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国四代
领导人
台湾问题
战略
思考
中国四代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战略思考
一、毛泽东的战略思考
毛泽东是国际主义者,但首先是爱国主义者。他认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必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在台湾问题上,他既有坚决的原那么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战略上台湾必须收回,政策和方式上那么又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不时进行调整。
建国初期重点是准备武力解放。强调革命必须彻底,其著名诗句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自渡江战役结束、南京解放以后,毛泽东就开始考虑解放台湾问题。1950年即进行了军事部署,例如:(1)成立前线指挥部,由粟裕将军担任总指挥,并制定具体的解放台湾方案;(2)培训台湾干部,把参加过“二·二八〞事件退到内地的台籍干部和部队中的台籍士兵集中起来,参加“台湾训练团〞学习;(3)征集了一批准备渡海的民船民工进行训练,还选拔和调集了一批年轻和有经验的后勤干部准备支援前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说“台湾地位未定〞,并命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空军第13航空队进驻台湾岛。美国政府公然派兵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使我解放台湾工作受到干扰和阻挠。
50年代中期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当时内外形势有两大变化:一是国际形势趋于缓和。1953年7月,朝鲜停战达成协议;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签订越南停战协定。二是海峡两岸形势亦有所缓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日益开展,新中国政权愈加稳固,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美国的对华侵略、封锁和遏制政策走向失败,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关系随而趋于缓和。
正是在上述形势变化的条件下,毛泽东、周恩来开始考虑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说明大陆对台政策时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1956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随后不久又提出“和为贵〞、 “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同样,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阻挠等原因而未能实现。
“一个中国〞原那么下的“联蒋抗美〞政策。1954年9月,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一次金门炮战,那是针对美蒋勾结以及美国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这实际是国共内战的继续,也是对美国继续援蒋干预中国内政所表现的强烈不满与抗议。1958年8月,又有第二次金门炮战,即著名的“8·23〞炮战。这一次炮战,是针对美国的,却又有支持蒋介石对抗美国“划峡而治〞政策的一面。当时美、蒋在要不要撤出金门、马祖问题上是有矛盾的,美国企图压蒋撤出金马,以便实现其“划峡而治〞、分割中国的图谋。蒋介石先生顶住了压力,坚持不肯撤离,这说明他是有“一个中国〞意识的。毛泽东发现了这一点,以炮火支持了蒋,形成“一个中国〞原那么下“联蒋抗美〞的政策。此后,只要美舰参与护航,大陆这边就开炮,否那么就网开一面,不打炮或隔日打炮,以便于国民党军队进行后勤补给。当年10月6日和25日,毛泽东同志亲自执笔,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两次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文中说:“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局部,不是另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一致的。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的手段,全中国人民,包括你们和海外侨胞在内,是绝对不容许其实现的。〞
“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政策。1963年,周恩来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思路加以发挥,概括他提出“一纲四目〞的祖国统一政策。这是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的。“一纲〞就是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是四个根本政策:(1)台湾统一于中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没经费缺乏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之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作破坏对方团结之事。毛泽东说,只要台湾当局能守住台湾,不使之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对台政策和对台关系。
在当时的情况下,双方互通信息,并有人员来往。台湾方面先后有曹聚仁(记者)、宋宜山(“立委〞)等;大陆这边,毛主席、周恩来曾两次派章士钊先生赴港,与台湾保持联系。章写给蒋介石的信说:“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基依然〞,“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天,希诸珍重〞。毛泽东对此特别欣赏,但认为“遥望南天〞的“天〞字不妥,改为“遥望南云〞。毛泽东还通过章士钊幽默地转达蒋说:我们同台湾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长恨歌中所说,“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周恩来总理也通过章向蒋转达说:台湾一旦统一于祖国。蒋先生既有台湾之实(权和利),又有全国之名,不比在台湾只做一个小头目、仰外人之鼻息而又迟早要被他们换掉好吗
在周恩来把大陆对台方针归结为以上“一纲四目〞,并通过各种渠道传至台湾以后,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蒋系势力为主的台湾当局确已心有所动,屡次强调不会搞“两个中国〞,并加强了打击“台独〞势力的力度。和平解放台湾本已出现曙光,可惜的是后来被“文革〞和“左〞的思潮干扰而中断了。
二、邓小平的战略思考
邓小平作为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人,他在1978年底到1979年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是对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所提出的“一纲四目〞和平统一思想的继承和开展。事实上,他也是“一纲四目〞这一和平统一思想的直接参与者和制定者。当时他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直接参加了“一纲四目〞这一战略思想的酝酿和起草。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的,后因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已提上日程,时间更迫近,故而首先用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实践。在解决港澳问题特别是香港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先后发表了屡次重要讲话,答复了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更加明确和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和平统一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代领导人即已开始探索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维,但是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实践和加以完善,甚至受到了毛泽东本人发动的“文革〞的干扰。这一工作为邓小平所继承,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大大地向前推进了。 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设想,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和平统一思想比拟起来,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毛泽东、周恩来说的“和平统一〞是指“和平解放〞,而邓小平讲的“和平统一〞,那么是尺度更宽,根本未提“解放〞二字。
