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91
2018
I C S7 7.1 4 0.0 1H4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1 5 9 12 0 1 8代替G B/T1 5 9 12 0 0 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H i g hs t r e n g t hl o wa l l o ys t r u c t u r a l s t e e l s2 0 1 8-0 5-1 4发布2 0 1 9-0 2-0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 布目 次前言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牌号表示方法35 订货内容36 尺寸、外形、重量37 技术要求48 试验方法1 69 检验规则1 61 0 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1 7附录A(资料性附录)国内外标准牌号对照表1 8G B/T1 5 9 12 0 1 8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 B/T1 5 9 12 0 0 8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与G B/T1 5 9 12 0 0 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明确了本标准的化学成分也适用于钢坯(见第1章,2 0 0 8版第1章);修改了“热机械轧制”及“正火轧制”术语的定义,增加了“热轧”、“正火”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2 0 0 8版第3章);修改了牌号表示方法(见第4章,2 0 0 8版第4章);增加了订货内容(见第5章);明确了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要求(见第6章,2 0 0 8版第5章);以Q 3 5 5钢级替代Q 3 4 5钢级及相关要求(见第7章、9.2,2 0 0 8版第6章、8.2);按不同交货状态规定各牌号的化学成分,并修改了细化晶粒元素的含量(见7.1,2 0 0 8版6.1);按不同交货状态规定各牌号的力学性能,并将下屈服强度修改为上屈服强度,其指标相应提高了1 0MP a 1 5MP a(见7.4.1、7.4.2,2 0 0 8版6.4.1、6.4.2);细化了钢材表面质量要求(见7.5,2 0 0 8版6.5);修改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明确了冲击试验的取样部位(见第8章、第9章,2 0 0 8版第7章、第8章);增加了本标准牌号与国外标准牌号对照表(见附录A)。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 A C/T C1 8 3)。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首钢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西王特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营口中车型钢新材料有限公司、中信金属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徐源、朴志民、栾燕、戴强、师莉、沈钦义、邓翠青、张灵通、赵新华、李文武、王厚昕、张成连、高燕。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B1 5 9 11 9 7 9、G B1 5 9 11 9 8 8、G B/T1 5 9 11 9 9 4、G B/T1 5 9 12 0 0 8。G B/T1 5 9 12 0 1 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牌号表示方法、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和工程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钢板、钢带、型钢、钢棒等。其化学成分也适用于钢坯。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2 2 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 B/T2 2 3.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G B/T2 2 3.9 钢铁及合金 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G B/T2 2 3.1 1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 B/T2 2 3.1 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G B/T2 2 3.1 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量G B/T2 2 3.1 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G B/T2 2 3.2 3 钢铁及合金 镍含量对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 B/T2 2 3.2 6 钢铁及合金 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G B/T2 2 3.3 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量G B/T2 2 3.4 0 钢铁及合金 铌含量的测定 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G B/T2 2 3.6 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G B/T2 2 3.6 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G B/T2 2 3.6 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G B/T2 2 3.6 9 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G B/T2 2 3.7 6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量G B/T2 2 3.7 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G B/T2 2 3.7 9 钢铁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G B/T2 2 3.8 4 钢铁及合金 钛含量的测定 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G B/T2 2 8.