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治未病
思想
手术室
骨科
护理
应用
治未病思想在手术室骨科护理的应用
。目的总结了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预防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应用情况。以2023年5月~2023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的骨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回忆性分析创伤护理组2023年5月~2023年4月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骨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患者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冒、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认为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骨科手术护理对防术后感冒和切口感染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治未病;手术室;术后并发症
中医中的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发热、恶寒、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1]。术后切口感染,是术后切口浅部组织出现化脓性液体、从浅部组织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具有感染的病症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及触痛。治未病思想自古有之,黄帝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明确了防患于未然的治病方法,并将其作为区分医疗等级的标准[2]。有素问X8226;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又有灵柩:“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再者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唐代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自古以来,中医就把“治未病〞当作一项高超的医疗技术[3]。本院为骨科专科医院,骨科手术数量极大,需特别注意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感冒、术后切口感染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而外邪又因风邪易得,故防止感受风邪是治未病护理思想运用的具体操作[4]。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感冒〞、术后切口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术后康复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2023年5月~2023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小组采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护理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235例,其中男1657例,女578例,平均年龄(42.0±11.3)岁。对照组2023年5月~2023年4月期间,由创伤护理小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的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忆性分析,共1934例,其中男1451例,女483例,平均年龄(41±12.6)岁。纳入标准:(1)四肢闭合性损伤择期手术患者。(2)四肢内固定取出术患者。排除标准:(1)急诊手术患者。(2)开放性损伤患者。(3)合并颅脑、脊柱、胸腹损伤患者。(4)气管插管麻醉患者。(5)术前1周内有感冒病症患者。(6)其他部位有感染灶患者。(7)合并肿瘤患者。(8)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避风寒温度低于室温(22℃)时,患者术前嘱其注意保暖,注意添加衣物、被褥,防止受风。接患者时,嘱病房提前30min翻开病房空调,调节温度在22~25℃,过床时动作迅速,减少患者暴露时间,护送患者至手术室途中,尽可能不暴露患者。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湿度控制在40%~60%,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麻醉及消毒皮肤时要注意保暖,防止过多暴露导致体温下降;术中注意手术部位以外的保暖,可适当增加盖被厚度、双下肢穿棉裤套、身盖“t〞形棉被等;尽可能缩短皮肤消毒时间;消毒后先给患者适当保暖后再降低室温,增加患者舒适度。消毒后将室温调至22~25℃。所有静脉输液均经电子恒温水温箱加温至37℃;术野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0.9%氯化钠注射液纱布。临时暂停手术时也要用温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对失血过多患者,因时刻注意患者体温,防止体温过低,如患者体温过低(低于36℃),可用恒温毯保温。手术结束前30min通知病房做好病室环境和床单位的保暖。病房问题调节温度在22~25℃。病床采用恒温毯,提前将恒温毯开启,温度调节到37℃,患者到达病床2023min前方可关闭恒温毯。术后嘱患者注意保暖,防寒。
1.2.2避风热温度高于32℃时使用。患者术前嘱其防止过热,防止大量汗出,防止使用电扇直吹,使用空调降温,温度控制在25℃左右。护送患者至手术室途中,尽可能不暴露患者,防止受风,防止阳光直照。开始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8℃左右,防止温差大,消毒后将室温调至22~25℃,术中注意患者保暖。术后嘱患者注意防止过热。病房注意温度调节。
1.3评价指标感冒:术后1周内患者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周身不适其中一种、或几种病症即可归为阳性病例。术后切口感染:(1)术后切口浅部组织出现化脓性液体,(2)从浅部组织体液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病症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及触痛。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即为阳性病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感冒发生率比较,见表1。
3讨论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故“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有指导意义的医学思想。它包括两个重要局部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即病防变〞[5]。而感冒而避风邪为“未病先防〞,同时患者已有伤在身,同样属于“即病防变〞。两者合二为一[6]。对于感冒及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因,是感受外邪,而外邪又以风邪为主。素问X8226;玉机真脏论篇曰:“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又有素问X8226;骨空论篇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再有素问X8226;上古天真论篇论述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以及灵枢X8226;五变中的“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皆说明“风邪〞往往是致病的先导,对于临床有指导意义,风邪为首要病因[7]。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中医内科学都将感受外邪病因分为感受风邪和时行疫毒,其导致肺卫失和。其所谓风邪也能泛指外邪,造成的证候表现有寒、热、暑、湿等区别。但主要分型为风寒和风热[8]。其实际辩证施治还是离不开风寒与风热[9]。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X8226;风冷候中所:“风冷者,由脏腑虚,气血缺乏,受风冷之气,冷那么凝涩,然风之伤人,有冷有热。〞从巢元方开始,就有了风邪的寒热的区别,诸病源候论X8226;风热候有论述:“风热病者,先从皮毛入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假设肤腠虚,那么热之气先。〞而从西医理论来看维持体温恒定对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及各项生理机能是至关重要的[2023]。研究说明,低体温现象可导致患者出现寒战,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的康复。低体温又可使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使机体耗氧量明显增加,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酸中毒,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11]。低体温还可能影响患者机体的物质代谢及凝血功能,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另外,低体温使患者的血管收缩功能受到影响,使循环阻力增加,还会使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及血液黏滞度等增高,使免疫系统受到抑制,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响,并降低机体本身的抗感染能力,影响血氧的饱和度,降低组织内含氧量从而引起伤口感染,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并发症发生率升高[12]。并且术中低体温可导致麻醉药品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后复苏延迟、术后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等,低体温又被认为是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控制术中体温,采取合理的保温措施,是保证患者手术平安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护理措施。而体温过高容易使机体水分丧失过快,容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身体机能紊乱。也容易产生各种病发作[13]。所以不管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来看,采用治未病思想,根据环境温度具体变化(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患者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是有利无害的。文中主要阐述的是相关理论及治未病思想,在对照研究上存在着诸多缺点与缺乏,笔者在本文只是观察外邪为主要原因的感冒及术后切口感染。其他术后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远期因内值物感染等并发症病因较多,变量难以控制,很难从手术室护理层面进行观察。但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的隗宝,护理也是医疗的重要一环。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