(二)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是以
“一国两制〞为前提。“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的核心内容,显然更科学、更切实可行了。
(三)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一纲四目〞的发挥和开展。如果说,“一纲四目〞已经是“一国两制〞的雏形,而“一国两制〞那么是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四)原来的“和平解放〞是作为“武力解放〞的补充手段,实际是以武力手段为主,而“一国两制〞那么正好相反,实际是以和平手段为主,所称不承诺放弃武力,是作为不得已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提出的。
(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经过“告台湾同胞书〞、 “叶九条〞、 “邓六条〞,以及其它一系列阐述,特别是在港澳的实践,已使其成为一种完整的有理论根底、有政策方针、有实践经验的内容丰富的科学。
总之,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来统一中国,是着眼于人民,立足于人民,其根本出发点,是要把台港澳特别是两岸在统一问题上处于对抗性的敌我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这是有益于台港澳人民,有益于全体中国人民,有益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千秋功业。当然也有益于亚洲和世界和平。邓小平同志已不幸于香港回归前夕,即1997年2月19日去世,但他在祖国统一问。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都已根据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原那么,获得合情合理解决,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性质虽不同,但一样适用于“一国两制〞原那么,相信终将会按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原那么来解决。
三、江泽民的战略思考
国家主席江泽民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继承,发挥和亲身实践着前两代领导人关于和平统一、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思想。1987年4月,邓小会见香港根本法起草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全体委员,当谈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说: “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包括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t992年1()月12日,江泽民以党的总书记身份,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正式把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
江泽民同志受任于艰难之际,奉命于非常之时,在一段时间内,主要忙于经济调整和经济改革,未能以更多精力致力于对台工作。1994年至1995年年初,在国内政经形势有所好转之后,乃于1995年元月三十日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新春讲话,简称八项看法和主张。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周恩来第一代领导人和平统一思想、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设想进一步的深化和发挥。
江泽民的这篇讲话,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具有新意的:
(一)关于如何对待台湾与外国的关系。江主席明确指出说: “对于台湾同外国开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认为台湾当局进行这种活动,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且会助长“‘台独’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和平统一的进程〞。
(二)关于两岸各党派参加和谈问题。讲话谈到: “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这里,一是未再提到“国共谈判〞,更未提“第三次国共合作〞,显然是根据台湾内部形势变化所作出的政策调整。二是提到的“两岸各党派〞,虽未指名台湾民进党,但显然包括了它,这是过去所没有的。不过,允许民进党内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绝不等于同意它的“台独党纲〞。
(三)关于和平统一谈判的内容和步骤。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那么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淡判,并达成协议。第二,在此根底上,“共同承当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开展进行规划〞。这是非常具有建设性和积极意义的。一是立足于为台湾人民着想,二是充分尊重台湾执政当局,三是采取分步骤的渐进做法。
(四)关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讲话从“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特别提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这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十分重要的,是为适应新形势而提出的新概括、新精神和新原那么。讲话不仅表示希望两岸尽早实现直接“三通〞,并且郑重提出“赞成在互惠互利的根底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五)关于保护台湾同胞的权益问题。讲话强调说:“他们(指台胞)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还特别指出:“我们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困难。〞这实际上是对原来提出的“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两个寄希望〞的进一步发挥和落实。
(六)关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传统,讲话指出: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根底。〞两岸同胞应共同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江泽民接班后,正好是两岸关系最热络的时代,民间性的经贸文化交流往来十分密切,但同时也是两岸关系最剧烈最紧张的时代。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祖国大陆,在解决港澳问题以后,即把视线转向台湾,希望早日实现两岸的政治接触、政治对话和政治谈判,尽快解决和平统一问题。江泽民提出的“八项看法和主张〞,就是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步骤和行动。然在台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