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 B/T2 2 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 B/T2 3 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 B/T2 4 7 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 B/T7 0 2 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 B/T7 0 6 热轧型钢G B/T7 0 9 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 B/T2 1 0 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1G B/T1 5 9 12 0 1 8G B/T2 9 7 52 0 1 8 钢及钢产品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 B/T4 3 3 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 B/T5 3 1 3 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 B/T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 B/T1 1 2 6 3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G B/T1 4 9 7 7 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G B/T1 7 5 0 5 钢及钢产品 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 B/T2 0 0 6 6 钢和铁 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 B/T2 0 1 2 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 B/T2 0 1 2 4 钢铁 氮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常规方法)G B/T2 0 1 2 5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 B/T2 8 3 0 0 热轧棒材和盘条表面质量等级交货技术条件Y B/T4 4 2 7 热轧型钢表面质量一般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热轧 a s-r o l l e d;A R或WA R钢材未经任何特殊轧制和/或热处理的状态。3.2 正火 n o r m a l i z e dN钢材加热到高于相变点温度以上的一个合适的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低于某相变点温度的热处理工艺。3.3 正火轧制 n o r m a l i z i n gr o l l i n g+N最终变形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轧制过程中进行,使钢材达到一种正火后的状态,以便即使正火后也可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数值的轧制工艺。注:对于正火轧制,在一些出版物中也称“控制轧制”。3.4 热机械轧制 t h e r m o 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dM钢材的最终变形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轧制工艺,从而保证钢材获得仅通过热处理无法获得的性能。注1:可能会降低钢材强度值的热成型或5 8 0以上温度的焊后热处理不宜应用。根据相关的技术规范,火焰矫直是允许应用的。注2:热机械轧制可以包括回火或无回火状态下冷却速率提高的过程,回火包括自回火但不包括直接淬火及淬火加回火。注3:也称TMC P(热机械控制过程),在一些出版物中也称“控制轧制”。2G B/T1 5 9 12 0 1 84 牌号表示方法4.1 钢的牌号由代表屈服强度“屈”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Q、规定的最小上屈服强度数值、交货状态代号、质量等级符号(B、C、D、E、F)四个部分组成。注1:交货状态为热轧时,交货状态代号A R或WA R可省略;交货状态为正火或正火轧制状态时,交货状态代号均用N表示。注2:Q+规定的最小上屈服强度数值+交货状态代号,简称为“钢级”。示例:Q 3 5 5 N D。其中:Q 钢的屈服强度的“屈”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3 5 5 规定的最小上屈服强度数值,单位为兆帕(MP a);N 交货状态为正火或正火轧制;D 质量等级为D级。4.2 当需方要求钢板具有厚度方向性能时,则在上述规定的牌号后加上代表厚度方向(Z向)性能级别的符号,如:Q 3 5 5 N D Z 2 5。5 订货内容5.1 按本标准订购的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a)本标准编号;b)产品类型;c)钢的牌号(钢级+质量等级);d)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见第6章);e)交货的重量(或数量);f)所有要求的选择内容(见5.2)。5.2 经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可选择下列内容作为本标准的订货内容。如果需方在提供询单和订购时未指明,则产品按5.1供货。a)碳当量或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 c m)(见7.1.3,表6);b)添加合金元素及其含量(见7.1.6,表1,表3,表5);c)供应商品钢坯时的化学成分下限(见7.1.8);d)成品分析(见7.1.9);e)冶炼方法(见7.2);f)冲击试验温度及冲击试验取样方向(见表1 1);g)弯曲试验(见7.4.3);h)厚度方向钢性能(见7.1.7,7.4.1.4和9.2.3);i)表面质量(见7.5.1.5,7.5.2.4,7.5.3.2,7.5.4.2);j)无损检测(见7.6);k)冲击试样的取样位置(见8.3)。6 尺寸、外形、重量6.1 热轧钢棒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 B/T7 0 2的规定,具体组别应在合同注明。6.2 热轧型钢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 B/T7 0 6的规定,具体组别应在合同注明。6.3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 B/T7 0 9的规定,具体精度类别应在合同3G B/T1 5 9 12 0 1 8注明。6.4 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 B/T1 1 2 6 3的规定。6.5 经供需双方协议,可供应其他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的钢材。7 技术要求7.1 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7.1.1 热轧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的规定,其碳当量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7.1.2 正火及正火轧制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3的规定,其碳当量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7.1.3 热机械轧制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5的规定,其碳当量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当热机械轧制钢的碳含量不大于0.1 2%时,宜采用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 c m)代替碳当量评估钢材的可焊性,P c m值应符合表6的规定。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指定采用碳当量或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评估钢材的可焊性,当未指定时,供方可任选其一。7.1.4 碳当量(C E V)由熔炼分析成分按式(1)计算,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 c m)由熔炼分析成分按式(2)计算:C E V(%)=C+M n/6+(C r+M o+V)/5+(N i+C u)/1 5(1)P c m(%)=C+S i/3 0+M n/2 0+C u/2 0+N i/6 0+C r/2 0+M o/1 5+V/1 0+5 B(2)7.1.5 钢中氮元素含量如供方保证,可不作分析。7.1.6 为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