接合点,对学生已经积累的与本课相关的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调研和准确预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无缝对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变成点燃学习兴趣和培养习惯的催化剂,到达主体道德认知结构自我完善的育人效果。 3. 推动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涉及的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回归生活、效劳生活、引领生活〞。要上好这门课,一定要对教材了如指掌,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洞假设观火,推动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这样才有可能为学生打造出符合生活经验、满足心理需求、彰显德育价值的高效课堂。 二、课中做好学生贴心人 1. 构建多维对话课堂 在使用教材时,我们要让图中的儿童与课堂上的儿童对话,让图中的场景和学生现实生活对话。对话中,教师时刻充当着学习的同伴者、对话的邀请者、道德的引导者、开展的促进者的角色。每位学生就是以课本中每一个主题为对话中介,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生成的。例如,在说声谢谢一课中,笔者以学生们喜爱的小故事“粗心的小猪〞入题,借鉴教材配图,分别设计了“就餐时效劳员为我们效劳〞“医生为我们看病〞“演员为我们演出〞三个情境,让学生饰演情境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们融入情境之中,通过积极投入的表演,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行为反思、道德培养,并引领其生活。 2. 做好课堂教学导演 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成果。小学生天性活泼,小品、游戏等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好“导演〞角色,做到熟悉剧本,生动说戏、准确评戏,对教材了然于心,明晰课本每个专题栏目的情节、人物、高潮、目标。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做孩子心灵工作的课程,教师一定要对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产生课堂顶峰体验,从而到达理想的教育效果。 3. 善于点拨生成问题 道德与法治教学无疑是思想碰撞和心灵共振的过程,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一定会生成不可预设的资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纠结点〞;要适时对生成的正面资源“点石成金〞,对反面的资源“拨乱反正〞。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有一位学生在扮演“小东〞的角色时,遇到“小军〞肚子疼想插队,而“小东〞出乎意料地表示自己不会让给“小军〞,这令师生感到惊讶。教师随即与“小东〞沟通、点拨,原来“小东〞想象当时自己肚子也是疼得难以忍受,想快点上厕所,故不让“小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充分尊重一个人,才能去要求一个人。 三、课后做好后续开展守望人 1. 持续关注学生的行为开展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开展有其规律性,它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更需要学校整体德育的共同努力。因而,课后关注学生行为开展是助力学生道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补充,也是思政教师负责任的表现。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后续良好行为的养成呢?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相关的表格来引导学生践行导向和自我诊断。如一年级的吃饭有讲究或三年级的我和时间做朋友,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填写表格,每周上交一次,连续三周进行跟踪。这符合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理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2. 及时分享學生进步成果 在不同背景中成长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领悟程度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教师既是学生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又是学习成果的分享者。每位学生都是多元智能的复合体,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跟踪学生的增长点和闪光点,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激发主体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为行为持续开展提供不歇动力;二是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打造积极的团队文化,培育良好的行为自觉。 3. 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合力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核心局部,需要庞大的家庭德育队伍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终身性、持续性、弥散性等天然优势,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比较的。如果学校教育能联袂家庭教育,构建坚实的共育平台,将会产生“1+1>2〞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的引导,把家长和教师、孩子建设成为一个心相连、手相牵、话相投的教育命运共同体,从而激活教育资源,强化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