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法国中尉的女人
2023
电影
法国
中尉
女人
故事
三角
情节
推动
论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故事三角内的情节推动
摘 要: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因叙事结构的革新而受到广泛关注,并于1981年改编为同名电影。该影片建立在小说根底上,采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以独特的方式向观众昭告故事的虚构性。本文以罗伯特·麦基的电影理论为中心,同时基于小说文本,从结构和人物关系角度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故事三角内的结构推动与人物真相揭示。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弧光;“戏中戏〞
作者简介:张芮绮〔1999.4-〕,女,浙江省东阳人,浙江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7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3〕-21-0-02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对故事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二次革新,采用“戏中戏〞手法,揭示了萨拉和查尔斯的人物真相,成为现代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探索范例。那么结构和人物,哪一个更为重要?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总结了故事三角内诸要素,提出了人物性格揭示、结构与人物的相关概念,为分析此部影片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一、人物真相揭示
1.人物性格揭示
人物塑造并不等同于人物真相。人物塑造指的是關于一个人物所有特征的总和,而人物真相指的是无意识透露的人物本色,“人物性格真相在人处于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其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1]这不仅是银幕故事,也是小说、剧本的创作套路,因为压力就是根本,在没有风险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往往是微缺乏道、不值得一提的,只有在充满风险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扒开人物华美的外表,挖掘、窥视到角色的内在本性。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人物真相也适应大情节惯有的套路。随着来自各方的压力,社会压力、心理压力增强,人物真相逐渐凸显。其中主人公萨拉和查尔斯的性格揭示自然尤为明显。
萨拉代表的是精神独立、渴望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对“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流言缄默不语,因为这是她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成心虚构的“事实〞,她以此获得了个人的空间。对于这种颇令人费解的手段,萨拉如此说道:“我认为自己享有一种她们无法理解的自由。侮辱和责难都触动不了我。因为我已经把自己置身于社会所不容的境地。我蝼蚁不如,几乎不再是人。我是法国中尉的妓女。〞
至于她更深层次的压力那么来源于经济。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她还须更富有,就是要有钱。〞[2]只有经济独立和物质条件作为保障,才有资格谈自由和平权。而萨拉出生卑微,没有财力,却又受过教育,她接受的教育和她的身份极其不相符,她所要追求的自由、独立需要建立在经济独立之上,因此她担任家庭教师,呆在莱姆镇做侍从的工作,直至遇到查尔斯,她仿佛有了一丝希望,选择向他寻求帮助。
查尔斯的压力与风险主要来源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他出身绅士阶级,身上背负着责任、荣誉和自尊,在抉择过程中,他有过纠结、犹豫,但在最后身败名裂的情况下,他没有反悔自己的决定,与欧内丝蒂娜解除婚约,并执着地寻找萨拉,这揭示了他的人物真相与内在,他对抗时代的巨大压力,最终冲破阻碍,摆脱束缚,选择自由。
2.人物冲突
戏剧中,冲突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戏剧冲突可以带出人物的个性与剧本的核心。外在矛盾是与人物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那人物内在矛盾冲突是什么?罗伯特·麦基解释了“人物维〞的相关概念,“维是指矛盾,而多维人物令人痴迷。因此,主人公必须是全体人物中最多维的一个人物,以将移情焦点集中在这一明星角色身上。〞[3]
小说中,作者曾以介入者的口吻说过:“查尔斯的语汇不止一套,他几乎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我们可以用达尔文的话做生物学的解释:隐蔽色,即学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而求生存。〞[4]“每一个维多利亚时代人的思想都有两重性;查尔斯至少是有的。〞[5]在戏中两位角色萨拉和查尔斯上,我们尤能体会到人物性格和行为中的矛盾及不确定性。
萨拉的外在矛盾在于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与维多利亚时期要求的庄重、顺从、羞涩女性形象。事实上,萨拉离经叛道的举动和思想一直没有改变,她的自我观念,是随着各种矛盾冲突的开展而逐渐加强。把自己伪装成“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是萨拉第一次迫于社会压力下的自由选择。与查尔斯相遇后,从拒人于千里之外到选择向他求助,并促使查尔斯的转变;在确立自己的兴趣所在后,她仍然拒绝了查尔斯,因为她不愿婚姻和家庭阻碍她的自由。从刻意、被迫表现自己的羞辱到毫无畏惧、光明正大的拒绝,从神秘的到独立的,萨拉的个人性格越来越贴近真相。
