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树人
视域
军训
变革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中学生军训变革
摘 要 中学生军训是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开设的国家课程,是国防教育、体育、德育的有效载体。要根据立德树人的开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形式,结合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学校、部队、家长和社会的合力,实施好军训课程,充分发挥军训的价值与作用。 关 键 词 中学生;军训课程;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 田保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人民的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学生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考察中学生军训的价值和作用,并提出改善中学生军训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中学生军训具备丰厚的 德性内涵 (一)中学生军训表达国家意志 对学生进行军训,是我们国家的法律要求。1955年7月,我国公布的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就从法律上做出了在大学生、高中生中进行军训的规定。现行兵役法的第八章第四十七、四十八条也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须配备军事教员,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对学生实施军训。将高等院校和高中生军训单列为一章,充分表达了国家对学生军训的重视。2022年4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也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2023年4月,教育部、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联合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方案,统筹安排。规定高中阶段学校应将学生的军训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实施,且要求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知识讲座考核成绩载入本人学籍档案。 然而,当前不少地方的中学生军训还是比较盲目的自由式课外活动,有的那么是把军训当成“吃苦夏令营〞或纯粹的军事演练,而对国防知识教育、军事动作操练、解放军优良传统教育等方面缺乏周密安排,没有建立起内容丰富、标准科学的中学生军训课程体系。[1]这使得中学生军训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成教育部关于在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假设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根底〞的军训目标。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中学生军训是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必须开设的国家必修课程。作为表达国家意志,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其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来说更为严肃。虽然允许各学校因地制宜地实施,但时间、场地、人员和经费必须予以保证。 (二)中学生军训是显性的德体双修课程 依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而军训作为高中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显性课程,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军训的过程,既是强健体魄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和作风纪律训练的过程。在军训中进行国防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培养其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因此可以说,中学生军训,既是一门体育课程,也是一门有效的德育课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有没有单纯的空无依傍的德育?似乎没有,德育总跟智育或者体育结合在一起。〞军训作为体育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表达出竞争性、实践性、直观性、社会性和突发性等特性,这为学生的德性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自古以来,国内外的教育均重视在体育中培养人良好的德性品质,如英勇、顽强、进取及责任等。军训课程以其丰厚的德性内涵,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学生德性生成的重要源泉。 二、中学生军训要创新形式 军训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对中学生的全面开展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因为军训导致的教官与学生冲突,以及由于军训而造成的学生受伤或自残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看似偶然的导火索,也引起了军训制度存废之争以及军训该如何改革的话题讨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军训不够标准,形式异化僵化,未能适应社会开展的要求,脱离了受训学生的生活需要。 当前中学生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训练,虽然其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的纪律作风大有裨益,但不免也会使学生感觉有些单调和枯燥,且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似乎也用之甚少。在社会迅速开展的背景下,不少学校的军训仍是“老几样〞——站军姿、左右转、正步走、叠被子;还有些学校的军训过程存在走过场现象,进行思想教育就是发几本连教官都不经常看的书,在“拉歌〞中比赛唱流行歌曲等……随着时代的开展,不少师生和家长对“冒酷暑、踢正步、整内务〞的军训模式和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呼唤军训模式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有效,从而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军训资源设备欠缺,作为让学生好奇和欢迎的持枪射击、熟悉兵器、防灾防恐、野外生存、掩护救护等军训必修内容,本是培育国防后备力量的应有之义,但在中学生的军训期间根本无从谈起,达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2] 另一方面,由于教官缺乏,不少普通高中学校的军训,根本上都是学校所在区县人武部门干事、局部退伍军人或预备役人员出任教官。这局部人大多是临时召集的,很多人没有军训经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个人素质也多有差异,军训中甚至简单粗暴、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虽然当前将军训的重点引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有一定现实意义,但如果军训只单纯强调学生绝对服从,往往容易导致矛盾冲突。固然冲突与学生的“娇生惯养〞有关,但简单机械、未顾及学生身心特点的操练,一味地以吃苦忍耐和体能消耗为训练目的,也明显背离了国家设置中学生军训的初衷,甚至给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学生造成意外的伤害。或许在教官看来正常的训练、惩罚手段,用在未成年学生身上那么未必是适宜的。如果随意就请人武部安排的军训教官开展学生军训,某些缺乏管教经验的教官就有可能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训练学生,从而引发问题。[4]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