而查尔斯是多面性格得以充分展现的人物。他的内在矛盾是一方面对于自由、欲望的追寻和另一方面的负疚与迷惘;外在矛盾是处在维多利亚社会大环境下,身为绅士阶级的荣誉和自尊与个人想要摆脱时代、阶级和国家的束缚的冲突,这些不同的人物维共同造成了他的复杂性。
二、结构和人物
1.人物弧光
结构和人物是互相连锁的。“结构即是人物,人物即是结构。〞[6]福尔斯利用结构合理推进人物,情节到达高潮时,戏剧的主旨和立意凸显。这里可以结合罗伯特·麦基的“人物弧光〞理论来解释,他概括了人物和结构常见运作方式“五步法〞。[7]
第一步,故事铺陈出主人公的人物塑造特征。首先是萨拉的最初印象,身着黑披风,单独站在海边的背影,孤寂而神秘。人们的流言蜚语,海边那忧郁的回眸以及对查尔斯冷漠的态度似乎都坐实了她孤独的、受人非议但对怜悯沉默拒斥的弱势女性形象。而查尔斯已经向欧内丝蒂娜求婚,在听说了萨拉的遭遇后主动提出帮助萨拉离开莱姆镇,符合一位绅士的行为,热心而不失礼节。
第二步,引入人物内心。之后查尔斯拒绝帮助,但是当萨拉和夫人博坦妮到欧内丝蒂娜姑姑家做客,查尔斯偷偷转移纸条约,以满足教堂墓地。莎拉第一次主动展示自己的痛苦和软弱查尔斯,请求查尔斯帮助她。查尔斯是震惊的,见面的他先是质问:“你怎么敢这么莽撞和放肆?〞接着又成认:“我很显然不适合卷入这件事。〞此时的查尔斯还有着深刻的作为绅士的自觉与对欧内丝蒂娜的责任感,但是查尔斯既然冒着风险来私会,也说明了他潜意识里已经有所触动。
第三步,深层本性和人物的外部面貌发生冲突。萨拉向查尔斯讲述她十八个月前的故事,让查尔斯开始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查尔斯对萨拉由最初的好奇变为同情,他开始猜想她隐秘的品质,并产生了欣赏之情。萨拉被辞退后再次留纸条约查尔斯见面,而因为格罗根医生指出“亲爱的朋友,你爱上她了〞,查尔斯意识到自己已经迷上了萨拉,他开始犹豫不决,甚感痛苦。
第四步,在揭露了人物的内在本性之后,压力迫使主人公做出越来越困难的选择。最终,查尔斯情难自禁,在谷仓和萨拉亲吻。此时的查尔斯内心仍然是纠结的,被萨姆和玛丽撞破时,他以医生的要求作为借口,甚至回信拒绝到达埃克塞特的萨拉:我们不可以有进一步的联系。但显然这种解释是苍白无力的。查尔斯还是去看望了萨拉,并且与其发生关系。至此萨拉编造的故事也被揭穿了,而查尔斯也已做好最后的决定,在身份与地位的压力之下,内心的重重挣扎之下,他选择解除婚约。出乎意料的是,萨拉却转身离去,不知踪迹。
第五步,高潮来临。即使因此身败名裂,查尔斯坚持寻找萨拉;而于萨拉而言,查尔斯给了她力量,但她不需要婚姻将自己束缚,她仍然希望去追寻生命和自由。三年后,萨拉引领查尔斯前来相会,此时萨拉已经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绘画。而查尔斯,对萨拉的行为开始有所理解,最终原谅了萨拉,这同时也意味着他对时代更加深刻的思考,对自由更加热烈的追寻。
2.“戏中戏〞人物对照
对照、反衬的手段常用来揭示人物性格真相。下层女性和绅士阶级的对立,影片开头萨拉和查尔斯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萨拉从出身卑微,为人所不齿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到影片最后,找到了自由和生命的追求。她在社会地位上实现了与查尔斯平等。
戏内与戏外人物的比照是影片的亮点之一。首先是萨拉与安娜的比照。萨拉这个角色无疑表达了存在主义自由观,而安娜作为现代社会新女性,她本身已超脱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旧思想,因此某种程度上说,她是萨拉思想的践行者与继承者。如萨拉一样,她也追寻个性与自由,对婚姻和爱情有着理性而深刻的认识。电影拍摄期间,双方都已经有婚姻的安娜和迈克相爱了,但是他们的爱有本质不同。安娜是理性的,她明白这种亲密关系不过是短暂的,他们俩终究会回到自己的家庭,所以对于离别,她没有过多犹豫。
至于迈克与查尔斯,迈克似乎是查尔斯情感的继承者。对于迈克而言,他已经有些痴迷于故事中了,在影片结尾安娜离开时,他喊的名字是“萨拉〞,他似乎把自己代入成查尔斯,把安娜看作萨拉。迈克如查尔斯一样执着,也试图以感情挽留安娜,但安娜却始终不放弃作为自由个体的存在,她要避开的,既是个体不理性的欲望,也是对家庭彻底的不负责。戏内和戏外的切换,正是希望观众时刻保持清醒,区分真实与虚假;安娜和迈克作为萨拉和查尔斯的补充出现,其结局完全相反,凸显出时代和人物的差异性。
三、小结
前文所提,影片建立在小说根底上。小说是开放式结局,三个结局破除了传统小说的固定框架。作者介入文本,依照人物的自我选择,提供了三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是层层递进的,最后的结局那么彰显了福尔斯的存在主义思想。
而电影直接引入安娜和迈克两个角色,并且采用闭合式结局;影片中大约有十一次现实与故事的交替切换,主线、副线两段人物相互比照、反衬,故事情节交叉、重叠,更直观地让观者感受时代、思想反差;同时,隐去小说的旁白效果,转变为“戏中戏〞,向观众昭告故事的虚构性,是一种更为精妙的手段。
但这样的改编,也有弊端。戏中萨拉和查尔斯的故事依据矛盾冲突推进,一切情节都有充分的理由,人物真相得以逐步揭示;但戏外现实的故事情节那么稍显薄弱,没有足够的张力。
总而言之,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仍基于原著且采用了独具特色的结构,它以影视化的方式成功地再现小说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彰显了后现代叙事结构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第99-100页.
[2]鲁迅.鲁迅演讲[M].广陵书社,2023年4月第1版,第6页.
[3]〔美〕羅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第407页.
[4]法国中尉的女人,〔英〕约翰·福尔斯,陈平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55页.
[5]法国中尉的女人,〔英〕约翰·福尔斯,陈平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396页.
[6]〔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第99页.
[7]〔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1月第1版,第103-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